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咨询师越久,越心疼那些“敏感”的人。以前,我总觉得敏感、敏锐是好事儿,毕竟,一个反应敏锐的人,会更多的被人夸赞聪明、反应快,有前途。


但在咨询室里,看多了太多被“敏感”所累的人,我开始忍不住去想:如果他们能够迟钝一点,如果他们对别人的“批评”、“指责”不那么敏感,大概率,他们会过得更洒脱、更幸福一点。


我的这一感悟,恰巧与渡边淳一先生《钝感力》中的许多观点不谋而合。渡边先生认为,相比敏感的人,一个拥有钝感力的人,其实,更有可能拥有幸福力。

什么是钝感力呢?钝感力可以简单理解为“迟钝的力量”。因为“迟钝”,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伤痛时更从容不迫,更能坚定地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行。

一个人的魅力在于他的精神厚度(一个人的钝感力)(1)

渡边先生说:


“‘钝感力’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更易在目前竞争激烈、节凑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并同时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


01 拥有钝感力的人,情绪往往比较稳定


情绪稳定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职场中,都对一个人的幸福指数助益良多,而那些拥有钝感力的人,更少冲动、更少发脾气,甚至对别人的坏脾气都多了几分容纳。所以,他们看起来,总是乐呵呵的。

书中讲到一个例子。


作者在做整形外科医师时,指导他的是一名主任教授,教授医术高明,只是脾气很差,在手术中,会喋喋不休地指责协助他的医生,比如,“快点儿,手脚太慢!”、“拿牢靠些”、“你眼睛往哪儿看呢”!


一同做手术的医生都明白,教授并非出于什么恶意或者要惩戒谁。爱指责,只是他的一个毛病而已。话虽这么说,可是轮到自己被指责的时候,人总难免有些沮丧和畏缩,碰到脸皮薄的,个性敏感一些的,有时还会难过的大哭一场。

可是,他们中间有一位S医生,作为教授的第一助手,挨骂最多,但似乎从来都不在意被骂这件事。


每当S医生被教授斥责,他的回答都很独特,必定是“是、是”,把“是”轻轻地重复两遍。不管教授说什么,S医生的回答永远一成不变,似乎教授的责骂激不起他任何情绪的波澜。

一个人的魅力在于他的精神厚度(一个人的钝感力)(2)

更有趣的是,时间久了,教授“嘟嘟囔囔”的责骂和S君“唯唯诺诺”的应和之间形成了一唱一和美妙的节奏,就像捣年糕的人和捣年糕的锤子一样,配合非常默契。


尽管那样被斥责,一旦手术结束,S医生都能迅速把手术中发生的不愉快抛在脑后,舒舒服服地泡个澡,完事回到医疗部,喝着啤酒,跟同事们谈笑风生。


与S先生的钝感不同,有些敏感的同事,很难承受责骂,尤其是那些出身好, 在溺爱中长大,很少被批评的人。每一次被教授责骂,对他们来说,就像世界末日一般,失魂落魄,一脸阴沉,找个小酒馆一个人喝闷酒。还有人酒喝多以后,做过“把沉重的公交站牌给移走”这类荒唐的事情。


S先生的云淡风轻,和其它同事的郁郁寡欢,总是在当时的医疗部形成鲜明的对比,S先生看似钝感,但情绪稳定,被骂也能很快消化,比大家过得都快活。


02 拥有钝感力的人,都拥有很好的睡眠力


《2018中国睡眠指数》显示,中国90后普遍辗转难眠,睡前玩手机成常态,其中,北京地区睡得最晚,起得最早。62.9%的90后年轻人睡在“烦躁区”和“苦涩区”,还有12.2%睡在“不眠区”。


对于现代人来说,压力大、工作强度高,能真真正正的睡个好觉,恐怕是最大的幸福了。

一个人的魅力在于他的精神厚度(一个人的钝感力)(3)

拥有钝感力的人,似乎天生就拥有好的睡眠力。当个性敏感的人,还在思索着白天有没有说错什么话、做错什么事儿、哪项工作还没做完、明天还有什么待办事项的时候,神经略显迟钝的人们,早已经呼呼大睡。


渡边先生自己就是睡眠极好的人,他把一个人的睡眠能力分为“入睡”和“起床”两个维度,睡眠好的人,往往是入睡极快、起床又能立马清醒的人。他自己就拥有这样“随睡随醒”的能力。比如,去各地进行演讲,在坐车去机场的路上开始睡,到了机场上飞机之后继续睡,下了飞机,从飞机场到演讲地的车上,他依然在睡,等演讲一开始,便立马神采奕奕的开始演讲。

渡边先生曾感慨,自己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与好的睡眠力息息相关。并且,很多在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也都有非常好的睡眠力。


王石曾经在一起演讲中谈到睡眠,说:“对我来说,只要闭上眼,一分钟没睡着,就算时间长的,如果三分钟还没睡着,那就算失眠了。”


80年代,王石处在创业初期,常常面临许许多多压力非常大的时刻,有时候,明天能不能过去都不知道。但是,他会告诉自己:“不管明天怎么样,今天要先睡个好觉”。

一个人的魅力在于他的精神厚度(一个人的钝感力)(4)

渡边先生算过一笔账,一个倒头就睡、起床立马可以投入工作的人和一个上床以后挣扎两小时仍然不能入睡,起床以后要发呆两小时、不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的人相比,一天就有四小时只差,以一年来算,就是1440小时,很多工作、学习上的差距,在这1440小时里,早已偷偷拉开。


这大概也是,睡眠好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的秘诀。


03 拥有钝感力的人,往往都拥有较好的关系


这里的关系,既指普通的人际关系,也指亲密的伴侣关系。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与一个生性太过敏感的人交朋友,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因为不知道在哪个瞬间,一个眼神、一句玩笑,就被对方解读出了千万种含义,想要解释都无从开口,所以,与他们相处,常常需要小心翼翼。


相反,倒是那些钝感一点、不纠结、不计较的朋友,交往起来,浑身轻松,关系也更容易长久。


友情如此,爱情更甚。前段时间,朋友讲过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一个人的魅力在于他的精神厚度(一个人的钝感力)(5)

朋友生性敏感,但是她的老公,是一个神经大条、反应慢半拍的人。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拥有钝感力的人。


有一段时间,她觉得老公对她不上心,晚上一回家就钻进书房,每次他催促老公睡觉,老公都说,让她先睡。所以,连习惯多年的“晚安吻”也没有了。


朋友觉得一定是自己的爱情出了问题,咨询了情感顾问,报了瑜伽课,还想破脑袋,每天做新菜式给老公吃,想要在感情里,注入一些新鲜的活力。


没想到老公通通不领情,不管他做什么,老公都匆匆吃几口,就钻进书房了。那些日子,朋友不知辗转反侧多少夜、掉了多少眼泪。直到某一天,老公像个孩子似地对她喊:“老婆,我游戏终于打到‘王者’了”。原来一直不怎么玩游戏的老公,最近迷上了跟同事组队打游戏,倔强使然,不想“坑”了同事,于是,真的不眠不休地钻研起了游戏。


知晓缘由的那一刻,朋友千万斤心思落地,却也为自己白白多出的猜忌觉得不值。她前段时间的种种崩溃,老公竟真的不曾察觉。

朋友后来跟我说,看着老公没心没肺地为着游戏打赢了而开心,她真的第一次羡慕起了这种有点迟钝、有点大条的个性。因为这样的钝感,真的太容易开心了。

一个人的魅力在于他的精神厚度(一个人的钝感力)(6)

我们总会轻易的觉得敏感比迟钝好,毕竟,敏感的人,容易接受更多的信息,也能快速做出反应。但有时候,钝感保护着一个人不过多的被外在刺激影响,安安静静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因为不敏感,对人、对事,都多了几分宽容,这样的钝感,其实更容易让人觉得踏实、幸福。

如果生活已然疲惫,日日都处在心思过载的状态,有一点钝感力,真的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