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悦、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国际公共产品应该由谁来提供?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国际公共产品应该由谁来提供(全球公共品助力人类团结应对公共性危机)

国际公共产品应该由谁来提供

作者:张悦、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

6月24日,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期间举行,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吞噬全球多年发展成果,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程受阻,南北鸿沟继续拉大,粮食、能源安全出现危机。主席强调,中国将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投入,支持开展全球发展倡议合作。

全球发展倡议是在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下产生的全球公共品,是人类面对公共性危机开展团结合作的中国方案。事实上,19世纪以来,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伴随着跨越国界的人类公共性危机的不断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破坏力,人们想要应对危机的渴望和危机带来的认知的改变,有利于各国减少分歧,团结一致,采取集体行动。人类公共性危机不断推动着全球公共品的发展,全球公共品也逐渐成为人类团结应对公共性危机最主要的途径,从最初的安全与经济繁荣,逐渐扩展到了粮食安全、卫生、环境、贫困等发展领域。

粮食安全领域。20世纪以来全球爆发多次粮食危机,每一次危机都推动了对于粮食安全、减少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全球发展共识,粮食安全领域的全球公共品不断产生和发展。20世纪上半叶的经济大萧条与战争对全球的农业和粮食市场造成了巨大破坏,导致了全球对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的广泛关注。1945年,40多个国家代表在魁北克城召开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成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与随后成立的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在处理全球粮食紧急事件、确保充足供应、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距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卫生领域。全球性疫病是推动跨国卫生公共品出现的早期动力之一,直接推动了国际卫生会议、国际卫生公约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诞生。跨国检疫措施的广泛应用在应对14世纪黑死病爆发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控制霍乱、鼠疫等疫病传播的同时保障跨国贸易的发展,1857年,第一次国际卫生会议在巴黎召开,协调欧洲各国之间不统一的海关检疫条例,国际卫生合作正式开启,针对传染病防控的国际卫生公约出现并不断完善。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在巴黎成立,其主要功能是防止鼠疫和霍乱的传播以及管理国际卫生公约。一战后成立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二战后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主体,促进全球公共卫生合作。

环境领域。工业化进程中,因现代化学、冶炼、汽车等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工业“三废”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频频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包括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在内的八起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直接推动环境问题成为重要的全球发展议题。为共同应对环境危机,1972年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大会通过《斯德哥尔摩宣言》,提出环境保护是生活质量和人权享有的基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正式成立,统筹全球环保工作。自此,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入全球发展议程,并借助UNEP和全球性会议、协定、公约不断推动全球环境公共品供给和治理体系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共同应对臭氧层空洞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下的各项合作与行动,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提供全球环境公共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1990年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开启,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不仅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还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时代的正式到来。

贫困领域。发展中国家以经济增长推动减贫的涓滴式减贫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遭遇危机和质疑,出现石油危机、就业问题、收入不均、贫困加剧等各类问题,全球发展界开始反思失败。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满足发展中国家基本需求的理念,推动了对第三世界贫困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全球形成发展共识,解决贫困问题的全球公共品不断发展,旨在提高全人类福利,尤其要解决脆弱群体的贫困问题。20世纪90年代,全球发展机构纷纷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纳入机构目标,1992年联合国设立消除贫困国际日,1995年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将消除贫困作为三大核心提议之一,联合国于1997年开启第一个“国际消除贫困十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更是将减贫作为最主要的发展目标。

全球公共品在19世纪和20世纪经历了制度性生产的过程。19世纪是全球公共品制度性生产的起始阶段,全球和平领域,出现了以国际会议为制度特征的“欧洲协调”“国际仲裁”,全球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出现了以常设机构和程序规则为制度特征的“国际行政联盟”一系列早期国际组织,构成了19世纪基于大国协调的全球公共品供给的制度性生产。20世纪是全球公共品制度性生产的快速发展阶段,在大国协调基础上,形成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性国际组织体系,全球公共品需求通过嵌入国际组织的全球发展议程与职能,实现了全球的制度性生产,这一时期也是国际组织飞速发展的时期。

但20世纪的全球公共品制度体系,形成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与“传统”二元对立关系下,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21世纪以来,全球化不断发展,全球性挑战严峻程度加深,新兴国家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新的国际力量结构,非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的参与促进了全球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发展理念和知识丰富了原有全球发展理念,这一系列变化推动了全球发展进入到多元相互依存的复合性关系,传统全球公共品体系面临挑战,在新的全球发展进程下,全球公共品体系需要向着适应新时代的方向不断创新发展,更好地促进人类团结和高质量发展。

在此背景下,全球发展倡议作为源自发展中国家、面向全世界开放的全球公共品,是中国为人类团结应对全球性公共危机提供的新发展机遇和创新实践,有助于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公共品体系更加包容地、公平地帮助人类团结应对公共性危机。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