北京和天津是相邻很近的两个城市,但是北京话和天津话的发音却是天壤之别。很多人应该都很好奇,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个地方截然不同的口音呢?
北京话的形成
首先,北京话的“京味儿”是怎么来的呢?这个说起来有点复杂。北京作为800年古都,方言自然会受到各朝统治者的影响。
而这些统治者中,辽、金、元、清等朝代都是少数民族政权,而且北京的地理位置也摆脱不了少数民族的影响。
所以,北京话中是融合了契丹、女真、蒙古等许多少数民族语音的。
而且,北京话的读音也一直随着时代不断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北京话大概只有400年左右历史。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天津作为卫城。北京话和天津话在当时并没有多少区别。
清朝定都北京后,北京话中融入了很大一部分满语的内容,到了清朝中期,由于对都城的重视,政府将北京话定位“官话”。
而这时的北京话从发音到用词,已经与现在没有太大的区别。
1949年后,政府制定的普通话标准规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天津话的形成
现在在天津,想听正宗的天津话,可能得到老城区。
因为天津可以说是一个“方言孤岛”,到天津的郊区去,可能听到的都不是正宗天津话了。
那么现在的天津话发音来自哪里呢?很大程度上来自安徽。明朝时随朱棣守卫北京的军队,就驻扎在天津。
这些军士大多士安徽人,他们还携带了大量家属,天津话受此影响,开始跟北京话渐渐有了区别。
后来,随着漕运的发展,许多徐蚌地区的人来到天津,天津话与安徽话的缘分更加深了一层。
清末的时候,李鸿章带着10万淮军驻扎天津,再一次巩固了天津“方言岛”的地位。
所以有人说:“想听正宗的天津话,可以去安徽寻根。”
当然,由于天津靠海,自古贸易就很兴盛。所以五湖四海的人都会聚在这里,天津话自然也会受到多种语言的影响。
天津人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自然见多识广,所以他们说起话来很有幽默感,按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哏”。相声中的捧哏、逗哏也是由此而来。
京、津本一家
当然,天津话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与北京话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他们相互影响的地方,也不在少数。
比如,天津话中有许多从北京话流传来的满语词汇:掰呲(分辨清楚);巴不得(就盼着);脖梗子(梗,满语词,脖子);倒腾(挪来挪去,来回搬)等。
而且,在曲艺方面,北京话和天津话的相互影响就更多了:如“捅娄子”的“娄子”,之前是北京话;“糟改”原本是天津话,但京津两地都有使用。
京剧、相声、快板中的词汇,在京津两地交融使用,大大增加了北京方言和天津方言的相似之处。
虽然,北京话和天津话听起来“不太一样”,但是北京人和天津人却有着许多相同的文化底蕴。
比如,两个地方的人都爱“侃”,俗称“京油子、卫嘴子”。北京人和天津人的幽默感,可以把生活中的小事说得绘声绘色。
北京话和天津话话的语言艺术,来自两地人共有的性格:风趣、大方、热情、包容...
北京人和天津人的语言中,体现了他们对眼前的小日子发自内心的爱。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把日子“说”得有趣。
现在,很多年轻人口中的“北京味”和“天津味”都渐渐淡了,但是他们对自己故乡的感情却有增无减,并将一代代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