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甘昕祎
清代中叶,各地入川的班社艺人众多、剧目丰富,川剧演出极为活跃,但仅在西南几省流传。民国初年,雅安川剧团王国仁先生将《哈姆雷特》改编为川剧《杀兄夺嫂》,在四川演出后深受欢迎,开创了我国用戏曲形式编演莎士比亚戏剧的历史先河,是川剧将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经典戏剧引入国内的第一次示范。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赴朝慰问演出和1959年东欧四国演出,正式拉开了川剧出国演出的序幕。
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面对新兴娱乐方式的层出不穷、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川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传承发展川剧艺术,促进川剧与世界的对话与交流,来自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的青年戏剧研究者高山湖,系统梳理总结了川剧的海外演出与外国名作改编,阐述了川剧近百年来海外传播史,写出一本《川剧的跨文化传播》,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书中密切关注百年川剧一路前行的目光,聚焦川剧的海外演出与外国名作改编史,梳理历程,剖析现状,总结规律,在全球化新时代背景下,对川剧如何面向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可以说,这本书是川剧跨文化传播历程中艰难探索的一个个足迹的备忘录。读此书,好似打开了一幅川剧与世界对话的历史长卷。让人意识到,川剧不只是活在巴山蜀水间的,更是世界的。
书中讲述了诸多具体的剧目在海外演出的案例。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影像变得鲜活起来,世界舞台上川剧的一个个身影变得清晰生动。
由成渝两地著名演员和优秀青年演员组成的中国川剧团,1959年赴东欧四国36个城市进行了69场演出,观众近八万人次。有个叫克劳什的青年,一家人看了川剧《柜中缘》后,到了入迷的程度,联欢晚会上,特地邀请剧中钱玉莲的扮演者肖熙凤跳舞,送别时,他们还赠送了印有威林风景的头巾作为留念。1980年成都新都县川剧团改编的大型神话川剧《芙蓉花仙》,先后赴日本、丹麦、西班牙、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我国港台地区进行访问演出和巡回演出达三十多次,并与日本签订了十年的演出合同。1993年成都市川剧院三团,赴法国巴黎等17个城市和瑞士英尔芙等地演出经典川剧《白蛇传》,在57天内进行了38场交流演出,观众达三万余人次。2001年四川省青年川剧团携川剧《马克白夫人》,随“中国地方戏巡回演出”赴德国慕尼黑、布莱梅市参加“第二届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在开幕式上演出三场。演出时,观众激动地跺脚、鼓掌、吹口哨。
2007年4月,在法国南希国家艺术中心主席、法国南希话剧院院长、著名导演查尔斯·托德曼的特别邀请下,四川省川剧院与法国“桥”戏剧节主席查理·托热曼先生历时一年合作改编的川剧《火焰山》,在法国、瑞士和卢森堡等国家和地区6个城市商业巡演14场。与以往政府对外交流性质的演出不同,《火焰山》是由法国剧院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剧院根据其意愿编创的剧目。法国演出商在签订合同后,主动提出先交定金,成为剧院有史以来收到的第一笔海外定金。结束这次演出之时,他提出再次合作的愿望,并于后来选定中国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片段来进行川剧改编。经过近3年漫长、艰难的排练期,由中法双方合作共创、由法国导演执导、由法方投资和组织市场化商演的川剧《镜花缘》终于在2010年春天踏上欧洲演出之旅。2014年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携川剧《欲海狂潮》首次来到原剧作者奥尼尔的家乡美国,在14天时间中巡演七个州,在华盛顿、纽约等城市连演五场。
高山湖的父亲是川剧编剧。儿时的她跟着父亲,各种文艺演出、艺术展览没少看,对文艺的爱好也在润物无声中变得自然而然。随着年岁渐长,她想要绕开父辈的路,去见闻更大的世界,开拓属于自己的新路。说不清是儿时看戏埋下的种子,还是父亲职业的耳濡目染,抑或是在京城看戏的梦绕魂牵,在命运红线的牵引下,最终她还是走进了戏剧行业。
2011年川剧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高山湖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其中。当年,川剧成为全国首次入围的四个备选项目之一,但最终与入选失之交臂。这段难忘的工作经历,让她深感川剧真正走向世界尚有长路可走,也由此萌生了撰写此书的想法。
多学科专业的人文视野,让高山湖在融入戏剧专业领域的同时,跳出了川剧界就戏论戏的思维桎梏,摆脱了就巴蜀论川剧的地域局限,开拓了多学科交叉的学术思路。《川剧的跨文化传播》也是国内首本从国际视域出发,以川剧在新时代的生存发展为着眼点,从传播学、跨文化交流学等多学科视角切入,填补学界相关领域空白的作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