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每天五分钟,基金定投聊通透》,我是主播威尼斯摆渡人,今天为大家带来的话题是《已经亏损多年的基金,用定投来补仓好不好》……”一位00后基民李杰(化名)打开喜马拉雅APP,开启了他当天的基金学习课程。李杰告诉记者,他入手基金的第一站,不是支付宝、银行,而是音频平台上的基金投教课。

近年来,随着喜马拉雅、蜻蜓FM、懒人听书等音频APP平台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这些音频平台诞生了一系列优质的基金投教课程。与不少基金公司在官方账号推出的投教课程不同,这些音频平台上的投教课程通俗易懂,难度由浅入深,很少推荐特定基金产品,且课程周期较长,给听众带来了长期陪伴式的投教体验。

年轻基民入手基金的新路径

通常情况下,用户会根绝自身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目的选择不同的应用平台。“喜马拉雅、蜻蜓FM这些音频平台的作品质量较高,优质内容较多,所以我认为只要是认真收听的听众,应该不仅仅满足于一些浅显的基金知识,大家肯定是想在平台上听到一些比较专业化的知识。”李杰对记者表示,自己在收听基金投教栏目的时候,经常会拿着笔记本记录学习。

因此,课程质量较高、课程内容有一定深度的音频类课程,更容易受到听众的喜爱。“最开始入手基金,是因为在喜马拉雅平台听了‘威尼斯摆渡人’的《每天五分钟,基金定投聊通透》,开始进行指数基金定投。后来才知道,主播是博时基金首席市场策略分析师陈奥。他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指数定投的优点,列举不同场景下的定投方法,这些知识储备能够让我在面临市场大涨大跌时都能保持比较稳定的心态。”李杰说,“还听过一个栏目《谦和屋说投资理财》,后来听说他是优优财富的私募基金经理,他的课程也让我受益匪浅。”

不少音频类的基金投教课程都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绩。喜马拉雅平台显示,目前,《每天五分钟,基金定投聊通透》的播放量为8353.1万,《基金投资实战:发现好基金》的播放量为7230.5万,《一学就会的基金定投课》的播放量为4002.7万。

“主播不会去推荐特定的基金产品,这种行为让我感觉他们在踏踏实实做内容。”听众“基金湃”表示,这使得他在收听这些投教课程时,心理戒备更低。

音频类课程的时长设定也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喜爱。听众“非主流小拉基”对记者说:“如果一节课二三十分钟,我可能一天都听不了一节课,但六七分钟的一节课,我一天能听五节。”此外,不少主播长达数年的持续运营,使得投资者获得了一种伴随式的投教体验。“感觉好像我在和主播一起成长。”

内容为王

早在2021年,就有不少基金公司在音频平台上线了相关投教课程。比如,2021年,华夏基金在蜻蜓FM平台开设了《定投成长训练营(从零基础到精通)》,招商基金和广发基金在喜马拉雅平台分别开设了《招商基金2021》和《广发基金首席精品课》等音频课程。

但从课程的播放量、点赞量和评论量等相关数据来看,这些课程似乎并没有引起听众太多共鸣,甚至不少头部基金公司课程评论区的讨论量为0。记者发现,有的课程更新时间间隔过长,有的课程并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内容,有的音频课程开播仅两个月便断更。

“我们团队经常思考,年轻人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宣传方式?我们需要通过怎样的形式才能传递更加正确的投资理念?通过什么方式才能更好地引流?”某公募机构电商运营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不少投资者认为,许多基金公司的投教业务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很多基金公司的投教业务似乎在走一种路子:通过夺人眼球的营销方式吸引更多注意力。”某投资者对记者说,“有些投教视频的点赞量确实很高,但内容深度不够,我不认为那是真正的投资者教育。”

“大家都知道投资要理性,不要追涨杀跌,这些道理我们都懂,我们真正想知道的,是基金产品的运作机制,是如何解读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等等。”一位年轻基民对记者说,“只有真正优质的内容,才更容易被接受,因为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

编辑:于红波

4682万基民真实盈利数据出炉(爆款播放量破8000万)(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