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标志物能检测出宫颈癌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日趋低龄化)(1)

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妇科恶性肿瘤疾病呈现低龄化的态势。有生育需求的适龄女性因罹患恶性肿瘤面临两难:生命权和生育权只能二选一?能不能既保命又能生孩子?

在今天召开的2019红房子论坛暨第五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国际妇产科高峰论坛上,记者获悉,红房子医院的一系列创新成果成功守护了不少育龄期女性的生育能力,“红房子技术”推动保育诊疗也成为新趋势。

据上海市疾控中心统计资料显示,子宫内膜癌已成为上海发病率第一的妇科肿瘤,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特别在20-44岁这个处于生育年龄段的女性中,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在7%。此外,卵巢癌、宫颈癌、妊娠滋养细胞癌和乳腺癌等疾病发病均趋向年轻化。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教授表示,女性生育权的保存是一项长期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涉及肿瘤、妇科、生殖等众多学科,满足患者的生育需求对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妇科肿瘤标志物能检测出宫颈癌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日趋低龄化)(2)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教授

新时代下,医生该如何兼顾肿瘤治疗与生育功能的保存?这对临床医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面对肿瘤患者日益紧迫的生育保存需求,以红房子医院为代表的中国医学专家一次次实现临床突破。

罹患宫颈癌的32岁患者小梅,于2017年在红房子医院华克勤教授主刀下进行宫颈癌保育手术,经自然怀孕,诞下健康宝宝。此前,团队于2013年便完成了世界首例中孕期腹腔镜保留子宫宫颈广泛切除术,开创了孕期宫颈癌手术新的里程碑。

目前华克勤教授团队已完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800余例,其中有生育需求的200余名患者中有80余名已完成生育。

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治中,年轻患者往往面临两难:到底是“切”还是“保”子宫?保子宫还能不能生孩子?

红房子医院陈晓军教授和她带领的国内首个子宫内膜病变多学科诊疗团队迎难而上,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化诊疗、整合式管理逐步摸索出一条条解决之路,让这些徘徊在癌症边缘的女性不仅恢复健康,还能做妈妈。

妇科肿瘤标志物能检测出宫颈癌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日趋低龄化)(3)

陈晓军告诉记者,团队专病门诊量逐年上升,2013至2018年,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保育治疗622人次,有效缓解率达95.7-97.4%,高于文献报道的70%-80%,在该院生殖中心辅助治疗患者妊娠率达53.8%,同样高于文献报道的30%-40%。

相比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青春期卵巢肿瘤发生率较成人低,但往往恶性程度较高,近年来还有发病增多的趋势。

去年,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妇科孙红主任医师为一位罹患卵黄囊瘤(一种生殖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的16岁女学生,成功开展手术,并为其保留一侧卵巢,守住了她未来的生育希望。在孙红看来,保留生育功能应该成为一种理念,深入到妇产科医生的诊疗过程中。

不过,医学专家也提醒,尽管疾病是无情的,但医学是理性的,保育治疗必须满足一定条件。

据悉,为期三天的红房子论坛,将特别对子宫内膜癌的保育治疗、三大妇科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难点、生育相关问题的现状及前景等等进行详细解读,既有应用现状的阐述,也有药物作用机制的解析,更有保育治疗的前瞻分享,启迪思维,指明方向,为女性健康全面保驾护航。

作者:陈青

编辑:李晨琰 张鹏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红房子医院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