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叶飘

王爷爷今年98岁了,平常特别时髦,近百岁高龄还有23颗牙,只有下颌两颗中切牙缺失,这两颗牙是今年因牙周炎松动严重而拔除的,其他牙有些松动但还能使用。

中切牙就是下颌正中间的两颗门牙,爷爷又爱笑,一笑就露出了缺牙的位置,老人家觉得严重影响了美观。

王爷爷在孙子的陪同下,找到了浙大附属口腔医院杨国利主任医师团队,强烈表达了希望种植的愿望。杨国利团队评估考虑,初诊时建议活动义齿修复,但王爷爷特别希望能体验种牙,考虑到爷爷整体状态良好,杨国利团队最终为王爷爷做了常规种植。

考虑到高龄术后风险,爷爷的种植手术住院完成,整个手术15分钟完成,种植体验非常好。

48岁缺1颗牙还需要牙齿修复(爱美的98岁老爷爷缺了2颗下门牙)(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牙列缺失的病患数量进一步增加,2015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指出,65~74岁老年患者平均存留牙数为 22.5颗,仅有18.3%牙列完整,全口无牙率可达4.5%,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牙齿健康的标准,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即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牙列缺损或缺失会给病人带来许多的痛苦与不适,例如牙槽嵴的萎缩、咀嚼效率的降低以及衰老面容等,而这些改变又会对患者的全身心健康带来影响,影响患者的进食等一系列的日常活动,因此及时修复缺失牙对于维持患者局部及系统健康都很有必要。

常用的修复方式主要分为固定义齿修复、活动义齿修复以及种植义齿修复三种。固定修复要求基牙具有较好的牙周及牙体条件,而高龄患者一般口内余牙条件都比较差,因此多数患者并不适合进行固定修复。活动义齿具有较为明显的不适感,而且仅能恢复一定的咀嚼效率,许多患者也因此不能接受活动义齿修复。种植修复则有所不同,它完全依靠种植体作为支撑,具有接近于天然牙的咀嚼效果,其优良的稳定性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专家建议:做种植牙主要还是看患者的全身状况,虽然年龄比较大,但是全身状况还不错,血压、心脏、血糖都在正常指标范围内,平时身体健康状况也还可以的,这些类型的高龄缺牙患者是可以种牙的。

相较于年轻患者,老年人接受口腔种植治疗常带有一些顾虑,例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口腔局部健康状况较差,这些因素会不会对种植修复的疗效带来影响。

随着口腔种植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针对高龄患者的种植修复术已经能够取得令人较为满意的结果,种植医师会在术前仔细检查询问患者的健康状况,并针对性的制定手术与修复方案,在医师与患者以及家属的良好合作配合下,年龄已经不再是种植手术的主要限制因素。除了合适的手术方案,包括口腔卫生宣教在内的围手术期口腔护理,对口腔种植术后的成功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术前需要和患者以及子女进行详细的沟通,让其充分了解种植治疗的具体步骤,可能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并在术中进行心电监护,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则建议高龄患者住院观察,在患者经评估后满足出院条件的前提下再出院回家。以上系统性的治疗方案为高龄患者种植修复治疗的成功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