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婚姻裂痕(电影伤逝经营婚姻)(1)

《伤逝》是鲁迅唯一一部涉及爱情的电影,讲述了五四时期的新青年涓生子君因为家庭不同意结婚,而在外重新组建家庭,最后却因为贫穷而分手的故事。

他们两个可以穷到什么地步呢?例如冬天没有煤炭取暖,家里没有一粒米,吃饭只吃最便宜的菜,每天都吃不饱。

在古代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结婚后的两人一个在外工作一个在家照料家务,可是涓生只是公司的一个小职员,本来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可最后还被辞退了。

正如网上所说:“现在的婚姻都得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没有物质的婚姻,一推就倒。”

最后,子君离开了两人新组建的家庭,因为涓生不爱她了。因为当时处于封建迷信时代,回到家里的女生会被唾弃,就这样,子君死在了舆论之下。

鲁迅曾说:”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从这部电影里我懂得了经营婚姻,需要钱的支撑。

电影婚姻裂痕(电影伤逝经营婚姻)(2)

1、在外筹钱买房,勉强维持生计

婚后的生活可以说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子君慢慢变得跟普通妇女一样,不再是婚前的读书写诗,而是整天忙于生计。

甚至是误会房东太太偷油鸡,而跟房东太太吵架,这可是涓生特别不喜欢的事情。

一开始两人还可以吃饱穿暖,一起回忆谈恋爱的幸福往事。但是因为生活开支越来越多,子君还喜欢养小动物,生活就慢慢变得拮据起来,

子君没有办法,只好将自己买的鸡杀掉用做晚餐,因为自己养的狗吃得太多养不起,所以放掉了。

就算这样,也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只能保证吃饱穿暖。

网上有很多关于婚姻爱情的真实案例,例如一个小伙跟喜欢的女生相亲,可是因为提出自己按揭买房需要30年才能还清贷款,就这样女生吓跑了。

可以说婚姻不是儿戏,不能只考虑爱不爱对方,还要从很多方面去思考,比如婚姻需要有生存的能力。

每个人都向往能够跟喜欢的人结婚,可是结婚并不意味着浪漫的开始,而是意味着身上多了一份责任,需要赚钱养家,需要让自己的家庭变得美满。

电影婚姻裂痕(电影伤逝经营婚姻)(3)

2、工作被辞,吃不饱穿不暖

一段时间后,涓生被辞退了,因为不知道怎么开口就没有跟子君说,而子君依旧忙着操持家务。

在天气寒冷的天气,家里因为贫穷,连火炉都生不起来。涓生害怕子君知道自己没有工资来源,整天躲到图书馆里学习,而且还因为这里暖和。

涓生被辞退后,忙着写文章,希望能够靠写作赚点钱维持家用,可是都失败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觉得涓生跟子君应该学会好好经营婚姻,学会共同去赚钱养家。

因为在五四时期,鼓励女性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经济独立。但是子君并没有真正获得解放。她仍旧受到封建思想男主外女主内的束缚,并没有获得经济独立权的这种意识。

电影婚姻裂痕(电影伤逝经营婚姻)(4)

3、婚姻破裂,子君死在了家中

这篇文章开头是涓生对子君死后发出的慨叹:”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跟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在那个封建的社会里,女子结婚后被休可以说是一件非常令人唾弃的事情,因为外面的风言风语与自己家人的不待见,子君选择了上吊自杀。

而涓生无情地抛弃可以说是子君死的导火索。涓生在婚后因为子君沦落为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而慢慢消磨掉对子君的爱。

还记得原文说在谈恋爱时,他们经常说要打破旧习俗的束缚,要男女平等,要婚姻自主。还经常谈易卜生、谈文学名著。可是婚后生活却变得一地鸡毛。

因为子君不懂得女性应该解放思想,应该获得经济的独立权,如果子君也能拥有一份工作,获得经济的收入,也许,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正如《娜拉出走怎样》中的娜拉一样,因为婚后丈夫对她不好,甚至说是丈夫的傀儡,所以她选择了离家出走。

可是因为没有获得经济独立权,也没有一项生存的技能。所以鲁迅说:”娜拉的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电影婚姻裂痕(电影伤逝经营婚姻)(5)

4、经营婚姻,需要钱的支撑

正如网上所说:”婚姻本身无对错,看你对她什么态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历来如此。“

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婚姻需要两个人的共同经营,需要有物质生活的寄托。

正如现代文学家茅盾所说:“主人公的幸运的恶化,主要原因都是经济压迫,但是我们听到的,不是被压迫者的引吭的绝叫,而是疲困的宛转的呻吟;这呻吟直刺入你的骨髓,象冬夜窗隙里的冷风,不由你不毛骨悚然。”

鲁迅的这部短篇小说1981年被拍成了电影,并于1981年获得优秀影片奖。

这部小说还告诉我们在面对婚姻问题的时候,应该认清现实生活,学会解放思想,共同努力经营生活,是一部让人落泪能够获得启发的经典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