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南,逢年过节和办喜事时需要祭祀时,常常少不了红龟粿。红鬼粿一般是用麦粉或米粉加糯米粉或地瓜粉和成,里面放入或甜或咸的馅,在外皮加上红糟,用龟纹的模具压印后,置于大片的树叶上,放入蒸笼里蒸熟。食物本身,就显现了闽南复杂多丘陵的地形所带来的多种主粮结构。而虽然如今物资丰富了许多,但是红龟粿仍然被认为是比较正式和高级的祭祀供品。
过去有句俗语,叫“炊龟,炊粿,好世事”。炊即闽南语蒸的意思(也是古汉语),“世事”即闽南语祭祀酬神和喜庆之事的意思。这一俗语显示了红龟粿在闽南喜庆文化中的地位。
这种习俗沿承自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龟在中华文化和闽南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意义。从上古时期开始,龟甲就是主要的占卜和祭祀用品,甲骨文中最高级的部分就是刻于龟甲之上的。龟还是四灵兽之一的玄武,是中国文化中长寿吉祥的象征。可红龟粿却是闽南地区独有的,在其他地区却罕见,究竟是为何呢?
这是因为闽南文化不仅有传统的中原农耕文明,还有开拓创业的海洋文明,又延续了一些古越遗风。闽南人很多都要出外、出海为生,面临很多风险和艰难,龟是吉祥的灵物,还具备四平八稳、跋山涉水、健硕长寿等特征,自然而然地契合了闽南人想要祈福的对象的需要。闽南人很多家里喜欢养龟或摆龟工艺品,建筑喜欢用龟形门墩墙基等,闽南有些地区把办小孩满月宴叫“做满月龟”,四个月时在孩子额头上点的朱砂称之为“龟痣”,闽台两地元宵节妈祖庙的祈福活动,称之为“乞龟”,等等。都显现了闽南民俗的崇龟文化。
过去,这些红龟粿都是要自己做的,于是闽南几乎家家都备有印红龟粿的模具。模具里除了龟形纹,还会添加一些福禄寿字样和缠枝、寿桃、莲花等纹路,呈现出了一种很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现象。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大多人都不在自己做了,而是找店里购买红龟粿。于是乎,连制作红龟粿木版或瓷板模具的手工艺也因为失去了市场需求,而渐渐失传中。
红龟粿是闽南悠远而独特的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物事,今天闽南民间信仰中仍然十分重视其所代表的文化意涵。然而,随着一些传统工艺的消失,也许有一天,我们所看到的红龟粿再也没有那种手工艺模具印出来的那种古朴之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