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护险的服务范围具体有哪些?结算周期、结算金额如何计算?昨天(2日),上海首个居家护理服务规范《上海市长宁区长护险居家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发布,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让有需求的老人真切享受到优质服务。
随着老龄化社会程度的不断加深,失能问题成为了社会和家庭普遍面临的现状和难题,上海试点长护险4年多来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长护险作为一项全新制度,标准体系建设尚未健全。根据《规范》,长护险服务项目共有42项,包括27项基本生活照料项目和15项常用临床护理项目,《规范》对每一项内容都进行了明确;在人员资质方面,明确了提供长护险服务的人员应当是执业护士或参加养老护理员(医疗照护)职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护理人员不提供家政等其他不在长护险范围内的项目。
近年来,长宁区积极推进长护险试点工作,逐步形成了“按需申请、按规评估、按质服务”的发展模式,该区2万余老人享受到了长护险护理服务,定点护理机构从试点之初的9家增加到21家,服务能效不断提升。长宁区医保局副局长朱灵芳在调研中发现,长护险运行基于基金费用保障、社会力量经办、失能状态评估和提供护理服务,由于涉及的点多、面广、链条长等因素,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监管难度高、服务参差不齐、服务范围偏离等情况。
为此,自去年下半年起,长宁区医保局、医保协会依托颐家专业团队,共同研究制定了《长护险居家服务管理规范》,于今年7月申标成功,成为目前全国首本面向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规范的团体标准。《规范》从长护险服务机构端完善服务制度和树立流程标准,为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开展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精准定位服务内容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长护险及养老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下一步,长宁区将分别从相关机构的培训、考核、评定入手制定细则,促进行业自律、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将进一步科学、规范打造区内长护险服务平台,形成以服务失能老人为核心,服务标准、需求匹配、保障完备的长护险发展格局。
作者:周渊
编辑:占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