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董允,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重臣。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他的父亲曾经跟随在刘璋手下担任益州太守一职。后来他选择了追随刘备,因而一直跟随在刘备身边,为他出谋献策。

刘备第一智囊谁最厉害(蜀汉四相之董允)(1)

在建立了蜀汉政权之后,刘备自立为皇帝,也就将刘禅封为了太子。刘备十分信任他,便让他担任太子洗马一职,负责太子的教导。他颇有才华,文能写出好文章,武能带兵打仗,取得胜利,因而在公元243年,他被加封为辅国将军,后来又担任尚书令,成为了大将军费祎的副手。他为巩固蜀汉政权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而蜀国人常常将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四人为“四相”

著名的史学家陈寿曾经这样评价他:“秉心公亮,董允匡主,义形于色,皆蜀臣之良矣。”

为人正直,敬佩费祎

根据历史记载,董允的老家原本是在现今的重庆一代,后来因为战乱,他的父亲董和便带领着家族子弟从荆州搬到了益州。为了谋得生存,便在益州牧刘璋手下为官。在这之后,刘备率领军队攻打刘璋并取得了胜利,益州就成为了他的领地,但他也一如既往的信任董和,对他委以重任。

刘备第一智囊谁最厉害(蜀汉四相之董允)(2)

在董允的少年时期,他就因为才华出众和费祎一起闻名天下,就连他的父亲也认为这两人优劣难分曾经有一次董允和费祎共同参加朋友的葬礼,董和给了他们一件较为简陋的马车,董允觉得羞耻,因此神色不好,但费祎却安然自若。董和知道之后,就觉得费祎的德行方面要远远的优于董允。

刘备第一智囊谁最厉害(蜀汉四相之董允)(3)

在董允成年之后,他也顺其自然地在益州担任官职,在他的为官生涯中,他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从不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大费脑筋。也因为他的政绩突出,许多官员甚至就连益州刺史都上述刘禅,希望能为他加官进爵,但都被他拒绝了。有一次刘禅暗中采纳了官员的意见,将整个分水镇都划于董允的名下,但董允知道此事之后却坚决推辞不受,甚至连夜骑着马赶回了分水镇,烧毁了地契,将分到的土地退给了村民。

辅佐刘禅,接手内政

在刘备登基为帝之后,他就将太子刘禅立为太子,任命董允和费祎为太子舍人,让这二人共同辅佐太子。后来在刘备去世之后,刘禅便继承了皇位,董允与费祎成为黄门侍郎

刘备第一智囊谁最厉害(蜀汉四相之董允)(4)

公元227年,诸葛亮准备带领军队北伐曹操,便驻军在汉中一带。诸葛亮非常害怕由于后主刘禅年纪尚轻,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认为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于是就想将皇宫内的事物交由他处理。他还在著名的《出师表》中提到了董允等人的名字,希望刘禅多多听取他们的建议。

在诸葛亮带兵上了前线之后,董允便成为了侍中,负责统领皇宫中的禁卫军,保护皇帝的安全。虽然还有另一侍中郭攸之和他共同担任要职,但是由于此人性格温顺不能担任大任,因此宫中的事务基本上是由董允一个人管理的。他经常向刘禅直谏,指责刘禅的不正当行为。

刘备第一智囊谁最厉害(蜀汉四相之董允)(5)

刘禅曾经想要在民间选美女来充实后宫,但董允却坚决不准,从而使刘禅最终无可奈何,只能选择作罢。在诸葛亮北伐在外的日子里,董允就负责在宫中辅佐君主,共同守护着蜀汉政权。

不畏强权,与黄皓交战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曾经引起了蜀汉政权内部不稳。魏延和杨仪为了争权夺利,二人甚至兵戎相见,互相控告对方谋反。好在在董允等人的帮助之下,最终使此次内斗得以成功解决,蒋琬还曾经建议刘禅能够对董允给予爵位,金银珠宝方面的赏赐,但董允始终推辞不受。

刘备第一智囊谁最厉害(蜀汉四相之董允)(6)

随着刘禅的渐渐长大,极为宠爱宦官黄皓,而这黄皓也是一个颇有野心之人,他想要掌管朝政。也正是因为刘禅对他的宠幸,从而使朝中的其他大臣不敢得罪黄皓,但这董允绝对是一个例外。每次董允都会颇为严厉的批评刘禅,多次责备黄皓,黄皓也十分畏惧董允,因此始终不敢胡作非为。

裴松之曾言:“以允名位优重,事迹逾父。”

作为一名政治家而言,董允始终谨记着诸葛亮的教诲,一直辅佐在刘禅的身边,匡扶蜀汉正统。不管怎样,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折腰,尽管是面对皇帝宠幸的大臣,他也言辞激烈,毫不妥协。

参考资料

《三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