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豹子头林冲的身上,倾注了施耐庵太多的笔墨才情,甚而投入了全部的热血与激情,终让这个最具中国特质的悲剧人物越发沾满了世俗的烟火气,既可悲又可爱,既熟悉又陌生,尽显专制体制和传统思潮下的悲剧本性。

豹子头林冲事迹(施耐庵笔下淋漓尽致)(1)

一、豹子头粉墨登场

大相国寺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又演示了一番器械,惊动了站在豁口处一位官员,忍不住喝了一声彩。众泼皮一介绍,方知这是京师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林冲林武师。

林冲跳过墙来厮见,较量些枪棒,聊得投机,彼此相见恨晚,便插草为香义结金兰,两个人成了誓同生死的异性兄弟。

这里施耐庵铺垫的一番交代颇耐人寻味,那林冲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活脱脱就是猛张飞在世。三国里的猛张飞,那是豪气干云的英雄,和关二爷、刘玄德桃园三结义,从此誓死跟随大哥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不世之功,直到被两个投奔东吴的降将范强张达割了脑袋。

张三爷一生,可以说火爆而炽烈,就像一堆干柴,沾火就着,不仅武艺超群卓拔,脾气也是尿性得很,动辄就是一顿雷霆霹雳,吓得对手仓皇逃窜。

可这林冲却和张三爷的脾气不相投。

丫鬟锦儿慌慌张张跑过来说娘子被人欺负了,林冲虽然风风火火赶到当场,一看是高衙内,便先自软了,举起的拳头又放下了,智深问他却是为何,林冲只能摇头叹息:那是本官高殿帅的螟蛉义子,须看在太尉的面子上权且放他一马,不然不好交代。俗话说“不怕官只怕管”,这高俅可是林武师的顶头上司,因为一点儿小事儿就得罪了上司,惹恼了太尉,不仅自己心上过不去,就是太尉面子上也不好看。

再者,古往今来,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那高俅还是他的顶头上司,握有军国大权,生杀予夺也就须臾之间。只要是娘子没受辱,权当没这回事儿也就罢了。

可高俅并不这么想。他先是顾忌了一下儿,迟疑了片刻,终于还是奸性诡诈和舐犊情深占了上风,便答应依计行事,将林冲骗到府内,由他发落。

二、被屈含冤

林冲不想得罪太尉,可太尉却不这么想。他也是被宝贝义子磨得没办法,只好听从了手下的计策。

从林冲买得宝刀开始,豹子头便一步一步步入了高太尉设下的圈套。

白虎节堂带刀行刺,怎么说都是大罪,敢谋杀军国大臣,必然死罪。

所以高俅下令让知府夺了林冲的性命,基本说得过去。只是苦了林教头,本来是为了趋奉太尉,也为了趁机讨好一番,结果却是带刀行刺的罪名,又说不清道不明,那就只能倒霉认栽。

林冲到此时,心里方才幡然醒悟,其实所有的这些过节儿,不过就是高俅老儿设下的圈套,这只是其中的一环,全部都是奔着他那个如花似玉的娘子来的。所以林冲思前想后,便和岳父商量,给娘子一纸休书,让她重获自由身。

豹子头林冲事迹(施耐庵笔下淋漓尽致)(2)

没想这娘子格外贞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死不改嫁,哭昏在当场。

林冲固然知道他和娘子连脸都没红过,如胶似漆恩爱非常,但他更知道,高俅那厮是握有生杀大权的朝廷干城,在朝中和蔡京、杨戬、童贯等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霸断朝纲,说一不二,裹挟着徽宗天子也是圣目蒙尘,赏罚不明。故而慑于威势,只好暂且投子认负,将娘子推出休却,无非就是让娘子自行抉择,选取一条生存之道,不然的话,继续跟着他,必然会下场更凄惨,后果更严重。

但林冲实实低估了娘子的贞烈和刚强,也为娘子以死明志埋下了伏笔。

三、野猪林遇救

甭管董超薛霸怎么折腾林教头,林冲始终觉得两个公人未必就是一心谋夺他的性命,故而始终有些讨好与奉承。他心里清楚,两个公人无非是上支下派,罪魁祸首并不在他们两个,只要看觑得好,多承照看,这一路上还是会平安顺利的。

两个公人用开水烫了他,他也忍气吞声隐忍坚持,即便是野猪林里绑了他的手脚,也还以为不过就是为了怕他跑,戒备之心还是不足。

直到两个公人举起水火无情棍要杖毙了他,他这时才悔之晚矣,想想明年的今天就是自己的周年,再也见不到云开日出大仇得报的那一天,终于泪如雨下,悔愧无地,实实感到了来自高俅的算计真是一步紧似一步,步步紧逼,终至逼上绝路,再无回天之力。

林冲本想通过自己的权衡支绌,解脱了和高太尉的龃龉摩擦,甘愿忍下这充军发配、妻离家散的悲剧命运,以求得刑满释放回到京师东山再起的机会,没想高俅还是没放过他,半道上就要夺了他的性命。此时的林冲,应该是对高俅已然彻底绝望,也死了通过曲线迂回重回禁军的心,终于看清了高殿帅一心置他于死地的本来面目。

可纵然如此这般,大和尚要剁了两个公人,林冲还是制止了义兄的鲁莽——林冲不是一个糊涂人,他明白冤有头债有主的道理,要害他性命的,只是高俅,而不是两个公人,他们也是慑于高俅的淫威,图了钱财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林冲还是止住了智深的行动,以为小惩已然足够,两个公人也不会再敢妄作胡为。

这一方面说明他始终秉持一条做人的根本底线原则,人性本善,不愿意把每个恶人都想得那么坏;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林冲官场待久了,脑子有些愚钝了,迷蒙了,还没看透处心积虑恶贯满盈的切实危害。

林冲的心里还是充满了寄望恶人痛改前非既往不咎的伪善良,这也契合了我们普通人那种依稀怀着不把事情做绝仍有一线生机的渴望,也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四、风雪山神庙,悲悯之心的最后觉醒

豹子头林冲事迹(施耐庵笔下淋漓尽致)(3)

火烧草料场一节,林冲本人终于走出了人性困惑的泥淖,显现了幡然醒悟的彻底觉醒。

高俅如此步步紧逼,无非就是为了将林冲赶尽杀绝以绝后患。这一回,让林冲彻底明白了高俅的意图,也给他上了最深刻的一课:豺狼到什么时候都是吃人的本性,狗改不了吃屎,恶人还需恶人磨。

陆谦本是林冲的过命之交,却在背地里给林冲使了不少绊子,招招致命,处处死手,稍有不慎便会命丧黄泉,死无葬身之地。陆谦的行为终于让林冲看清了这位仁兄的凶残本性,明白了祸起萧墙兄弟相残的古训有多么抵骨寒彻,当自己成了那个被谄谀构陷的受害者,也就唤醒了内心深处的最后一缕坚强,筑起了心里的最后一道防线,舍却了最后一丝悲悯——退到无路可退,眼前是火海刀山,背后是万丈深渊,那就只好奋起反击,也是唯一的活路——回应这种罪恶的最好手段,就是彻底放弃妇人之仁,惩恶扬善,针锋相对以暴制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所以林冲再也没有心慈手软,他睚眦俱裂血灌瞳仁,奋起一跃,一枪穿透了那个狼子野心的心窝,报了血海深仇。连那两个随从管营差拔也一并戳了,不给作奸犯科存心害人者留下退路,也不让他们继续为虎作伥,残害别人。

林冲能转过这个弯来实在不容易,两次性命之虞,都一一化解了,这固然是他吉人自有天相,也说明他已然从一个执迷者逐步转向了一个觉悟者,不再抱有低三下四免此一劫的奢望,人间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对等和公平,那种所谓的忍小我全大节的想法本身就是自我阉割,自取其辱。

只是囿于当时的环境,不容他奋起反击,他深谙人在矮檐下怎能不低头的道理,清楚在那样的威权之下,反抗会带来什么样的灭顶之灾,所以他忍了,也打算认命了。想那高俅一介军国掌门生杀在我,杀个人就像碾死个蚂蚁,稍一用力,即刻会令仇雠化为齑粉,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反抗的直接下场,就是被屈衔冤尸骨无存,再无报仇雪恨的机会。所以林冲一直隐忍,心里默念“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古语,不敢轻举妄动。

没想这一忍再忍,却愈发放纵了恶行昭彰,天理不容,所以他豹子头才在经历了这一番心路历程和惊险经历之后,彻底看清了官家当政者的嘴脸,彻底对当权者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完成了他自己性格上的完美嬗变。

所幸,林冲通过一系列刻骨铭心的履历体悟到了,也从一个戚戚哀荣者转变为一名真正的勇士。

五、江湖义气第一桩

豹子头林冲事迹(施耐庵笔下淋漓尽致)(4)

林冲能在心路上有所突破,全拜高俅所赐。

但他火并了前寨主王伦,却表现了他的另一面性格。此时的林武师,早已转换了身份变成堂而皇之的江湖英雄。

自古英雄惜英雄,好汉怜好汉,林冲也概莫能外,自然就对天下英雄心向往之,彼此仰望钦慕,神交已久。

托塔天王率一行人众上梁山投靠,林冲就看到了时乖运蹇,英雄气短。回想起自己落难的那一幕,千难万难都到心头,即便是吴学究没有摇唇鼓舌游说于他,他也会主动站出来维护江湖道义。

想那白衣秀士不过是个落第秀才,胸无点墨气量促狭,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却一样污秽腌臜小肚鸡肠,就让林冲又看到了人性的肮脏与不堪,动手只是早晚的事。

从原先的公义尽毁英雄蒙难,他看到了世俗的龌龊不堪。此番在山寨之上,本以为兄弟情深,敌忾同仇激浊扬清,却也屡现不平、不公、不义,这让豹子头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手刃了王伦,为天下落难英雄主持了正义。

从屈辱到忍受,到觉醒,再到嗜杀,林冲经历了很是煎熬的一个自我涅槃的过程。其间也有纠结缠绵,也有悱恻哀怨,那是他用身家性命以血的教训换来的人生感悟,不会再容许诸般腌臜秽浊轮回上演,也见不得屈世下人的英雄豪杰蒙羞落难,更不容许为尊者位高者高高在上,冒渎神灵百般刁难。

他在竭力维护一个屠戮杀伐以外的公平正义,江湖道义。

应该说,这个时候的豹子头林冲,已经脱胎换骨,由一个唯唯诺诺的忍辱负重者转变成坚持正义、主持公道的江湖义士。

六、晁天王中箭,人性再一次颠覆

林冲在梁山上,可以说如鱼得水,逍遥自在。

因为他深得晁天王的信赖,已然成为了晁盖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辅。

豹子头林冲事迹(施耐庵笔下淋漓尽致)(5)

曾头市晁天王中箭,一下子让水泊梁山诡异起来。一方面宋三郎急着登基上位,招安投降;一方面晁天王尸骨未寒,大仇未报。兄弟们又分成几派,离心离德,人人自危。

暂且不去评断谁射死了晁天王,但晁天王和黑宋江的仇隙过节已然泾渭分明,看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晁盖的遗言就很能说明问题,也证实梁上一伙已经走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

卢俊义捉了史文恭,按说应该即刻为山寨之主,登基顺位,但卢俊义却不敢坐。一方面固然是他初来乍到不明就里,资望也难以服众,另一方面他也隐约感到了晁天王的下场就是祸起萧墙的结果,他可不想自己像晁盖一样死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

没有谁敢去和宋江那人多势众明枪暗箭的一伙人进行明火执仗的抗衡,因为晁盖就是先例,前事不忘,殷鉴不远。

林冲拥戴晁盖有功,晁盖自然青眼相加,视为知己。但晁盖殁了,宋公明的势力就越发突出,登基上位已然箭在弦上,招安投降也迫在眉睫。如晁天王一般都人死灯灭,静寂无声,还有谁敢触他黑三郎的眉头?

林冲果然学乖了,变得机敏了,聪明了,经过高俅一事,他早已瞧科了端倪,那叫“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也叫好汉不吃眼前亏,留下青山在,日后拉清单。

这时的林冲便主动站出来,和军师吴用来了个双簧连弹联唱,由他牵头,极力拥戴宋江顺位上座,乐得宋公明眉开眼笑,喜不自胜。

如此这般,黑三郎就成了水泊梁山的新一任杠把子大寨主,也加速了他投靠赵宋官家的步伐。

林冲能有这般觉悟,实在是逼出来的人性嬗变。前番因为认死理一根筋被高太尉折磨得几近死去,侥幸活了过来,本以为在梁山上可以一力维持人间正义,却再一次让他看到了极为血腥的一幕。虽然他的心里也饱受摧残,默默怀念晁天王的仁义情怀,但他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转而拥戴宋公明。他明知道宋江不待见他,一度极力打压他,但他又无法逃出这个圈子,那就只能转变自己,适应形势。

这也是他多年磨砺的心得。

豹子头林冲事迹(施耐庵笔下淋漓尽致)(6)

结语: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哪里都有社会,哪里都是江湖,一样仗势欺人,一样以大压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林冲虽然逃出了高殿帅的魔爪,又进了宋公明的虎穴,虽然他自是打虎将,但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就被暗箭所伤。所以他空有一身本事,却无真正的用武之地,只好不断的屈从于各方势力的强压震慑,游走在权力斗争的边缘,极力保持自己的平衡。尽管有时也需要昧着良心,但为了保全性命,也只好顺势而为,这或许就叫英雄识时务,时事造英雄吧。

从一味隐忍到奋起反击,再到新一番忍辱含垢,顺天应人,林冲走过了忍辱负重、不屈名节、英雄砥砺、再行蛰伏的全过程,可谓是人生的酸甜苦辣尽在体味,其性格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的身上,无一不在体现世事艰辛饱经磨难的复杂与悲情。

这与我们现今的行藏又何其相似?

林冲本身,就是一颗悲情的种子,由施耐庵笔下走到了我们中间,让我们醍醐灌顶,使我们振聋发聩,时时警策,处处提防。

林冲的教义也让我们时时感到如芒在背,必须前后都顾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是也不是?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