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688期)
三国时期,流传最广的一句名言,莫过于水镜先生司马徽对诸葛亮和庞统的一句预言式的评价了,即“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因为流传太广泛,甚至一度被很多朋友视为正史记载。但是不管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后汉书》都并无此记载。这句话的原出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原话再现——“昔水镜先生曾为备言:‘伏龙(注:即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照此来看,问题就来了,按照水镜先生司马徽的说法,即伏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这两个人不是全部得到,乃是从两人中得到其中一个,就能安定天下。可是结果呢,刘备不仅请到了伏龙诸葛亮,还得到了凤雏庞统,那么是不是可以更轻松的安定天下了呢?
答案当然是没有,我们都知道,刘备只是得到了南中、益州和汉中等地,建立了一个三国中最小的蜀国。而且还是最早灭亡的,也就是说享国或存在的时间也最短。与所谓的天下,更是遥不可及。
首先司马徽的话存在夸大之处吗?依照后来伏龙和凤雏的才能展现来看的话,这二位绝对不是靠学历或吹牛来撑门面的,他们确实都是有着过人的才能,而且都是大才,在三国的人才库里,都是排在前面的顶级人才。诸葛亮属于难得的全才,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复合型人才。他有非常强大的治国理政才能,更有优秀的治兵能力,此外还是一位杰出的发明家。除了才干,其品质更是不必废话,为人高雅,忠诚可靠,是一位纯臣。
再说庞统,与诸葛亮不同,诸葛亮在志节上要更纯粹,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有情怀有理想。而庞统则不同,他虽然擅长品评人物,但其谋略才干也极其出众。不过庞统这个人不谈情怀,凡事以利益为要。也正因此,在益州出现机会的时候,庞统是极力劝刘备入川。之后,又全力劝刘备丢弃信义,以实际利益为重,开打刘璋,方才夺取了益州之地。
由此可见,水镜先生司马徽没有吹牛,他的推荐语还是可信的。问题是,伏龙和凤雏只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并没有安天下呢。那么问题到底是出在谁身上呢?我们接着看,实际上“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话,水镜先生没说错,错在刘备不会用或不能善加使用。有2点理由足以证明:
第1点是关于伏龙诸葛亮的。诸葛亮是在公元207年被刘备亲自请来的,诸葛亮出山初期,为刘备立了两件大功:其一是间接的,算是为刘备谋后路,此事便是在刘表长子刘琦请教自救办法时,诸葛亮建议刘琦到外地任职,以求自保,并且指出江夏乃上上选择,有兵有粮,之前为黄祖经营多年,恰逢黄祖死亡,也有空缺。于是刘琦到江夏做了江夏太守,成为后来赤壁之战时刘备的一块筹码和可退之地。
其二是直接的,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外交使节出使东吴,对孙权陈述利弊,最终促使吴蜀联盟的成功。吴蜀联盟对于刘备来说有多重要呢?可以说,当时曹操大军已经得荆州,刘备不过是丧家之犬了,手头的兵力不过万人,根本不足以和曹操抗衡。因此,借助东吴之力,取得自保,是刘备的上上之策。
但是事情的发展却令人感到奇怪,在赤壁之战后,到刘备去世托孤之前,诸葛亮在刘备阵营的地位忽然就隐形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有两方面:
第一方面是刘备在取得立足之地后,心态发生了变化,之前看重诸葛亮,除了诸葛亮才能过人外,还有一点,那就是他和诸葛亮志同道合,都有匡扶汉室之志,可是此时刘备内心恐怕想的是如何更好的扩大实力,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枭雄了。这是诸葛亮被隐形的第一原因。
第二方面是庞统和法正的出现。刘备想图霸,想强大,那就必须得行动,光有理想是不行的。因此,刘备此时期把自己的偏爱侧向了庞统和法正。庞统帮助刘备进入了川蜀,而法正帮助刘备夺走了汉中,这两人帮助刘备取得了一块能够做皇帝的宝地,因此刘备更偏爱庞统和法正,这是诸葛亮被隐形的第二原因。
在这一系列过程,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刘备过于功利。比如在得到益州后,法正行为不端,却因刘备恩宠无人敢指正和管束。这体现了刘备的一个特点,那就是谁对刘备的实际用处更大,他就偏爱谁。作为早先追随的诸葛亮,则一直被冷落,先是因庞统冷落,后是因法正冷落。实际上这是刘备的损失,因为在刘备阵营,真正能够做到始终都秉持一个态度和品质的纯臣,仅诸葛亮一人。但刘备并未善用,直到临死才明白。
比如发动夷陵之战时,诸葛亮为何不吭声,无非是因为他的劝谏刘备不听,若听,他岂能坐看刘备大败?也正因此,诸葛亮才会在战后说若法正在,情况就会不同。实际上,这话也体现了诸葛亮内心的无奈。
而决定刘备长远成败的关键之处都跟诸葛亮有关,诸葛亮给刘备的谏言中,有两个最重要,其一是直接的,即隆中对,这个策划是坚决不能把荆州弄丢,因此刘备若认真对待,那么是可以给关羽一个命令的,即死守荆州根基,没有我的命令不可随意出战。这样,荆州必然可保,因为关羽守城还是比较靠谱的。
其二是间接的,若刘备听信诸葛亮,诸葛亮必然劝谏刘备停止伐吴,这样夷陵之败就能避免。
如此,蜀汉不丢荆州,也无夷陵之败,那么实现诸葛亮隆中对策,还是几率蛮高的。从这方面来看,水镜先生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并非妄言。
第2点是关于庞统的。我们先来看看庞统的死因。两种死法,其一是正史记载,也就是《三国志庞统传》的记载:“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其二是《三国演义》的死法,即落凤坡。
不过不管按照哪种死法,都多少有点遗憾。原因很简单,庞统是难得之谋才,但刘备却以其做领军之将,甚至临阵指挥作战,这不是拿生命在开玩笑吗?这应该是作为老板的刘备最大的失误。作为军师,刘备应该是把庞统老老实实搁在账里为自己出谋划策,解决重大决策问题,而不是丢到前线当普通将领去使用。
因此,不管从正史还是从演义角度,客观来看,水镜先生司马徽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还是比较正确的,对于刘备而言,人家真没有说错,错在刘备不懂善加使用之道,导致一些小的失误最终酿成了大祸,致使自己的帝王大业最终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