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自然,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原则。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天地之间,依赖于自然而生存,同时也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理上形成了与天地自然变化几近同步的节律性以适应外界变化,并作出自我调适的能力,是维系健康的重要环节。因此,人若不能顺应自然,各种生理活动的节律长期紊乱,全身功能处于失调状态,适应外界变化和抵御外邪能力减弱,则易患外感疾病。

中医学倡导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起居有常,动静和宜,衣着适当,调和饮食,以适应四时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等外界环境的变化,均是顺应自然养生的体现。外界环境除了自然环境,还有社会环境,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故人不仅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社会环境一方面供给人类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另一方面又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社会医学、心身医学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日益显示出重视社会因素与心理保健对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性。社会因素可以通过对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而影响人的健康。因此,人必须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养生措施,才能健康长寿。《灵枢·本神》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如何顺应自然(什么叫顺应自然)(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