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称皇之后,女娲皇帝对炎帝和皇后道:“皇姥老了,吾师郁华子真人,曾劝我退隐到雍州的女娲谷修道,再归昆仑。”炎帝问道:“皇姥,为何不去华山,非要去女娲谷?”女娲皇帝道:“据说我母华胥氏生我前,梦见送子娘娘送她一女,说是补天女娲转生,所以生下我后,即取名女娲。而吾师郁华真人则说雍州有女娲谷(在今陕西省蓝田县)是补天女娲造人之地,也是由此归天的。所以也叫我退隐女娲谷。”说罢,即与政相朱明等众臣告辞,众臣欢送出城,一再叩拜老祖西行。曲阜父老,闻老祖宗西行,都出城哭声相送。陪伴女娲皇帝退隐女娲谷送行的,有炎帝和九灵老子。女娲谷是个风景幽美,山清水秀之地,是块风水仙境。炎帝和九灵老子在女娲谷住了几日,就被女皇劝了回来。从此,女娲皇帝在此修道,炎帝亦常来探望,并派官府关照女皇老祖宗。

炎帝和九灵老子离开女娲谷,直奔华山,见郁华真人早已走了,即把庙宇留给了九灵老子。炎帝陪老师九灵老子在山上住了两天,安排华山官员多关照九灵老子的生活。炎帝离开华山时,请老师指教,九灵老子道:“时下禽兽稀少,鱼虾不足,民处饥饿之中。你要替天行道,选谷救民!”炎帝道:“多谢老师教导!学生记住了!”说罢,即叩拜告辞而去。且说炎帝一路上,见雍州天旱,心想回曲阜一定不忘叫雨师赤松子来雍州下雨解旱。离华山不远,一日路过一个土丘,忽听上空鸟鸣,突然掉下一株生有九穗的谷类,仰空一望,是一只很大红色美丽的鸟儿。炎帝拣起这株九穗谷,见颗粒较大,品常味甘淡无毒,可供民食之,米大如豆,如获珍宝,带回曲阜,叫雨师赤松子辨认,赤松子细看后说道:“这是红祥鸟从昆仑山仙食园衔出送帝的礼物。此植物至多生九穗,名叫稷子米。食之宜延年益寿,是神道仙人的主食。炎帝听了非常高兴。即召开宫廷会议,说道,“时下雍州天旱无雨,望赤松子雨师能多关照雍州。另外朕获得一株珍贵的九穗稷,此稷出自昆仑仙食园,有延年益寿之功,是人间珍品,为了解天下饥民之苦,朕决定与教稼大臣朱云,同去烈山九并园,种植稷米,扩大播种,以解救天下饥民之苦。皇宫工作,则委托副皇听訞与政相朱明,酌情协商处理之。”众臣听了,表示从命。

赤松子是个神人,老家在荆州云阳山下(在今湖南省茶陵县西),出生于人皇时代,童年父母双亡,依靠公养而成人。由于修道成绩显着,被当地政府,推荐上昆仑天堂,做了元始天尊的门接。他神通广大,道行很深,他叫天雨,天即雨,他在大雨中上下飞翔盘旋,身上从来不沾雨水,所以西王母派遭他随九天玄女下人间,为神农做雨师。因为自因提纪刑天氏炸了东北天以来,龙冻死,人绝迹,通过女娲补天造人,大地才有了生气,人类一直依赖鱼虾和高兽为食。自伏羲里去都广建米之断得了稻种,方才有农耕,但是推广不力,只有少数地区以稻补食。由于人口逐日增多,鱼虾禽兽不足,饥饿地区增多,所以玉帝不能不降人才,西王母待派赤松子协助神农。赤松子奉命去雍州降雨,一路上他发现豫州旱情也大,于是一路上不断盘旋上空降雨,一路亦观察到百姓饥荒严重,到处有饿死人的现象发生。赤松子亦大发慈悲,去的路上降雨,回的路上用尽功力播洒粟米,故曰神农称皇,天以雨粟庆贺之。

炎帝安排好皇宫事宜后,即与教稼大臣朱云,回到老家烈山九井园尝百草,选出稻、黍、稷、麦和豆,即称五谷,可供民食之。选出五谷之种,由教稼大臣朱云 负责,组织九州官府,办起五谷耕种班,种试验田,普及到九州各地推广播种,深受百姓欢迎。神农指示雨师赤松子,五谷播种之处,必须五天一小雨,十天一大雨。赤松子也很尽心协调,到处五谷丰收。因此,仅仅一两年的时间便使九州百姓丰衣足食。百姓挨饿的时代过去了,人人都感激神农氏和雨师赤松子。天下丰衣足食后,赤松子劝炎帝建政教合一政府,倡导百姓参加修道,以实现“少有所教,老有所养,人人有饭吃”的大同之世。炎帝也赞同,但是不重视,只重视五谷丰收,不重视对人的道德教化。又劝炎帝学长生术,但炎帝则忙于尝百草,选草的制药工作上。惟炎帝的小女相信赤松子的长生论,拜为师。数年后,赤松子发现,年年五谷丰收,丰衣足食的人们,已不再珍惜五谷,多数人已乐于花天酒地,五谷烂在地里,不收不种,不珍惜了,更无人再想着赤松子是雨师。赤松子即向炎帝辞职而去。他把炎帝的小女儿,送上昆仑去修炼,从此,即有很长时间未回人间。

赤松子走后,北方又出现旱象,又发生流行性瘟病。炎帝对朱云道:“在赤松子的帮助下,五谷丰收,百姓吃饭问题解决了,但是鬼疫疾病仍为一大害,下一步该是制药医病了。”炎帝要亲自去北方尝百草以制药医病。炎帝知道,瘟疫之病多发烧,于是即用贯众、葛根,生姜、甘草等味,组成一药方,大金熟汤,分发治瘟病,他又闻成阳山草药丰富,便亲自上成阳山品尝百草。

炎帝专心致志于成阳之山,品尝百草,发掘草药。所幸自身是玲珑玉体,五脏六腑经络,皆透明可见。品味定性,以九并淡香臭辛酸甘苦咸涩来定味定性。炎帝不怕味苦,不怕涩毒。自尝自察自身脏腑经络,察其多味毒性。一日曾遇十二毒,幸好知用甘草解,往往昏述三日方能醒来。有一次品尝百草,中毒过深,呼吸微微,似有似无,五六日未醒,甘草水,绿豆汤用之不效。朱云特去华山请九灵老子,九灵老子听了汇报,即亲自去白民之国,借来一解药兽,讨得《咒语》,来到成阳山,见炎帝已昏死。九灵老子面对炎帝和药兽,念起《咒语》,只见解药兽对炎帝身体嗅了嗅,便飞快而去,过了好大一回,也不知从哪座山上叼回一株红杆草,九灵老子叫神芝草,亲手煮神芝草汤给炎帝灌到口中,如此一滴一滴往口中输之,整整滴了三天三夜,炎帝方才醒来。皇后听訞特来成阳山探望,劝炎帝放弃这品尝百草工作,炎帝笑道:“为了子孙后代,死也值得!不必多劝,不必多劝,不必为我担优!你当早回去为公尽职。朕不尝尽人间草木不罢休!”

九灵老子见炎帝复活,即把解药兽还给了白民国。由此直奔昆仑山,向西王母汇报了炎帝神农,品尝百草一日遇十二毒,被毒死多次,仍要坚持继续尝百草,不把人间草木之毒尝尽,决不罢休。西王母听了说道:“精神可嘉,人才难得!”想了一想,又说道:“炎帝尝百草,求五谷,制医药,为民之心,实在令人感动,昆仑宝库中有一支万古赭鞭,可以鞭打百草而知其性味和毒性。你拿去赠送他吧。”九灵老子谢了王母,取赭鞭下山来。

九灵老子把赭鞭取回成阳山,又遇炎帝一日遇七十毒,幸得九灵老子赶回早,指挥解毒抢救,又恢复了健康。九灵老子道:“今后不得再用嘴去品尝了,西王母神送你一支赭鞭,可以鞭打百草而知其味知其毒,知其所走脏腑经络。例如:鞭下无色者,味淡无毒,养五脏可食之;鞭下色青者,味酸,药走肝;鞭下色赤者,味苦,药走心;鞭下色黄者,味甘,药走脾胃;鞭下色白者,味辛,药走肺,鞭下色黑者,味咸,药走肾。”炎帝一听,高兴万分。

炎帝有了赭鞭,断百草之茎,破百果之壳,即可知色知味知经络。因此很快鞭尽了成阳山下的草木。随从众人安然无恙。炎帝神农尝百草制医药,求五谷的事绩,已经惊天动地,名扬宇宙。此事即引起了刑天氏魔党的妒嫉,要插手破坏炎帝的艺五谷、创医药的伟大事业。事有奏巧,炎帝去衡山,尝百草,寻五谷,制医药,为百姓治病时,遇上一位全身水肿患者,炎帝试用草药未见显著疗效,后来闻患者夜晚烧饭时,锅内米中跑进了几个蝼蛄虫,误食后,排尿通畅,全身消肿。炎帝核实后,方知虫类能治病。于是决定用赭鞭打虫类,以开拓新药增加品种。结果用赭鞭打虫不变色,无法判断其性味对五脏六腑经络的功效。炎帝又决定用嘴品常百虫之毒。天匪刑天氏闻报后,即指示那个神通禽兽语言的大憝氏,去唆使一条寿长几千年的老蜈蚣精,化为百足之虫,有意来到炎帝面前,让炎帝把它吞下。炎帝见到百足虫身体不大,又是个新种,更值得品尝,于是顺手捉获,往口里一放,那百足虫趁机钻入腹内,吃肝断肠,咬碎了心肺。炎帝即疼痛难忍,滚地吐血而亡。

鸣呼!炎帝神农氏,为中华的农业和医药业的开创,其功之大与日月同辉。炎帝死后,葬在衡山南(在今湖南省茶陵县),有炎帝神农氏之墓;炎帝神农氏,曾在冀洲的羊头山教稼五谷,采过药(在今山西高平县北),那里也立有神农氏庙,亦有炎帝神农氏之墓。

炎帝的评价或作用(炎帝的伟大贡献)(1)

炎帝神农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