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满江红》火了。

局中局计中计,果然够悬疑够幽默,也够感人。虽然个别情节有些牵强,但瑕不掩瑜,不失为近年难得一见的国产佳作。个人观感,超过了春节档的另一热门《流浪地球2》。

满江红与真实历史,满江红背后的故事(1)

影片最高潮是在孙均(易烊千玺 饰)胁迫秦桧(雷佳音饰)背诵《满江红》,数千禁军全军复诵。这一段场景让观众们热血沸腾,甚至许多人留下了热泪。

——为何有如此大的感染力?

因为它get到了人们内心深处一个隐秘的点:家国情怀。

影片中,岳飞并未出场,却是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主角。读史读到伤心处,千古奇冤风波亭。抗金名将岳飞的悲剧,深深地打动了无数后人。“东江千古英雄才,泪洒黄卷半不平”。

影片中,小兵张大(沈腾 饰)等人为何不惜以生命来冒险?张大被擒后,他背后的刺字“精忠报国”揭晓了答案,也促使了孙均的彻底转变。孙均被忠义所感召,转怯为勇,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笔者这里就不剧透了)。

“精忠报国”源于岳母刺字,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岳飞后背刻的四个大字并非是“精忠报国”。岳母姚氏深明大义,勉励岳飞从戎报国,在其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四字为训,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岳飞牢记母亲教诲,投身抗金前线,终成一代英雄。

满江红与真实历史,满江红背后的故事(2)

【岳飞为何冤死?】

有大功于国的猛将岳飞,究竟为什么会下狱冤死?

个人觉得,原因有三:

一是岳飞坚持抗金,与宋高宗、秦桧的“议和大计”直接冲突。

当时朝野之中,主张抗金的声音是盖过了议和的。宋高宗赵构认为,要想推行既定方针,不让文武官员唱反调,必须下狠手,才能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二是岳飞事实上已成为皇帝最害怕的人。

赵匡胤是陈桥兵变建立的宋朝,深恐别的将领日后也来一个“黄袍加身”。所以有宋一朝,重文抑武,守内虚外。宋朝皇帝最怕的不是外族入侵,而是武将造反或藩镇割据。宋高宗赵构的这一心理又超过了他的祖上。宋高宗当初躲避金兵逃到杭州时,武将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将其囚禁,逼他退位。这次兵变虽被平定,但在赵构心中却留下了极大的阴影。可以说,苗刘兵变,是他心底永远的痛,让他终身不信任武将。

与岳飞同时期的几位名将各有缺点,吴玠好色,韩世忠好货。唯有岳飞什么都不喜好,几乎没有缺点,无法用金钱美色、高官厚禄来收买。而且岳飞百战百胜,在军民中威信极高,岳家军的战斗力和声威也远超其他部队。这种找不到“软肋”的统兵大将,无疑是皇帝最害怕的人。

当金朝以杀岳飞为条件同意议和(“必杀飞,始可和”)时,宋高宗除掉岳飞的想法就不可遏制了。秦桧揣摩上意,诬陷岳飞谋反,正中其下怀。早有智者指出,真正能杀岳飞的并不是秦桧,而是宋高宗赵构。赵构才是风波亭冤案的幕后主谋,秦桧是帮凶、执行者。

三是岳飞的性格原因。

“宁为直折剑,犹胜曲全钩”。岳飞性格刚烈,不懂得放低身段、委曲求全,其实是不适合官场的。他曾屡屡抗命,所以加重了皇帝的疑惧。十二道金牌勒令班师,就是明显的表露。但岳飞却并不自知(相比之下,韩世忠处世就颇为圆融,与皇帝、同僚的关系也融洽得多)。

作为一个出身寒门、以命报国的英雄,岳飞性格中本身就蕴含了深刻的悲壮。而他上书要求无后的宋高宗立远支皇族为太子,本出于忠心却犯了大忌,让赵构动了杀机。

这三个原因,最终导致黄龙未捣,武穆蒙冤。

【《满江红》是岳飞写的吗?】

这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是否岳飞所作,在文史界是有争议的。

一些专家持“否定说”,认为系后人托名岳飞所作。理由有三,一是岳飞之孙岳珂花费三十一年时间编撰的《金佗粹编》中,并未收录这首《满江红》。宋、元两朝也不见对这首词的记载,它是在明朝才出现的;二是词中的“贺兰山”位于西夏(今宁夏)境内,与金朝的黄龙府(今吉林省境内)相距数千里,方向也不同,岳飞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三是《满江红》与岳飞所写的《小重山》文风大相径庭,恐非出自一人之手。

但也有学者指出:岳飞遇害时秦桧奸党当政,与其有关的文稿都经历了浩劫,岳珂未能收集到岳飞的全部遗文实属正常;“贺兰山”是代指敌境,诗词贵在会意,代指颇为常见,辛弃疾也曾将长安比作汴京;历史上兼擅多种风格的词人很多,不能仅以文风来质疑作者。

近年又有学者考证,认定《满江红》是岳飞于绍兴十一年九月至十月作于庐山东林寺。

个人认为,出处只是经由什么地方来,它带来的价值更为重要。这首慷慨激昂、充满壮志豪情的词作,正是岳飞精忠报国的真实写照。岳飞轰轰烈烈的一生,留给了后人无穷的精神力量。《满江红》的背后,以身许国的民族英雄百世流芳,陷害忠良的卖国贼遗臭万年,已牢牢地烙印在了炎黄子孙的记忆深处。秦姓后人到岳王庙,留言“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便是一个小小的例证。

岳飞,永远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精忠报国,是我们民族百世不易的精神图腾。

满江红与真实历史,满江红背后的故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