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入心的美文让人沉醉(魏云霞心里深深地牵挂)(1)

一眼入心的美文让人沉醉(魏云霞心里深深地牵挂)(2)

一眼入心的美文让人沉醉(魏云霞心里深深地牵挂)(3)

心里深深地牵挂

文/魏云霞

今天已是西安封城的第14天,在西安的儿子终于有菜吃了,我心里顿时感到欣慰多了。看到西安新增确诊35人,我的心里紧绷的弦终于松弛下来了。儿子,你是妈心里深深地牵挂。

想起这些封城的日子,还真是心焦、心急,却又无可奈何。

人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西安离我们不过一百七十多公里,坐高铁不过一小时的路程。这次西安因疫情而封城,从来不让我操心的儿子,却让我从心里担心不已,牵挂不已。

我每天担心儿子所在的小区,是不是有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我担心儿子是不是有吃的,有喝的。还好,儿子每天都报平安。说他们小区没有确诊的,也没有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

儿子说他们小区马路对面的区域有确诊病例到过的活动轨迹。

无论心里有多么担心儿子,白天的工作都要继续进行。

一眼入心的美文让人沉醉(魏云霞心里深深地牵挂)(4)

疫情之下的我们,更加忙碌。每天提前到校,进教室配好84消毒液消毒,擦拭前后门扶手,擦拭电脑按键,擦拭电源开关。把教室打扫整理的干净整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学生陆续到校了,给学生测温,做好记录。清点学生人数,发现未按时到的学生,赶紧给学生家长打电话,问清缘由。去看病的学生,返校需要医生诊断书和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单。

组织学生早读,上课铃一响,看到54人到齐,心里稍感安慰。只要看到有个空位,神经立马紧张就起来了。赶紧看手机,还好家长在微信里留言请假了。打电话询问情况,看是不是发烧。查阅全班54人健康直报上报。组织全体学生参加了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第二轮核酸检测。

临近期末,要给孩子们好好复习。减负之下唯恐撞上高压线,心感惶恐。教个小学,如覆薄冰。工作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累过。

晚上回家了,还要收集查看和学生个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行程码,唯恐又从高风险地区返回的家长。还有家长询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哪一样工作都不敢怠慢。

非常时期,我们学生的学生家长,各行各业,还有很多做生意的,开饭管的。谁知道这些家长都接触了一些什么人。我们离西安这么近,交通这么方便,一百七十多公里的路程,高铁不过一个小时。

一眼入心的美文让人沉醉(魏云霞心里深深地牵挂)(5)

疫情之下,西安已经封城第八天了。每天确诊的人数还是居高不下,我们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一点也不敢马虎。只要一听到学生家长说孩子感冒发烧咳嗽请假,就赶紧让去医院看病。请假回校需要医生诊断证明,和48小时的核酸证明。

晚上回家,给班级群转发区局学校的各种通知,收集各种需要的数据。查看学生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行程码。忙完这些班上的事情,都九点多了。才想起自己的一双儿女,叮嘱女儿没事不要出门,也不要聚餐。

女儿说:“我以前居住的小区,已经封了楼,已经有三个人确诊新冠肺炎。”真是很庆幸,女儿今年六七月辞职回来了。

对远在西安的儿子,心里牵挂不已。工作在高新区,租房居住在雁塔区,高危风险地。封城那天,我给儿子打电话,他说下班回去就不能出来了。我让他多买点吃的,水果,挂面,蔬菜。他说他骑车,回去给我说。

晚上儿子排队等候进超市买东西,给我发了一张照片。天色已晚,人很很淡定地排队等候进超市。我让儿子多买点吃的和日用用品,“要么就骑摩托车回来吧!”

儿子说:“回不去,路封了。”

儿子给我发了一张疫情地图,西安新冠肺炎确诊信息查询,“速查,离你最近的新冠病例和患者”,确诊场所63个红点,轨迹点313个橙色点。

一眼入心的美文让人沉醉(魏云霞心里深深地牵挂)(6)

儿子说:“红色是确诊的,橙色是确诊的人去过的地方。我问他:“你在哪里住?”儿子说:“中间的蓝色园点。”那遍布的红圆点和橙色圆点触目惊心!

“我在高新上班,那边少。”儿子似乎在安慰我:“我骑车,在外面也不摘口罩,还打了三针的疫苗,问题不大。”

我问儿子买了什么吃的,儿子说;“泡面,面包,火腿肠。”

我说他:“也不知道买点水果。”

儿子说:“水果点便宜的都被卖光了,剩下那些高档水果人又不爱吃。”

“过两天人家让出去采购物资,到时候再买!”

“不用太担心!”

“你和我爸也出门把口罩戴好,西安有的人前几天跑了。让我姐也别乱跑了,别往人多的地方去。”反倒是让儿子来关心我们了。

封城之下,我天天担心,儿子有没有吃的,担心儿子的小区有没有确诊的,但又不敢多问。儿子告诉我:“西安下雪了,看这个情况要持续20天以上。”

我想买一些食品,快递给儿子。儿子说:“别买了,寄不进来。”

12月26日我在电话里问儿子有没有吃的。儿子回答我:“有吃的,你看,方便面,火腿肠。”儿子给我发来了一袋子食品的照片。“我就公司和住的地方,两点一线,也没有乘坐交通工具。

一眼入心的美文让人沉醉(魏云霞心里深深地牵挂)(7)

真是庆幸上个月给儿子花了3万多买辆摩托车。出行没有乘坐公交车、地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现在不上班,不出门,封在小区,封在家里,安全多了。哪怕吃泡面,总比外面安全。

我又想起去年疫情的时候,女儿因工作原因,和第一例境外输入病例密接者同乘一辆通勤车。被隔离157人,女儿是密集者的密接者被居家隔离。

看着女儿门上贴的白色封条,那些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在消毒,心里很是不安。女儿在西安被居家隔离14天,我上火,牙疼,吃不下,睡不下。14天,瘦了14斤。直到14天期满,解除隔离,我才放下心来。

那种心疼,心焦,无奈,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

孩子是父母亲心头的牵挂,孩子的安危,牵动着我们每一根脆弱而敏感的神经……

现在又是西安封城,儿子在西安,我姐姐的大儿子一家四口也在西安,我表弟一家三口也在西安,还有在西安的同学和朋友,这么多亲人和朋友都让人惦记。

连续每天确诊人数都在递增,从25日到29日,连续五天确诊新增人数155,150,175,151,155,147,递增的速度实在是有点触目惊心。西安本轮确诊病例数已大1117例。让人感觉危险在一步步靠近我们。

好在现在疫情防控力度大,不允许外出购物,小区直接配送物资。小区里天天都在做核酸筛查。

12月30日早晨,我看到极少发朋友圈的儿子,凌晨4点48分发了一条朋友圈“啥时候吃个正儿八经的饭啊,泡面吃的人都便秘了。”

我对儿子说:“天天吃泡面,怎么受得了?”儿子说:“遵守国家规定么。”他又说:“最近管得严,物业经常一家一家敲门,用喇叭喊做核酸。”

听我老爸说,在西安的侄子挺好的,政府免费发放了米面油蔬菜。真是很担心儿子,平时他们不做饭,也不会贮备多少东西。西安因疫情封城第八天了,天天吃方便面也不行呀!但还是劝儿子:“非常时期,有方便面吃就不错了。政府给大家发放免费的米面油和蔬菜了,你哥家都领到了,很快就会轮到你们了。”

我姐姐的儿子杨树伟在西安自己开公司。12月24日,我看到侄子发的朋友圈,他代表他们陕西琼伟脑科医疗供应管理有限公司首批捐赠给西安大兴医院800斤陕北小山羊,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

“当我们收拾东西居家隔离的时候,他们收拾东西前往医院坚守岗位。他们是我们生命安全保障的坚固防线,是西安抗击新冠疫情的主力军。愿我们同心协力,携手共战;愿长安常安,山河无恙!”

跨年的晚上,我真是很惦记在西安的儿子。真不知道儿子是怎么度过这些天天吃泡面的日子,可我又不知道该给儿子说些什么。

元旦那天晚上,儿子对我说:“今天收到政府免费发放的蔬菜,我们几个人炒菜吃了。”新年第一天,儿子总算吃上了菜。我心情顿时好多了。

一眼入心的美文让人沉醉(魏云霞心里深深地牵挂)(8)

四个大小伙子合租住四室的房子,平时各忙各的,又不做饭。突然之间封城了,他们只买了简单的食品,面包和方便面,火腿肠。封城时说,两天一家可以派一个人出去买东西,大家都觉得物资不会缺。

谁会想到这么多天了,大家除了下楼做核酸检测,就不让出小区。

3日儿子说他们同住的室友在网上抢到了菜,他们一天中午能做一顿饭。晚上儿子说12点在网上抢菜,一直到4日中午12点,儿子抢到了一份盒马鲜生209.77元,晚上才送到。

儿子说:“平时不到五十元的菜,现在要二百多。”

我劝儿子:“只要有吃的就不错了。”儿子说:“太贵了!”

我说:“贵就贵,只要能买到菜,有吃的就行。非常时期,可以理解。”我让儿子在网上多抢一点蔬菜,饼干,雪米饼,存一点,有压缩饼干更好。

“钱花了可以再挣,我们不会让你饿着。只要能买到东西,贵就贵点,非常时期。看样子还得坚持一段时间,没钱了就给妈说。”

1月5日下午3点40分,我问儿子:“网上抢的菜,送到了吗?”儿子给我发过来一张照片,炒锅里是一锅煮的菜汤面,有西红柿,葫芦,土豆,白菜,方便面。

“赶紧吃!”“等解封了,回来妈请你吃大餐!”

“OK!”男孩子到底是乐观!这也算是一种人生的经历,以后会珍惜所有拥有自由的日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十三朝古都,1300多万人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我们的亲人,朋友,同学都生活在疫情笼罩下的西安。真希望那些领导干部能真正关心一下封城之中人们的生活!让人们有饭吃,有菜吃!

医护人员能天天在小区做核酸,试问,那些社区和物业的人,就不能三五天给人们卖一次米面油和蔬菜吗?总不能让人天天吃泡面吧?想想那些打工的人,住在城中村的人们,真不知道怎么生活?

疫情无情,人有情。那么多人坚守在抗疫的一线。希望我们能共渡难关,早日控制疫情。希望西安早点恢复正常的生活。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早日回家过年。

无论儿子走到哪里,永远都是母亲心头深深地牵挂!

守望长安,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愿早日驱散疫情,愿我们的儿女一切平安健康!希望长安常安,西安解封,儿子能早点回家过年!

一眼入心的美文让人沉醉(魏云霞心里深深地牵挂)(9)

魏云霞,笔名云在飘,陕西散文学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职工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国学研究会理事,宝鸡市武术协会陈拳研究会会员。作品发表在《中国当代校园文学精品文库》《辛亥风云》《陕西民革》《陕西政协》《教育观察》《华商报》《八九点钟》《宝鸡日报》《秦岭文学》《宝鸡教育》《金台观》《宝鸡抗战文史资料》《醴泉文艺》等多种书刊杂志。作品多次获奖,多次荣获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