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金沙人,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金沙洲很多人放风筝?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金沙洲很多人放风筝(金沙人)

金沙洲很多人放风筝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 金沙人

扬州文化历史悠久,表现丰富多彩。就拿非遗来说,古琴、剪纸、木偶、扬剧、玉器、漆器、扬州评话、扬州弹词、雕版印刷等等,掰着指头要数一阵子呢,还有身怀绝技的数量庞大的非遗传承人队伍活跃在城乡大地。

尽管非遗是显学,但大多数人对此一知半解。比如古琴,说它是非遗肯定不错,但对其制作过程中需要的美学修养、审美取向、选取材料、制作工具、工艺流程、独门绝技等,一般不甚了了,特别是独特技术作为非遗的核心,更不为大家关注。非遗传承至今,无非就是它还有用,一技之长不可替代。

非遗活在当下,给我们出了一道必考题,怎么看?如何办?是机械地消极保护,还是灵活地积极利用,事关非遗生死。正月初五《人民日报》刊发报道,《江苏扬州市 科技赋能琴筝艺术》,呈现扬州作为“全国古筝艺术之乡”盛况,展示琴筝艺术新气象。

《人民日报》的记者眼光独特,取材讲究,对扬州琴筝用科技赋能作为文眼,实在是高明之举。初看题目抓人,再看内容撩人,许多案例激发思考。尽管报道想表达的是,科技赋能让琴筝艺术焕发新春,但对我而言,却想到了什么是文化这样一个老话题。

报道中的一个案例特别有意思,也能说明一些问题。扬州琴筝协会名誉会长熊立群研发了一款电筝。他把古筝与电气化、信息化联系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意。电筝采用了环保轻质复合材料制件,更加轻巧,便于携带;采用蜗轮蜗杆技术调音,两个手指就可以调弦;音频输出可以任意切换耳机、音响,演奏者不用担心练琴时邻居投诉,也不用担心上集体课时听不清老师的讲授;开发人工智能古筝教辅系统,通过多媒体将古筝课堂打造成健康、便捷、有趣、高效的新型教学平台。

熊立群一直为琴筝艺术在打拼,总是不安于现状,总想弄出一点新东西。这款新型的“扬州筝”烙上了时代印记,对非遗传承而言,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博物馆里陈列的青铜器,为什么那么多人驻足长留,一方面,对其造型艺术叹为观止,另一方面,更为古人在三千多年前先进的冶炼技术而满怀崇敬。成熟的冶炼技术石破天惊,它让我们告别石器时代,进入成熟的文明社会。如果没有青铜器作证,我们对文明溯源不知要费多大劲;如果没有铭文,我们要了解当时的历史也不知从何处着手。这就是文物的价值,它蕴含了太多的历史信息,隐藏了太多的文化基因。

电筝也许再过几百年放在博物馆陈列时,后人会讲到,别看它现在不怎么的,当时可是琴筝制作的一个重大突破,材料技术、音频技术、信息技术、动力技术、人工智能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让传统与现代交融,使琴筝艺术脱胎换骨。这种讲解,使后人知道二十一世纪初,今人是怎么熟练掌握最先进的技术,生产当时最先进的乐器。

电筝还是古筝的样子,不过采用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而已。有人可能会问,这还是古筝吗?见仁见智,不必勉强。它能活下来、传下去,就是最好的回答。也许再过若干年,传统古筝没人生产了,它就会躺在博物馆里变成文物;电筝如果还在使用,那肯定是非遗了;后人会采用更先进的技艺制作,那自然是升级版的古筝。由此看来,迭代传承是古筝等非遗生命延续的基本路径,而科技创新又在加速其进程。

电筝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产品,筝体与制作技术融合,难舍难分,运用的信息技术、音频技术、材料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本身,自然也构成了文化的一部分。就像一把盐撒在水缸里,盐在水里,水中有盐,有机交融。非遗传承创新不正是这样吗?

以电筝为代表的“扬州筝”,融入了现代科技,彰显了时代精神,让古筝换了个活法,也为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勇闯新路。当弹拨电筝时,没人会想,先进技术是不是文化。“扬州筝”的面世,帮我们打开了文化的另一面。我们不仅有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也有以先进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古法技艺与现代技术相互渗透,使得文化在迭代传承中发出时代的光芒。无论你接受与否,非遗借助先进技术活化转化产业化蔚然成风,它正扑面而来,融入生活,改变生产。与其被动承受,不如主动迎接,将非遗传承置于现代社会之中,用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倒逼非遗放弃幻想,拥抱创新,主动求变,促进传统与现代融合,让先进技术助推传统文化转型,为传统文化吸收先进技术探路,使先进技术就是文化成为社会共识,这才是“扬州筝”为我们打开的文化另一面。

处于信息社会网络时代,文化力量催人奋进。科技创新主导的产业革命重新定义未来,积累而成的文化必然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固然要珍惜敬畏,但更要把握大势,尊重规律,顺势而为,用科技创新传承文化,发展现代文化,让科技创新绽放出更多的文化之花,结出更多的文化之果。“扬州筝”为我们打开了文化的另一面,说明抓科技就是抓文化,抓文化必须靠科技。把好地方建好、好上加好,科技创新是不二法宝,期待大家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在技术创新上,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现代文化。

编辑: 周晶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