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传千古 撼天动地

——电影《少年闵子骞》观后启示

武 新 坦

2013年中秋节的晚上,我曾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央视6套晚8点58分播放的古装电影《少年闵子骞》。2022年4月2日上午,再次观看央视6套播放的古装电影《少年闵子骞》,感到特别亲近。

可以说,笔者是闵子史料专著《孝圣闵子骞》的作者,对电影《少年闵子骞》独有情钟。

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频道(CCTV6)出品、龙虎风云(北京)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电影《少年闵子骞》,在河北易县战国影视城的拍摄基地拍摄完成,2013年中秋节的晚上与观众见面了。

进入电影画面,那茅草屋、那集市、那文雅讲堂,眼前的场景立即把人拉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穿着那个时代的麻布服饰,在集市上买卖粮食、蔬菜等生活用品。穿着大衣、头戴礼帽,等等,古代的生活场景一览无余。

闵子骞故事的主题(孝传千古撼天动地)(1)

反映“孔门十哲”之一——闵子骞生活、学习、成长的电影《少年闵子骞》,以春秋时期的乱世浮萍为背景,以少年时代的闵子骞为主体,讲述其勤奋好学及感人的孝顺故事。以新的视角再现了千百年来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鞭打芦花”的故事。以新的内容,反映了闵子骞义勇博爱和敬老孝亲的情怀,感动了他的同学和苟剩夫妇,同时也招致后母的误解和嫉恨,因而导致了鞭打芦花的故事发生。闵子骞宽容和顾全大局的胸襟感化了后母,使她成为一个慈母。从民间的口头传说,到跃然纸上的文章、唱词、戏本,再到戏曲的舞台,然而,唯有电影,这种高科技的传媒方式,物动情切,给人们留下更加深信不疑的景象,所以,这部《少年闵子骞》电影,观后撼天动地,孝传千古。

《少年闵子骞》电影的编剧李以省是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的一位业余作家,导演杨真是“电影华表奖”的获得者,早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一位非常敬业的导演。《少年闵子骞》的故事年代比较久远,历史资料也很少,所以在诠释这个“孝行天下”的感人故事时,做足铺垫、让故事情节合情合理,以情动人。

为此,他们特意在拍摄现场的房前屋后、集市、学堂等地都摆放了芦苇,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实则是为重头戏“鞭打芦花”做铺垫。在片中饰演闵子骞父亲的华裔美籍演员李昊翰,是近年来在影视界比较活跃的青年演员。他曾在新版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饰演王伦,在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中饰演崔缇。画面开始,闵父赶着车焦急地送原配夫人就医的戏,不幸的是夫人在途中将幼子闵子骞托付给丈夫后死去。

主演李昊翰扮演闵父,在这部电影中,他从三个层次来诠释闵子骞父亲这个人物:一方面他是一个慈父,这体现在他对待两个小儿子的溺爱上;另一个方面他又是一个严父,体现在他要培养大儿子闵子骞成为男子汉的一片苦心;第三个方面,他又是一个正直而通情达理的人,当他知道‘芦花棉衣’的真相后愤而休妻。因为有了这样深层次的人物分析,李昊翰饰演的闵父形象就摆脱了脸谱化的“严父”形象,尤其是那场“愤而休妻”的这场戏,赢得了现场的一片掌声。

闵子骞故事的主题(孝传千古撼天动地)(2)

“鞭打芦花”是该片中的一个重头戏,曾在电视连续剧《毛岸英》中饰演少年毛岸青的小演员张琛,在本片中饰演少年闵子骞。他穿着继母用芦花做的看起来很厚但并不保暖的棉袄,蹲在雪地上被父亲责打。当父亲从被鞭子抽破了的棉袄上看到里面的芦花时,方才恍然大悟。当闵父看到此时此景,愤而休妻,闵子骞跪父求情,“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劝生父,感动后母。

可以说,《少年闵子骞》是一部难得的好影片。编导们坚守道德良知的绿地,摆脱了装腔作势的制作和假、大、空的编造,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真实地记录了少年闵子骞义勇、孝亲、宽容、勤劳、刻苦学习的高尚形象,值得一看。少年闵子骞的孝贤精神值得弘扬,更值得学习。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孝”的内涵也在与时俱进地发生着变化。剧本创作过程中,他们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当代人更易接受的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弘扬传统孝贤文化。剧本创作的史实也印证了闵子骞的童言

年、少年在宿州市生活、学习、成长的情景。因此,笔者观看电影《少年闵子骞》以后,有诸多重要的启示。

银幕拉开的首页,笔者欣喜地从电影的字幕(话外音)可以了解到,闵子骞的前辈因“三桓弄权”, 被排除异已,从鲁国的核心地域逃到“宋国相邑东”居住。“宋国相邑”即现在的安徽省淮北市的相山,“相邑东”即是现在的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闵贤村、闵祠村一带,这里现存的遗迹有芦花湖、车牛返村、骞山、闵子手植的2500年的古柏,等,完全可以印证。

影片中的重头戏,印证了感天动地的“鞭打芦花”故事就发生在宿州市北部。大家非常清楚,闵子祠、墓系墓穴三座,大型墓葬为闵损之墓,两座中型墓分别是闵革、闵蒙之墓,电影中的兄弟三人:闵损、闵革、闵蒙,与宿州市的民间传说的名字吻合一致,而山东省鱼台县大闵村、费县的闵家寨的民间传说和文字记载,与影片中的地域、人名不相符合,闵家寨只持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鱼台县大闵村的同父异母的两个弟弟,他们传说的、文字记载的是闵需、闵如,与电影中闵革、闵蒙不吻合,两个地方均没有芦花湖、芦花河、芦花沟,没有芦花,用芦花做棉衣更是无稽之谈。

闵子骞故事的主题(孝传千古撼天动地)(3)

影片中闵子骞记述说,他跟随后母生活8年,生母仙逝,闵子骞6岁,那么“鞭打芦花”故事发生时,闵子骞14岁,闵革8岁,闵蒙6岁才符合实际。闵子骞15岁时拜孔子为老师,就读于山东省曲阜市孔府的“杏坛”。鱼台县大闵村民间传说:生母过逝,闵子骞已10岁,那么他跟随后母生活8年,按此推算,拜孔子为老师时也已18岁,显然不合情理。所以影片中闵子骞的生平足迹,与宿州市的民间传说,及笔者《孝圣闵子骞》一书的史料记述是基本一致的,更是合情合理的。

宿州人感谢电影《少年闵子骞》的编导们,他们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把两千多年来孝悌民间传说“鞭打芦花”故事的发生地,定格在安徽省宿州市曹村镇一带毌庸置疑。把闵子骞的童年、少年的成长期定格在安徽省宿州市曹村镇一带,更是让宿州人欢欣鼓舞!

电影《少年闵子骞》作为古装儿童片,题材新鲜但拍摄难度较大。既要拍出童真、童心、童趣,还要解读传统孝贤文化在当今社会面临的问题。笔者恳切希望这个电影能够回归到人的情感和命运上来,首先得到的是一个好看的电影,其次是一个寓教于乐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