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感情出自语言技巧。本文是关于比喻修辞的最后一篇文章。至此,我们通过3篇文章了解到13种比喻。我们的目的是一边学习一边欣赏大作家们精彩的语言片段。(以后推送的文章也如此,我们不仅讲概念,还要给出丰富、精彩的案例,这些才是最实用的学习资讯。)

刻舟求剑古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刻舟求剑狼和小羊(1)

讽喻: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有的道理不便于直说或明说,或者不容易说得明白、动听,就用说故事的方法来说明道理,这种修辞方法就叫讽喻。目的:以达到启发、教育或者讽刺、谴责的目的。

讽喻又分为引述和编写两种形式。引述:就是把故事夹叙在讲话或文章里面。

例如:①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一个虾蟆坐在井里说:“天有一个井大。”这是不对的,因为天不止一个井大。如果它说:“天的某一部分有一个井大。”这是对的,因为合乎事实。(毛泽东《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②社会上的职业有千万种,究竟哪些岗位重要,哪些不重要?能不能分个高低贵贱?这里,不妨先给大家讲个童话故事:“有天夜里,人睡着了。人身上的各个器官都活跃起来,争论着‘到底谁最重要’。眼睛说:‘离开我,你们都永远生活在一片黑暗里’。耳朵说:‘离开我,世界上将成一片死寂。’嘴巴说:‘离开我,你们全得饿死。’大脑说骂人了:‘你们这些蠢货,没有我,你们啥也不懂。’……谁也不服谁,结果各自离开了整体,都变成一堆死肉。”……眼、耳、脑、鼻、手、足……都离开自己的岗位去当嘴巴,把整个人体变成一个“大漏斗”,就不成其为人了。社会上的各个岗位,也是各有分工,谁也离不开谁的。

上面例①借“井底之蛙观天”的故事来说明要全面看问题,不要片面看问题;例②用一个童话故事来说明社会上的各种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

刻舟求剑古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刻舟求剑狼和小羊(2)

编写,就是编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说明道理。因为它可以独立成篇,通常称为寓言或童话。

《刻舟求剑》:楚国有一个人,乘船渡江时,剑掉到水里去了。他立即用刀子在船帮上刻个记号。同船的人问他干什么,他说:“我的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等船停下来以后,他便从刻了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那把剑。捞了半天,一无所获。原来,船已经走了,而剑是不会跟着走动的;他凭船帮上的记号去捞剑,不是很糊涂吗?(《吕氏春秋》)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是将《吕氏春秋》中一个寓言故事改写而成的。它告诉我们:事物像行船一样,时刻在发展,在前进,人的思想要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工作才能做好。如果像“刻舟求剑”中的那个人那样,把运动着的事物看成静止不变的,办事墨守成规,就一定会碰壁,会失败。

刻舟求剑古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刻舟求剑狼和小羊(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