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奥运主火炬在鸟巢缓缓熄灭,2022年北京冬奥会落下了帷幕,北京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双奥之城。冬奥会的举办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奥运财富,但奥运会对于国人的意义绝不仅止于奖牌榜上的数字,而是通过奥运会这样的体育盛会,让人民群众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度更高,获得感更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我们深知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一直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促健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数据显示,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37.2%,比2014年的33.9%上升了3.3个百分点,到2025年预期达到38.5%。体育作为主动健康干预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挥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可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就在2022年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又针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业作出了诸多重要部署。《规划》提出,到2025年,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健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对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独特优势进一步发挥,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同比例提高。

这份《规划》提出的2025年目标因为时间距离并不遥远,所以与其将其看作是规划,不如将其看作是一个预告,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将会有显著的增强,人民健康发展的方向也将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如果将目光投向十四五末期,稍作合理想象,公共场所就会设有免费自助血压检测点;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就可以得到规范的定期检测;随着远程诊疗普及,个人健康可以被实时监测与评估,居民拥有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以及更加广泛的健康数据,可以得到健康咨询、预约转诊等一系列的健康服务。

这些对于未来十余年的运动健康变化的想象,并非天马行空,很多构想在今天已经变为现实。因此,这份《规划》提出的未来目标让人充满了期待。拿个人健康可以被实时监测与评估这一点来举例,目前市场上已有不少厂商推出了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可以随时监测用户的心率、心电图、血氧等生理健康指标,甚至其中有一部分已经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已然从一个消费电子产品变成了医疗器械产品。

华为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参与者,近几年来在可穿戴电子消费品领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非常多的可能性,也与产业、医疗机构、研究机构等共同为人们构建了主动健康管理的新生活方式。

2020年,华为首款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智能穿戴医疗设备HUAWEI WATCH GT 2 Pro ECG问世,可精准记录心电图数据,让随时随地的心电采集成为可能;2021年,华为心电分析提示软件也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最新发布的HUAWEI WATCH GT 3 Pro,心电信号采集电极技术全新升级,并提供了付费的专业医生解读服务,精选全国三甲医院医师提供专业心电解读报告,给予更全面的心电解读结果和保健建议。

智能可穿戴的发展趋势(可穿戴的未来是数字健康)(1)

HUAWEI WATCH D攻克业界工程性难题

在2021年底,华为推出的HUAWEI WATCH D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尤为让人印象深刻。这款产品不仅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通过多家专业医疗机构的临床验证,测量结果精准可信。

HUAWEI WATCH D相比于上臂式电子血压计,重量仅约为其1/6,同时采用创新微型气泵,面积仅为一角硬币大小。气泵加压范围可达300mmHg,确保可测最高血压达到230mmHg,与传统血压仪测量范围相同。双层窄气囊设计,当气囊充气后,双层气囊鼓胀使之更贴合手臂,增加贴合度和压迫效果,更“精准”感知脉搏波变化。

智能可穿戴的发展趋势(可穿戴的未来是数字健康)(2)

要知道我们熟识的传统水银血压计和医疗机构中各种袖带式血压计测量都较为繁琐,需要有医务人员的帮助才能完成测量,并且体积也较大。将这样一个产品变成小巧舒适的腕上设备,还得保证血压测量的精确性,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事实上,这款手表的成功推出,华为用了7年时间。

在这7年的时间里,华为组建了一支涵盖了血液动力学知识、心血管生理模型研究、AI机器学习、大数据等多领域博士的算法研究团队,采集了超过40万条血压数据,申请了超过80条发明专利,基于过去在可穿戴智能设备领域的技术积淀,将生物医学背景和工程化能力结合,才最终攻克窄气囊示波法血压测量这一行业性工程难题。

在破解了关键性难题后,研发团队没有止步,首创Hybrid血压测量技术,让随时随地监测血压成为可能。通过业界首创微泵与PPG的Hybrid血压测量技术,HUAWEI WATCH D智能手表可通过微泵加压,实现单次精准血压测量,除此之外,手表还可通过PPG技术实现连续无感的血压趋势监测,获得全天候的血压变化趋势。

TruSeen™,七年五代健康检测

那么要想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我们的考虑是,要把华为的创新技术真正做到极致,同时把创新技术开放出来。在创新技术持续投入,是华为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的一个方向。

一部小小的腕上设备,便捷倒是真的便捷,价格也并不昂贵,大多数家庭都能负担得起,甚至有些家庭已经做到了全家配齐。但是,有一个疑问可能始终会萦绕大家心头,这样的一个小设备它测出的生理数据准确吗?

对任何一家可穿戴类产品的生产商来说,这都是产品首要解决的问题。想要检测的数据准确这就要考究一个厂商的技术实力了。

据笔者了解,华为在智能穿戴产品的运动健康功能研究上已有深厚积累。首先是因为华为在西安、深圳、东莞松山湖建有三个颇具规模的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不仅投入了大量的研发人员,还有相当数量的国家一级运动员共同参与研究。令笔者印象颇深的是,价格不过2-3百元的华为手环的背后,是动辄几十甚至上百万的专业研究设备,研究员们可以借助这些设备模拟多种运动场景,采集运动和健康相关的数据,与手环、手表采集的数据相互对照,不断优化数据算法,以获取更加精准的检测结果。

华为运动健康军团CEO、华为终端BG智能穿戴与运动健康产品线总裁张炜表示,“创新技术持续投入,是华为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的方向。很多人在华为运动健康产品的介绍中听到过TruSeen™这一技术,从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来说,TruSeen™就是“真正看到”,希望通过这些技术,让传感器、算法能够具有帮助我们洞察身体的能力。这个词的发音也与中文的‘初心’相似,我也不断跟团队强调,要不忘初心,真正把我们的检测和传感器技术做到精准,这也是我们在创新技术上的底线。

华为HUAWEI TruSeen™自研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历时7年,融合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和华为全球研究所的创新技术与研发实力,5次迭代实现了精准、便捷、快速的健康数据检测,为消费者带来越来越丰富的运动健康体验。

智能可穿戴的发展趋势(可穿戴的未来是数字健康)(3)

2016年,TruSeen™1.0技术支持静态心率监测;2017年TruSeen™2.0实现6种类型的动态心率监测, 并且支持科学睡眠和压力测试,对健康数据的监测更多维。2018年,伴随着华为开创了智能手表超长续航先河,突破性地解决了智能手表续航问题,TruSeen™3.0实现了24小时实时心率监测;2019年,TruSeen™3.5突破血氧、游泳心率及登高缺氧提醒。2020年TruSeen™4.0技术实现了医疗级心电图检测能力的突破,同时带来了周期性连续血氧监测功能。到2021年TruSeen™5.0 ,动态心率准确性大幅提升,新增高原血氧监测能力,并实现了医疗级的血压检测能力。

针对运动,华为研发了一个科学运动体系TruSport™,2021年在跑步场景下,华为推出的跑步能力衡量指标-跑力指数(RAI),跑力指数是用于衡量跑者的耐力水平和跑步技术效率的综合指标,它依据跑者能够达成的最佳成绩来划定。通常情况下跑力指数越高的跑者,意味着在比赛中会获得更好的成绩。基于TruSport™标准框架,未来还将从跑步扩展到更多不同的运动场景,如游泳、骑行,同时开放TruSport™能力,与行业伙伴一起在细分运动领域进行研究与服务的探索。

智能可穿戴的发展趋势(可穿戴的未来是数字健康)(4)

可穿戴的未来是数字健康

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投入,华为已经在硬件、软件、生态服务多方面打造出领先于业界的优势。截止到2021年底,华为穿戴设备的累计发货量超过一亿。

不过,如果仅是以设备的出货量来论英雄,显然是把能够捐出鸿蒙、欧拉操作系统的华为的格局想小了。举一个例子,笔者曾在华为松山湖运动健康实验室参观过华为首个高原血氧研究实验室,这个专项实验室的总造价超过300万人民币,高原血氧研究在华为的腕带类产品中只不过是一个小功能,如果只是希望多销售一些设备,这笔投入明显并不划算。

那么华为的真正目标是什么呢?张炜解答了这个疑惑。

张炜说:“我们成立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的理想,是希望把对人体的研究,对运动的掌控,对健康水平的提升作为一个梦想,带进每个消费者的现实生活中。”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及体验迭代,华为在心脏、血压、血管、呼吸健康领域为产业和用户带来巨大价值。据张炜透露,2022年,华为将开展三大全新健康研究,分别是创新血糖、肺功能健康及高原健康管理。

智能可穿戴的发展趋势(可穿戴的未来是数字健康)(5)

显而易见,华为这一系列的健康研究面向的是整个中国的健康产业。可穿戴设备只是健康监测的入口,可穿戴设备的未来是中国的数字健康发展。华为考虑的是连接运动与健康,通过可穿戴设备构建健康生态的起点,与专业医疗机构的合作串联起健康产业的各个环节,实现实时监测到健康咨询再到导诊治疗的产业闭环。

拿华为与301医院联合开展的心脏健康研究项目来说,借助华为穿戴设备,可以实现对房颤、早搏的早期风险筛查,心脏健康研究项目更写入了医学指南,获得了国际医疗界的认可。截止2022年4月,加入心脏健康研究的用户数超400 万,筛查出高风险人数超过16,000,房颤筛查准确率达93.3%。与中国医促会合作的血管健康研究项目,精准筛查动脉硬化,提供专业的指导建议,让用户能够更早期的做到主动健康管理。目前已有超过600万用户加入HUAWEI Research研究生态。

全民健康的蓝图,需要更多像华为运动健康这样拥有创新技术的企业,可以将研发的能力和成果向整个健康产业生态进行开放合作,医疗机构、医科院所乃至保险平台可以各自发挥所长,共同探索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只有全产业链形成合力,才能加速《“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