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事物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了。

春秋时晋国国君晋献公晚年宠信骊姬,生了奚齐和卓子两个儿子,骊姬为了以后自己的孩子能继承君位,于是就陷害太子申生,使得申生自杀,公子重耳和夷吾逃亡。

等到晋献公死后,奚齐即位,国内大臣不服,接连刺杀了奚齐和卓子,想要迎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担心国内局势险恶,就没有答应,于是大臣就改为迎接夷吾回国。

夷吾也担心国内的局势,手下给他献计道:“我们若是先取得秦国的支持,以它作为外援,就安全多了。”

于是夷吾派人游说秦穆公,答应如果能继承君位,就将晋国黄河以西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穆公答应了,派兵护送夷吾回国,是为晋惠公。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典故(典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

等到晋惠公即位后,对此事却反悔了,装模作样地写了一封信给秦穆公说:“当初我答应给您河西之地,现在有幸做了国君,可是那些大臣们却说:‘土地是先君的土地,你流亡在外,怎么能擅自做主给秦国呢?’我和他们争执了很久,他们都不答应,我也没有办法,所以只好写信向您请罪。”

秦穆公虽然恼怒,却暂时没有办法。

等到晋惠公即位的第四年,晋国发生了饥荒,不得已,向秦国买粮,秦穆公思来想去,认为晋惠公虽然无耻,晋国百姓却是无辜的,于是就卖了粮食给晋国。

事情的发展就是这么诡异,到了来年,晋国丰收,秦国却发生了饥荒,秦国向晋国买粮,晋惠公与大臣们商量,一派说:“国君是因为秦国的帮助才能登上君位,答应割地的事却又反悔,去年晋国饥荒,秦国卖了粮,今年秦国饥荒,我们卖给他们就是,还需要商量吗?”

另一派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割地是皮,卖粮是毛,因为没有割地的事,我们已经得罪秦国了,即使这次卖了粮食,也不会让他们有好感,去年晋国饥荒,这是上天把晋国的土地给秦国,而他们不要,现在秦国饥荒,这是上天把秦国的土地给晋国,可以趁机灭了秦国。”

于是晋惠公发兵攻打秦国,秦穆公大怒,也起兵征讨晋国。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典故(典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

一年之后,秦穆公再次率军进攻晋国,双方在韩原激战,由于秦国上下同仇敌忾,大败晋军,俘虏了晋惠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