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冬日的黄昏,日暮苍山远,

日暮掩柴扉,日暮诗成天又雪。

大雪节气已经到来

人们愈发馋那一碗

热气腾腾的羊肉

要说哪里的羊肉最正宗?

滁州 必须榜上有名

今天

《二十四节气里的滁州味道》

带你走进

马厂羊肉面&半塔全羊汤

前方高能

千万收好你的口水哦!

滁州全椒·马厂羊肉面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不经意间,江淮之间就到了冬天。天寒。地冻。正所谓雪纷飞,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南韵呀!然而,如果,此时,你置身于我的老家全椒,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马厂羊肉面。那寒冷,那忧伤,立马就跑到九霄云外去啦。

马厂,位于全椒西部的丘陵地区。这里群山环绕,水质上好。马厂羊肉面因为口感独特,品味上乘,具有补肾壮阳之功效,声名远播。来自南京、合肥、滁州其他地区的众多食客,纷纷前往全椒,一饱口福。现在,冬天吃马厂羊肉面,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的一个默契。

老铁们深秋的第一顿羊肉(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吧)(1)

马厂羊肉面为什么好吃到令人叫绝的地步呢?首先,马厂羊肉面精选的是本地的山羊。早在明代的时候,马厂便被征用为军马场。清亮的水,肥美的草,喂养出的山羊自然肉嫩色鲜。新鲜的羊肉去污去皮去腥,熬制羊汤,五个小时后,捞出来去除羊骨头,再将羊骨丢进羊汤中继续熬煮。此时,闻一闻这一片片的羊肉,原先的膻腥味早已荡然无存,只有纯正的令人啧啧称奇的羊肉香味。

马厂羊肉面所使用的面条,也不是在商场,或超市里可以直接买到的普通面条,而是勤劳朴实的马厂老百姓采用马厂出产的小麦制成的面粉,手工自制的挂面。这里的土地主要是沙土,产出的小麦制作的挂面劲道,有张力,味道很特别。把清汤放入由当地的土窑烧制而成的砂锅中,再把挂面放入砂锅中烹煮。注意,烹煮的时候,必须采用本地的栗炭。到了一定的火候后,再起锅。

老铁们深秋的第一顿羊肉(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吧)(2)

放料也是颇为讲究的。马厂羊肉面所放的完全是自家秘制的,基本上不外传的酱料,再加入自制的辣酱,然后,放入切好的羊肉。在上桌之前撒上一把蒜叶,或芫荽。香味立刻扑面而来。待羊肉面端上桌子,主家早已备好自家产的洗得干干净净的菠菜、大葱,还有农家锅巴。当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这些置放在羊肉面中。在寒风吹彻的冬日得此美食,人生足矣!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能够“补中益气,安心止痛,主治虚劳寒冷”。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冬日,来到大美全椒,不来一碗马厂羊肉面,等于你白来一趟。

老铁们深秋的第一顿羊肉(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吧)(3)

(作者:薛暮冬。安徽全椒人,安徽省滁州市实验中学教师。曾出版散文集《天上一个月亮》《披上你的光辉》《水云间》,诗集《存在的脸》,长篇历史小说《民国怪状大观》《上海巨商演义》,科普读物《大地的历程》《世界科学通》等共五百余万字。在《人民文学》《诗刊》《世界日报》等海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千余篇。本人获“第二届全国十佳教师作家”称号。散文集《天上一个月亮》获全国教师文学专著奖。)

再尝半塔全羊汤

皖东古镇半塔,古因白塔而名。二十一世纪后,民风淳厚、生态良好的半塔以美食全羊汤而名声在外。

阳春三月,有同仁自皖南而来,陪其游半塔。友人领入山中再尝全羊汤。望暮色苍茫,忆及青春年华,常听同事聊及老刘和全羊,单位每有贵客必带至其家。身为异乡人,不知全羊为何物,更无从知其味。某日下午,同事呼数人同行,未语去何处。山路逶迤,颠簸难行,东摇西晃,终停山顶,砖瓦房数间立于丛林,羊肉香味扑面而来,方知同事心意。

老铁们深秋的第一顿羊肉(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吧)(4)

老刘,全名刘建发,年纪五十有余,笑脸相迎,端茶递水,寒暄片刻,即入厨房。羊肉已焐于铁锅,热气缭绕于木盖之上,刘妻添柴于灶底。闻满屋香味令口水欲滴,便转到屋后,行至水塘。群鸭白鹅悠然游于水上,有农肩扛犁耙,左手牵牛缓行田垅之间,夕阳西下,万物寂然。

陶醉于乡村美景,闻呼方返回。方桌中置大号白瓷脸盆,盛满全羊汤,周围荤素菜肴数种。遂闻碗中全羊汤味道,用汤匙搅动以辨食材。未及,老刘讲解于近旁。方知所用之羊为“笨羊”,散放于山中,食野草,饮清泉,偶喂玉米黄豆,肉多肥膘少。取其所有能食者分处之,切小块入大锅,先大火煮,再小火焐,六个小时后方可食。老刘以生姜、大蒜、香葱等为佐料,另加芝麻、枸杞等十多种配料,以增羊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本草纲目》载)之功效。故寒冬常食羊肉,既可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民间亦有“要想长寿,常吃羊肉”之说。

老铁们深秋的第一顿羊肉(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吧)(5)

老刘自制全羊汤口感清淡不腻,肉质嫩软鲜香。赞叹之声此起彼落,好饮酒者划拳行令,好乐者引吭高歌。少顷,汤肉尽盆底现,老刘复上满盆,众人兴尽方归。

老刘与全羊汤闻名乡野,亦多次被邀至县市做全羊汤以宴贵客。其后,数家全羊汤馆纷现于街市,声名日益远扬,人皆冠之以半塔全羊汤,遂成为地方特色美食。

轿车驶离半塔、大余郢街道,穿行山岭之中,水泥路面弯曲平坦,再无昔日颠簸之感,丛山绿树萌新芽,野花芬芳溢满窗。至罗庄大洼山头上,暮色已浓。未见老刘,但见其子刘明军与妻忙碌。瓦房依旧,内外墙白如雪,近旁二层小楼在建。睹物思人,物是人非,当年欢聚场面恍若隔世。

老铁们深秋的第一顿羊肉(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吧)(6)

“半塔全羊汤 2018 年上过央视,一天只做一大锅,须提前预订。”刘明军至桌前,笑而欲以好酒敬宾客。

“再尝刘家全羊汤,已时隔二十余年,此味最纯正地道,最让人难忘。”感慨之余,起身为同仁再舀全羊汤。

(作者:王道琼。来安县文联主席,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来安县作家协会会长。多篇散文、诗歌等作品发表于《安徽文学》《工商导报》《滁州日报》等省内外报刊,出版散文集《怀念是春天的草》《滁州民俗面面观》。)


《二十四节气里的滁州味道》,除了有冬日的一口羊肉,还囊括了滁州各式各样的美食文化。

秦栏卤鹅、雷官板鸭、管坝牛肉、女山湖大闸蟹、池河梅白鱼等地方特产,琅琊酥糖、马厂酥笏牌、天长甘露饼等传统名点,滁菊、西涧春雪、全椒碧根果、天长芡实、明光绿豆等特色产品,儒林宴、太守宴、洪武宴等经典佳肴......让你全方位地走近“滁州味道”。

老铁们深秋的第一顿羊肉(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吧)(7)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中共滁州市委网信办 编 黄山书社 出版

本书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以美食为主线,串联滁州的自然风光、人文底蕴、民风民俗、农耕生活等内容。每个节气为一个篇章,涉及节日物语、地方特产、食材生长、炮制工艺、历史沿袭、非遗传承等方面的内容,主要通过漫画作品 短文作品 二维码(视频)方式进行呈现,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滁州,走近滁州。

目录

老铁们深秋的第一顿羊肉(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吧)(8)

本文图片来源于 美好滁州

《二十四节气里的滁州味道》插图

绘者|榆木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