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与赵匡胤是什么关系 柴荣提拔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诱因(1)


文丨舞雩

大家好,国学趣谈看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

自晚唐始,近百年军阀割据、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局面,十分混乱。

后周世宗柴荣,继承义父郭威的大统,以“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这一宏伟目标,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是为“天子”。

然”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柴荣征途中因病英年早逝,上天只给他了短短的六年时间,令人扼腕叹息。


柴荣与赵匡胤是什么关系 柴荣提拔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诱因(2)


他的事业则在史书中以“陈桥兵变”被赵匡胤从他年仅七岁的孩子恭帝柴宗训手里继承。

而关于陈桥兵变,史书上大多记载“周以禅宋,尧舜之风德“一片祥和,但事实真是如此么?

/柴荣的后手

作为“五代第一明君”,柴荣不会没有料到幼帝即位的风险性。

所以,将赵匡胤推上了殿前都点检其实是柴荣的一着后手。

许多人认为这个举措是导致后周江山易主的关键原因,但对于当时来说,柴荣的这个做法玩的是一套环环相扣的权力平衡策略。

后周的主要兵力掌握在两个机构手中,分别是殿前司和侍卫司,其中殿前司地位又要高于侍卫司。

殿前司高层职务排名依次为:殿前都点检、殿前副都点检、殿前都指挥使、殿前都虞候。

侍卫司高层职务排名依次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


柴荣与赵匡胤是什么关系 柴荣提拔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诱因(3)


前任殿前都点检是张永德,现任则是赵匡胤,而现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则为李重进。

张永德和李重进不仅在军中享有极高的威望,而且两人都是皇亲国戚,朝野上下支持者极多。

柴荣在世时,以他超强的个人能力和威望,镇住这两人自然不成问题。但是等他撒手人寰的时候,七岁的小皇帝柴宗训显然不可能压住这两位军界强人。

因此,柴荣用明升暗降的方式削去了两人的兵权,并将他们调离出京师。之后,柴荣安排军功显赫但资历尚浅的赵匡胤接替了殿前都点检一职。

但是,他又将大部分兵权交到了极为忠心的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手中。

这样一来,赵匡胤有权无兵,韩通有兵但又受制于赵匡胤,彼此之间就能相互牵制。

而在赵匡胤和韩通之上,柴荣还任命了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位当朝宰相主持大局。


柴荣与赵匡胤是什么关系 柴荣提拔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诱因(4)


如此一来,任何人都无法做到大权独揽,也就很难掀起什么波澜了。


/赵匡胤的谋划


但很显然,柴荣远远低估了赵匡胤的能力和野心。

柴荣去世后,身为后周最高军事长官的赵匡胤就主动离开京师开封,到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去处理公务了(赵匡胤的另一项职务是归德军节度使)。

此后的近半年时间里,史书上都找不出赵匡胤有过什么举动。

但是,在这看似波澜不惊的半年时间里,后周军界的形势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本一直空缺着的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由赵匡胤的亲信慕容延钊出任;殿前都指挥使由赵匡胤的结义兄弟石守信出任;殿前都虞候由赵匡胤的另一个结义兄弟王审琦出任。

也就是说,整个殿前司系统中的高层领导干部,全部换成了赵匡胤的人。

然而再说侍卫司这边。

高怀德出任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张令铎出任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则升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


柴荣与赵匡胤是什么关系 柴荣提拔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诱因(5)


这两位后来一个成了赵匡胤的妹夫,一个成了赵匡胤四弟赵廷美的老丈人,最后一个是赵匡胤的亲信。

所以在当时他们会支持谁就不言而喻了。

此时,整个后周军界高层,除了侍卫司的两个最高领导人李重进和韩通以外,其他全部换成了赵匡胤的亲信。

而李重进早就被柴荣调离出了京师,剩下只有一个韩通成了孤家寡人。

这其中,很难去还原赵匡胤到底用了什么样的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此时的赵匡胤已渐渐有了不臣之心。

而那份被证实为造假的军报,则揭开了陈桥兵变的序幕。


/一份造假的军情


时间回到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一,彼时,后周京师开封还沉浸在一片过新年的祥和氛围中。

早起的京城百姓开门后第一件事就是放上几个爆竹,寓意开门大吉。

熟人之间见面打招呼也比平时更热情,开口第一句话必然是送上新年祝福。大家都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红红火火。


柴荣与赵匡胤是什么关系 柴荣提拔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诱因(6)


在皇宫里,年仅七岁的小皇帝柴宗训早早就被太监们簇拥着来到大殿,这是他登基后的第一个新年,他要在这里接受百官们的朝拜。

然而,正当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时,一阵急促的叫声却由远至近向皇宫大殿传来。

百官们你看我,我看你,大多数人都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但从经验来判断,大家都料定不会有什么好事。

只见负责传令的太监踉跄跑入大殿中,扑通跪倒在小皇帝面前,上气不接下气下气地说道:“启禀皇上,辽兵犯境!”

听到了这句话,满朝文武顿时炸开了锅。

众人顾不得朝拜礼仪,一窝蜂地上前围住了三个当朝大宰相,七嘴八舌地询问该怎么办。

辽国和后周是宿敌,双方长期彼此攻伐。

仅仅在半年前,后周世宗柴荣还率领大军一举攻下了被辽国长期占据的“燕云十六州”中的三关三州,共十七县。

后因柴荣突发疾病而被迫班师回朝,不久柴荣就病逝了。这次辽国突然犯境,大家估摸着就是对方看幼帝继位,军心不稳,趁火打劫来了。


柴荣与赵匡胤是什么关系 柴荣提拔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诱因(7)


小皇帝柴宗训并不明白“辽兵犯境”是什么意思,但他看到大殿上的群臣们个个神色慌张,完全没有往日那种气定神闲的态度,这令他感到有点害怕。

百官们经过一番激烈地争论,最终宰相范质拍板决定,由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赵匡胤率领大军北上御敌。

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范质这位备受尊崇的当朝大宰相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却是鲁莽至极。

他并没有认真核实这份紧急军情的真实性,匆匆忙忙就将调动全国兵马的大权交到了赵匡胤手中。

实际上,这场“辽兵犯境”大戏的总导演,正是赵匡胤本人。

次日,也就是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二,赵匡胤开始在开封升帐调兵。


柴荣与赵匡胤是什么关系 柴荣提拔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诱因(8)


赵匡胤命令自己的副手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为前锋,率军先行北上。

然后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率部随自己出征。如此一来,赵匡胤就将侍卫司的大部分兵力都卷走了。

为了公平起见,赵匡胤还下令让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候王审琦率部留守开封,“协助”韩通戍卫京师。

从表面来看,赵匡胤的这个安排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殿前司和侍卫司都是部分出征,部分留守。

大家劳逸均沾,看上去非常公平。

可事实真相却是,赵匡胤带在身边的侍卫司将领都是他的人,留在京师“协助”韩通守城的殿前司将领也是他的人。

韩通看似掌握着跟赵匡胤相当的兵力,实际上他却是一个“光杆司令”。

公元960年正月初三,赵匡胤亲率大军离开京师,前往北方去迎战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辽兵。


柴荣与赵匡胤是什么关系 柴荣提拔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诱因(9)


一场“陈桥兵变”的大戏正式拉开了序幕。


/陈桥兵变


在宋代的史学家渲染中,陈桥兵变似乎一呼百应,属于一个完全没有前期准备工作的突发事件。

然而这出自导自演的戏,可并不是到了陈桥才开始唱的。

主角赵匡胤其实一直在幕后,他的戏份其实并不多,主要还是要靠赵家班这些配角们卖力的表演和出色的演技。

早在大军出城之前,开封城里就在谣传:“将在出征之日,册立点检为天子。”

更有一个号称谙知天文的军校名叫苗训,其实多半也就是个托,他装模作样的,在天上指指点点,说什么太阳底下又出现了一个太阳。

他这些鬼话,无非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老天爷又要换皇帝了,也就是又要改朝换代了。


柴荣与赵匡胤是什么关系 柴荣提拔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诱因(10)


文戏演完,接着武戏上演。

赵匡胤的心腹将士开始鼓噪,聚在一起议论现在的皇帝年纪太小了,能懂什么?不如我们拥立赵点检当皇帝,一定有大家的好日子。

然后,都押衙李处耘把将士们的“诉求”报告了赵家班的主要配角赵普和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

二赵觉得军心煽动的差不多了,火速入京,通知赵匡胤的死党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和殿前都虞候王审琦稳住京城和做好拥立劝进的准备。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赵匡胤的军帐就被军士包围了,赵普首先入内,赵匡胤继续装蒜,他假装咋醒伸懒腰状,继而发现已经黄袍加身了,更是作大惊失色状。

赵普等立即表演,表示将士非要您做天子不可,您这个皇帝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

赵匡胤又假装难为情,但是赵普等又说将士们逼迫的紧,您还是早点当大家伙的皇帝吧。赵匡胤只能“勉为其难”,开始假惺惺地约法三章。


柴荣与赵匡胤是什么关系 柴荣提拔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诱因(11)


然后,正月初四这一天,赵匡胤便带着大军杀回了开封城,正式向世人展露出他庞大的野心。


/夺位之战


其实,从赵匡胤兵变之后回军的路上遭到的抵抗来看,其成功并非如诗家想像的“黄袍一着便罢兵”那般顺利,而是颇为曲折。

赵匡胤兵变回师,首驱陈桥门,吃了第一次闭门羹。

《四库全书》:“陈桥驿在陈桥、封邱二门之间。艺祖拥戴之初,陈桥守门者拒不纳,遂如封邱。”

到皇城的宣祐门外时,更为惊险。

《梦梁录》卷十四《忠节祠》载:“初,宋太祖受禅,驾自宣祐门入,守关者施弓箭相向,弗纳,移步趋他门而入。”

《随隐漫录》的记载可以与之形成互证:“太祖自陈桥拥兵入,长入祗候班陆、乔二卒长率众拒于南门,乃自北门入,陆、乔义不臣,自缢死。”

而当时,作为后周两大军队系统之一的侍卫亲军司的第二把手、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正在皇宫内。


柴荣与赵匡胤是什么关系 柴荣提拔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诱因(12)


在听说赵匡胤兵变入城的消息后,忠于后周朝廷的韩通,在仓促之中,立马带着少数亲兵出城迎战。

可他在通过左掖门的时候,路遇正在“严兵守备”的赵匡胤“义社兄弟”石守信等人伏弩阻击,展开激战。

冲出重围后,韩通又马上派兵前去定力院搜捕赵匡胤家人,却迎面碰上刚入城的兵变前锋王彦昇,于是就发生了被追赶到家中、一门多死的惨剧。

赵匡胤随后杀入开封皇宫,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兵变,宰相范质在愤怒之中,紧紧抓住次相王溥的手,指甲几乎将王溥掐出血来。

范质不顾生命危险,大声质问赵匡胤。

见此情景,赵匡胤的部下罗彦瓌拔出剑,厉声威胁范质等人说:“三军无主,众将议立检点(赵匡胤)为天子,再有异言者斩!”

此时,被吓得面如土色的二号宰相王溥,随即跪拜起了赵匡胤,而范质则“颇诮让太祖,且不肯拜。”


柴荣与赵匡胤是什么关系 柴荣提拔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诱因(13)


赵匡胤倒也不杀范质,只是强行逼迫后周恭帝马上退位“禅让”,开封皇宫内杀气腾腾,仓促之中,赵匡胤突然想起来“受禅”还“未有禅文”,这下怎么搞?

没想到的是,早已有人提前洞察先机,翰林学士陶榖马上跑了出来,说我早就写好啦(原话:“已成矣!”),然后从怀中掏出逼迫后周恭帝“禅让”的“禅文”,恭恭敬敬进献给了赵匡胤进行审阅,再转身交给了范质等人。

陈桥兵变第二天,也就是960年2月5日,赵匡胤正式将后周国号更改为宋,并改年号为建隆,至此,大宋帝国正式建立。

在赵匡胤夺权之后,柴宗训被降格为郑王,13年后柴宗训去世,年仅21岁,无子。

陈桥兵变后两年,柴荣的另外一个儿子,年仅10岁的柴熙谨也去世。

而柴荣的最后两个儿子:柴熙让、柴熙诲,按照编撰《新五代史》的欧阳修的说法是:“不知其所终。

至此,柴荣家族的血脉,也从史书中被“消失”了。


柴荣与赵匡胤是什么关系 柴荣提拔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诱因(14)


而对于后世所谓宋朝皇家厚待柴氏后人,封其后人为世袭崇义公、宣义郎的记载,从血脉来说,他们其实,并非柴荣的嫡系子孙。

因为真实的柴荣子孙,早已在历史上或夭折、或无子、或“消失”了。

只是冥冥之中,仿佛有一个轮回,又或者因果报应,应验不爽。

令赵匡胤想不到的是,陈桥兵变后16年,公元976年,他自己也会在一场诡异的大雪之后离奇暴亡;而他仅存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也先后一个自杀、一个离奇暴死。


柴荣与赵匡胤是什么关系 柴荣提拔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诱因(15)


赵光义,这个遍数封建诸多帝王,堪称最下流、最绝情、最无能、最臭名昭著的家伙居然笑到了最后,想必也是后世之人最不愿意看到的景象。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我是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册,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