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们都懂:成功了,随便说点什么都能收获喝彩;失败了,说话再诚恳也全是白眼,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每天积累一点点词汇?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每天积累一点点词汇(每天学一个典雅词汇)

每天积累一点点词汇

今天人们都懂:成功了,随便说点什么都能收获喝彩;失败了,说话再诚恳也全是白眼。

面子问题更是,《Hello!树先生》里,失败者“王宝强”再怎么给别人面子,别人也只是拿他当个笑话,可以踩、可以欺辱的对象。

但是无论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今天大多数人都是很讲究面子的,所以有人写文章教人要学会吹牛,说什么“吹牛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会吹牛”,还有“会吹牛,就成功了一半”。

这话可能也没错,现实便是如此。反正以我的经验,因为太谦虚低调,被人鄙视的时候蛮多。

——扯远了。古人,至少在古人传下来的语言文化中,表现跟今天的人有点相反。在交际礼节上,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厚彼(别人)薄此(自己)、扬人抑己。

比如:跟对方有关的,都要说“贵”:问人姓氏,“您贵姓”;问人年龄,“您贵庚”;问人家乡籍贯,“贵府在哪里”。这一点现代人也继承下来了,提及对方上班的地方,我们一般也会说“贵公司/贵单位”。

而说到自己,那就是“贱”或者“鄙”,贱姓黄,鄙人四十多了,寒舍就在天桥下……

同样地,别人给予的关照,是“厚爱”,我已经介绍过“承蒙厚爱”;别人赠予的礼物,是“厚礼”;收到别人的信件,叫“惠赐”;我们今天去商店里,还能听到服务员说“感谢惠顾”。

那么,到了自己这里,不但“厚”变“薄”了,“惠”也成了“略备”“些微”,请人“笑纳”,恭敬得不得了。

需要请人关照或者留情,要说请看在我的“薄面”上。——这还可以理解,求人嘛,得有求人的正确姿态。

在生活中,“薄面”还有一种更通俗的说法:“老脸”(用于口头)。自嘲、自黑的味道更重。

然后送礼呢?逢年过节,想对人有所回馈,给人送礼,怎么说话才能显出水平?得说“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请笑纳”

“薄”,微、弱、少的意思,引申为轻视、看不起,用作谦辞。所以“薄面”就是微薄的情面,“薄礼”就是很少很轻的礼物。

之所以这么客气、谦逊,不惜“委屈”自己,都是为了更好地显示出对别人的尊重。在古人看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你尊重了别人,也就是尊重了自己。

清代有一部小说《儿女英雄传》,讲了侠女十三妹和一位书生安公子的故事。有人给安公子送来一些礼物,同时附有一封信,信中就写道:

“再带去些微土物,千里送鹅毛,笑纳可也。”

——“些微”,就是“很少”“一点点”的意思;“土物”,土特产;“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请您“笑纳”。

送人礼物时,最常见的说法是:“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礼物太轻太少,不足以表达我对您的敬意,但还是请您不要嫌弃,勉强接受!

请注意,“笑纳”可不是笑着接纳,“笑”是嫌弃、笑话的意思。其实是说礼物太轻,您别嫌弃、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