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低谷期要如何度过#

人们的焦虑无处不在。每个月总有几天,感觉处在低谷期。

在工作的时候,总是想着能早点放假。总是感觉,只要一放假,就能好好享受假期。把工作中所有的烦恼都放下,彻底体验全身心放松的感觉。

周一是最难熬的,因为距离周末还有5天。周五是最开心的,因为再摸一天鱼,就能迎来期待一周的美好假期了。

可是真正到了周末,一切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周六的早晨,似乎干什么都不得劲。工作日的早晨,总感觉睡不够,被窝是最幸福的地方。然而到了周末,早早地就没有睡意。刷会手机,很快就没有了趣味。

原来,无所事事才是最痛苦的事。

由于无所事事,就开始不自觉地开始焦虑。焦愁着本月的业绩,焦愁着下月的房贷,焦愁着迷茫的未来。

为什么无所事事容易焦虑

人的大脑,就像永不停歇的机器,时时刻刻都需要处理信息。我们的大脑,并没有一个开关,按一下暂停键,就能让它停止处理信息。人只要活着,大脑就无止无休地在运行。

总而言之,我们的大脑就是一直在想事情。而且往往更喜欢思考负面的事情。

我们经常有做白日梦的体验,那是我们的大脑进入了默认模式网络的状态。所谓的默认模式网络,就是不使用我们主观的意识,大脑自行处理信息的一种模式。就比如,我们会不自觉地想一些事情,这就是默认模式网络开启的一种表现形式。

人类也是一种动物,是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才变成现在这个模样的。人类在进化的数百万年里,绝大部分时间,生存环境都是极度危险的。人类个体得时刻提防有没有野生的大型食肉动物偷偷靠近自己。能生存下来的个体,都必须把忧患意识深植入基因的底层代码。因为那些大大咧咧地,对环境危险信号毫无敏感度的人,这样的个体就非常容易,因为不注重自然安全,被野兽吃掉。携带着他们大大咧咧性格的基因的后代就能难存活下来。因此,我们都是胆小甚微的祖先的后代,我们天生就爱关注负面的事情。负面信息我们祖先看来,事关生死。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关注负面的信息,这也是我们日常焦虑的根本原因所在。

如何用身体力行摆脱焦虑

日常的焦虑,都是我们进入默认模式网络下“杞人忧天”的表现,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处境并没有那么糟糕。但是由于我们的大脑,就是爱想东西。那怎么能阻隔我们大脑情不自禁地想负面消息的特点呢?

现在“冥想”、“正念”、“修禅”非常流行。它们的原理就是用我们自主的意识,强行让我们的大脑脱离默认模式网络的状态。或者关注呼吸,或者关注身体当下的感受,或者主动思考快乐有意义的事情。

这需要非常刻苦地修行,才能长时间地让我们摆脱默认模式网络带来的负面思考。不信的话,我们可以尝试着让自己专注呼吸一下。没有经过特别训练的一般人,估计连10秒钟都不到,自己的意识就会从呼吸过度到其他的事情上了。

除了冥想等方法,我们还有办法让自己摆脱默认模式网络吗?

那就是积极行动起来。只要开始做事情,我们的大脑就会专注于眼前的事情,就不会各种乱想瞎想了。

我们只要行动起来,意识就会自动地聚焦到眼前的事情上。我们在电视电影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桥段。一个受了情商的女孩子,会拼命地干家务。亲戚朋友看到她这么拼命地干活,就会劝他不要这么辛苦,会累着自己的。这时候女孩子常常会说:你们就让我干吧,忙起来就不会想其他事情了。《情深深雨蒙蒙》里的可云和陆依萍都干过这事情。

为什么等人的时候出现焦虑(可云焦虑的时候)(1)

但是,行动分为简单的行动以及复杂的行动。如果我们仅仅是做简单的行动,我们还是会被默认模式网络绑架。比如说一个老司机,开车就不用太耗费他的主观意识。老司机已经把很多动作都交给了肌肉记忆去完成。这种情况下,老司机的思绪还是会被默认模式网络劫持,开车的时候,仍旧会想入非非。

所以,要想完全让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行动中来,就需要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事情。这个事情复杂到,你必须费点脑子,并不是那种边干还边能插着耳机干的活。这种能让全身心都投入的状态,被称为心流。每个热衷于工作的人,都想进入心流状态。心流状态能让你忽略周围的环境和时间,甚至是忽略自身的存在,把全部的生命力全部投入到眼前的工作上去。进入心流状态的人,工作大半天,等离开心流状态的时候,自我意识可能才觉得过了一小会。

行动起来,不仅仅有助于调节内心的焦虑,更重要的是,可以实际把问题给解决了。

焦虑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心的恐惧,二是外界的实际问题。行动起来,不仅内心是充实的,不会胡思乱想;更重要的是,就是在解决让我们困扰的实际问题。实际让我们困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针对于这件事情的焦虑感就彻底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