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8月,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此战,司马昭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但是,实际上,在魏灭蜀之战刚刚爆发的时候,姜维并不在汉中或者剑阁,而是远在沓中屯田,沓中是古代地名,地理位置约在今甘肃省舟曲县,是一个处于岷山、迭山环抱中的小型盆地。

姜维如何被劝降(却要跑到沓中避祸)(1)

而姜维之所以远离蜀地的沓中,和黄皓存在直接的关系。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北伐中原,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彼时,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但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只能继续在沓中种麦。那么,问题来了,姜维手握大军,却不敢回到成都,难道只是害怕黄皓吗?

首先,在蜀汉灭亡前夕,姜维的官职是大将军。大将军,顾名思义,是武将的最高官职。特别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大将军因为手握兵权,地位更是丝毫不逊色于百官之首的丞相。况且,蜀汉自诸葛亮之后,丞相一职一直空缺,这更让大将军姜维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可是,手握大军的姜维,却因为害怕黄皓,所以不敢回到蜀汉都城成都。

姜维如何被劝降(却要跑到沓中避祸)(2)

《华阳国志》中记载: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於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耳。

按照《华阳国志》的记载,姜维之所以远在沓中屯田,就是担心回到成都后受到黄皓的加害,也即这是在避祸。而这,无疑让人感到疑惑,黄皓只是一个宦官,有什么值得大将军姜维害怕的呢?

对此,在笔者看来,姜维显然不是害怕黄皓,而是因为后主刘禅对他的态度。景耀五年(262年),姜维见黄皓祸乱蜀汉朝政,启奏后主刘禅将其处死,但后主刘禅不同意,说黄皓不过是一小人,不用太在意。并且,后主刘禅还命令黄皓向姜维谢罪。对此,在笔者看来,从表面上来看,后主刘禅让姜维做出了让步,也即让自己宠信的宦官黄皓向姜维谢罪。但是,从实质上来看,这体现出了后主刘禅对于黄皓的袒护。

姜维如何被劝降(却要跑到沓中避祸)(3)

姜维的诉求,是要求处死黄皓这一奸臣,而就后主刘禅来说,显然也明白黄皓是一个小人,所以用“皓趋走小臣耳”来回应,甚至表示“吾常恨之”,也即自己也比较厌恶这样的小人。可是,说了这么多,后主刘禅只是让黄皓向姜维谢罪就行了,不仅没有处死黄皓,还没有什么真正伤筋动骨的处罚。换而言之,后主刘禅可谓以退为进,表面上肯定姜维的观点,内里还是要保住自己宠信的宦官黄皓。

由此,后主刘禅对黄皓的真实态度,无疑让姜维更加忌惮。东汉末年,也有一位大将军想要除掉宦官,结果配上了自己的性命,此人就是大将军何进。中平六年(189),汉灵帝去世后,大将军不纳陈琳和曹操劝谏,联合袁绍诛杀宦官。事情败露后,为中常侍张让等人所害。基于此,大将军何进的前车之鉴,姜维无疑是非常清楚的。宦官黄皓虽然没有兵权,但因为得到后主刘禅的信任,完全可以借此来陷害姜维,这无疑是让姜维忌惮的地方。

姜维如何被劝降(却要跑到沓中避祸)(4)

另一方面,姜维虽然手握大军,拥有兵权,但是,姜维因为常年在外征战,无法向诸葛亮一样通过丞相府来执掌蜀汉朝廷的大权。在此背景下,当时掌握蜀汉朝政的几位大臣,要么庇护黄皓,要么没有阻止黄皓,这也是令姜维感到害怕的地方。一定程度上,这会给姜维这样一个信息:朝廷大臣和黄皓互相勾结,自己刚刚被邓艾击败,现在回到成都的话,必然会遭到这些人的谗言乃至于陷害。

姜维如何被劝降(却要跑到沓中避祸)(5)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

景耀二年(259年),樊建担任尚书令(相当于副丞相),景耀四年(261年),董厥迁任辅国大将军,与时任都护、卫将军的诸葛瞻同为录尚书事。自从樊建、董厥、诸葛瞻统领蜀汉朝政后,姜维常常在外打仗。在此背景下,黄皓玩弄权柄,而诸葛瞻、董厥都将就庇护黄皓,没能够纠正刘禅的错误,阻止黄皓的行为。而在此之前,不管是诸葛亮,还是蒋琬、费祎、董允生前,都会严格限制黄皓等宦官。现在,等到这些老臣去世后,樊建、董厥、诸葛瞻等重臣不仅没能压制黄皓,反而任由黄皓祸乱蜀汉朝政。

姜维如何被劝降(却要跑到沓中避祸)(6)

更为关键的是,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北伐败回,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董厥等朝廷大臣认为姜维好战无功,致使国内疲弊,于是上表给后主刘禅,要求削夺他的兵权。也即姜维北伐中原的行动,遭到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董厥等朝廷重臣的反对。

综上,在公元262年被邓艾击败后,姜维的处境可谓非常艰难,不仅要面对陷害自己的宦官黄皓,还遭到了诸葛瞻等朝廷大臣的弹劾,更不要说在蜀汉将士中,廖化、张翼等武将(《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中记载:维议复出军,唯(张)翼廷争,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也对姜维北伐中原颇有微词,这对于姜维来说,可谓是“四面楚歌”了。所以,姜维远在沓中,不敢回到蜀汉都城成都,自然是容易让人理解的行为了。换而言之,在笔者看来,如果姜维真的在公元262年回到成都,轻则被夺取兵权,重则有性命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