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古代的盛世非常繁华,妄想穿越回古代享受影视剧里面描述的生活。自以为可以当个侠客,穿着绫罗绸缎策马山川,带着一群迷妹泛舟湖海。再不济就是一个书生,十年寒窗苦读,最后一朝鱼跃龙门登科及第。最不济也是一个仓头百姓,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安居乐业,时不时下个馆子。甚至有些异想天开的人还幻想自己是个王公贵族,可以挥金如土。在此小编要戳破你们的美梦,让你们看看古代的盛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古代有哪些盛世?最出名的无非就是文景之治、贞观盛世、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我们一个个解说,看看盛世是不是盛世。

文景盛世

文景二帝在位时期休养生息,经济飞速发展,以至于国库里面堆满了钱财。《汉书·食货志》记载:“京师的钱多的数不清,用来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仓库里面的粮食吃不完,以至于腐烂。(注释1)”多么富有啊,京师的钱多的用不完。不光京师有钱,诸侯王也非常有钱,史书记载:诸侯王连城数十,宫殿百官的规格和京师差不多。(注释2)看似很有钱,但是王公贵族富有和百姓有什么关系哪?我和马云身价平均1500亿,这能说明什么?说明我有钱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话用来说文景之治再合适不过了,国家虽然有钱,但是百姓却没有钱。

古代的盛世评价(古代的盛世有多好)(1)

西汉政论家贾谊给汉文帝的奏折中提及到了:汉朝建立四十多年,但是仍旧没有什么存粮。有的时候年景不好,百姓们为了活命卖儿卖女,朝廷为了维持开支也要卖官赚钱(注释3)。有人说是文帝初期,所以百姓生活不好,经过文景之治后百姓的生活才会好。那好,我们看看汉景帝时期百姓生活情况,晁错在上书汉景帝时提到了:五口之家累死累活耕种百亩,若是丰收还能填饱肚子,若是收成不好那就要卖儿卖女(注释4)。

请问哪里有一点盛世的样子?若是盛世还能逼百姓卖儿卖女?汉武帝时期百姓生活也并不好,史书记载:豪强的土地非常宽阔,而普通百姓无一立锥之地(注释5)。而且汉武帝时期天下流民四起,富庶的关东地区出现了人相食的情况(注释6)。其实自汉初至汉末,汉朝的百姓就没有几天好日子过,就连最富庶的文景之治时期都有人相食、卖儿卖女的情况出现,所谓的文景之治也只不过是尽可能的避免百姓饿死。

贞观盛世

首先贞观时期很难定义为盛世,后世史学家也只是定义为贞观之治。贞观四年,李世民狩于鹿苑,见野人多褴褛。这是在长安附近,李世民肯定看不到野人,这里的野人就是指穿不起衣服的人。贞观十三年,吴楚巴蜀之地二十八州饥,人相食。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吴楚巴蜀这样的富庶地方都发生了人相食的事件。这样也能成为盛世吗?显然贞观之治并不是盛世。

古代的盛世评价(古代的盛世有多好)(2)

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杜甫的诗,意思就是说开元时期百姓非常富庶,一个小城市都有万户人口。而且仓库里面装满了稻米,百姓也不会考虑饿肚子。当时百姓生活的真的好吗?不,当时百姓生活的也非常累,只不过能填饱肚子而已。

唐朝初期是以均田制推行的赋税制度,而均田制规定:男人一人负责二十亩地,而且还要种五十株桑树,五株枣树,三株榆树。(注释7)但是开元二十五年的时候发生了变法,那就是每户要种植桑树五十株,枣树和榆树各十株。(注释8)因为唐朝普遍为五人一户,所以唐朝家庭经营大致为:二十至四十亩田地、五十株桑树、十株枣树、十株榆树。种桑百余树,种黍三十亩。衣食既有余,时时会亲友。这是儲光羲(开元时期的诗人)描写普通百姓家庭情况的诗,同时验证了我们上面的推测,开元时期的家庭经济大致就是如此。

古代的盛世评价(古代的盛世有多好)(3)

韩国磐(史学家)估算唐朝时期土地亩产粟3石4斗,但是宁可(博士生导师)认为唐朝时期的土地亩产粟1.5石,因为年代太过久远,资料短缺,外加上土地亩产并不一致,所以这方面一直有争议,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数据(注释9)。我们就按照最高亩产算,一家最多经营40亩地,年产最高136石(最低60石)。天宝五年,米斗之价钱十三。那么我们推算一下,一户农家种植的粟一共才值1768钱(最低780钱)。大枣价格在4-8文钱之间,枣树的年营收大致为200文左右。五十亩桑树年营收为400文左右,外加上枣树的营收总共才600文左右。也就是说一家人不吃不喝不交税不买衣服,然后一年总共营收为2368钱(最高2368钱,最低1380钱)

而《太平广记》记载:唐龙朔元年,怀州有人至潞州市猪,至怀州卖。有一特猪,潞州三百钱,买向至怀州,卖与屠家,得六百钱。一头猪的价格为600钱左右,也就是说开元时期百姓一年营收最多买四头猪,最少买两头猪。这是理想主义,凡是都按照最大估值来算,但结果却是一家人一年累死累活才够买几头猪。如果减去自己吃的粮食(五口人一年就算吃30石(平均一人一天2斤口粮))减去税收(220文钱(注释10))减去衣服和种子钱,所剩下的钱都不够买一头猪。这就是开元盛世,百姓们辛苦一年才勉强能填饱肚子,吃猪肉都很困难。(以上具体数值来源于商兆奎所著《唐代农产品价格问题研究》,张安福所著《唐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

宋朝

很多人都在说宋朝时期百姓非常富有,生活也非常好,但是他们对宋朝的了解很多都是因为看了《东京梦华录》。《东京梦华录》是描述北宋东京开封府的繁华的历史著作,但是他的作者是孟元老。孟元老是谁?孟元老是孟昌龄的儿子,是官宦子弟,他肯定要比寻常人富有。所以他能体会到东京的繁华,但是这和百姓有什么关系?就比如你采访马云,马云肯定说自己生活很好啊。但是这能证明什么?证明我的生活很好?证明所有人的生活都和马云一样好?

古代的盛世评价(古代的盛世有多好)(4)

欧阳修: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蓄菜根以延冬春。

苏轼:今秋庐、濠、寿等州皆饥,见今农民已食榆皮,及用糠麸杂马齿苋煮食。

司马光:“乡村农民,少有半年之食。”

南宋王炎:田野之民,食糟糠,此诚可悯……山居之民,尽掘蕨根而食。

南宋袁燮:“近而京辇米斗千钱,民无可籴之资,何所得食,固有饿而死者,有一家而数人毙者。逺而两淮荆襄米斗数千,强者急而为盗,弱者无以自活,官给之粥幸有存者,而无衣无褐,不堪隆冬,或以冻死。”

《司马温公文集》卷三九:父子相食,饿殍蔽野。

翻翻史书,从北宋到南宋哪有盛世的样子?于外不能开疆扩土,于内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这能算盛世?

康乾盛世

清朝时期人口猛增,很多人把人口猛增的功劳归结到康乾盛世上。确实,乾隆时期是传统王朝的巅峰时期,古代所有的盛世都不如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有多好?我们看看史书是如何记载的。《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乾隆时代的中国农户辛辛苦苦耕种一年收入不过32两,但是开支高达35两,也就是说累死累活反而负债二两。因此乾隆时期百姓挖野菜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而且稍有荒年就卖儿卖女、人相食。这就是后世大书特书的康乾盛世,我们看看《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是如何记载的,下面是内容一小段截图,

古代的盛世评价(古代的盛世有多好)(5)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摘抄片段

请问一下,这样也算是盛世吗?很难称这样的时期为盛世,因为一点盛世的样子都没有。

这只是冰山一角,百姓们要远比我们想的更艰苦。邓云特所著《中国救荒史》统计:自商汤十八年至1937年,一共3703年,期间却发生了5258次天灾(只统计记载在史书上的灾难)。而且自1644年至1937年,这期间短短294年却发生了1198次天灾。将近四千年,几乎无年不灾。史书会怎么记载灾年?只有两个字-“大饥”《资治通鉴》从周威烈王起,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终,这期间经历了1363年,而“大饥”出现了41次,“人相食”这个词出现了33次。也就是说在这片土地上平均每隔33.1年就会发生一次值得被记录在史书中的饥荒,且平均每隔41年就会发生一次“人相食”。“人相食”一共就三个字,加起来也不过二十画,但背后却是无数个家庭妻离子散,易子而食。

史书只不过是寥寥几笔,很难体会到其中的残酷。我没经历过灾荒,所以不知道多残酷,不过有一段历史却详细描述了灾荒,具体如下:

……到处是尸体:出洛阳不到一小时就看到第一具躺在雪地里的女尸,死了才一两天,脑袋上的皮肤已经皱缩;她一定很年轻;雪花飘落在他的眼睛上面;她躺在那里,没有人会去掩埋她,最后由飞鹰或野狗把她啃剩几根骨头了事……但是人吃人似乎确有其事。通常都有人辩解说,人肉是从死人身上取下来的。我在这方面所报道的每一件事都免不了有这样的辩解。在一个村子里,有人发现一个母亲正在煮她的两岁孩子的肉吃。另一个例子是,有一个父亲被控为了吃自己两个孩子的肉而把他们勒死;他辩解说,这两个孩子已经死了。另一个村子里还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案件:军队硬要农民收养弃儿。他们把一个八岁的男孩交给了一户农民。后来这个孩子不见了,经过调查,在那家农民的茅屋旁边的一个大坛子里发现了他的骨头……-《探索历史——白修德笔下的中国抗日战争》

这是关于1942年灾荒的记载,字里行间透露着残酷,想必古代的饥荒比这个也好不到哪里去吧。

古代的盛世评价(古代的盛世有多好)(6)

饥荒时,人们啃树皮

隔三差五发生饥荒,动不动就是“人相食”这种也能成为盛世吗?当然不能称之为盛世。但是古人却将其成为盛世,为什么?因为真正书写历史以及在历史留名的人都是精英人物,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普通老百姓。大鹏展翅九万里,看不见地上的蚍蜉。古代的王公贵族高高在上他们又怎么会在意普通百姓的生活?记载皇帝的丰功伟绩时,史学家们恨不得大书特书。但是记载百姓遭遇时,史学家只是寥寥几笔。也许是史学家并不在意,毕竟史学家们也不是百姓阶层。

我们都是普通人,也别说什么大话,能简简单单活着已经不容易了。至于那些经常幻想回到古代,回到战争时期,然后建功立业,我也不想说什么了,毕竟梦里啥都有。很庆幸我出生在现代,能见证国家一步步发展起来,而自己的生活水平也一步步提高。虽然小编活的也不怎么样,但是衣食无忧还是没问题的。其实古代不饿死人就已经算是盛世了,但是这个值得羡慕吗?现在的生活难道不比古代强百倍吗?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只是拿古代灾年对比,那好我就拿一个灾年来对比古代。今年河南大旱,降水量远不如去年。如果今年的旱情放在古代,那就是:己亥春夏,豫省大旱,至夏,树木皆焦。诸县饿殍遍野,人相食,户口十不存一。但是今年河南的百姓有出现人相食的情况吗?没有,今年河南的百姓仍旧安居乐业。自建国以来全国兴修水利,只要不是发生万年一遇的旱灾,那么都会安居乐业,无非就是少吃两块肉而已,绝对不至于卖儿卖女、人相食。时至今日看到很多人缅怀古代,妄想着回到古代的盛世,我真的是觉得有点可笑,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盛世却缅怀一个人相食的盛世,岂不可笑。

古代的盛世评价(古代的盛世有多好)(7)

注释:

1:《史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2:《汉书·诸侯王表序》记载:“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3:《汉书·食货志·论积贮疏》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

4:《汉书·食货志上·论贵粟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5:《汉纪·武帝纪四》: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6:《汉书·夏侯胜》:夏侯胜: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多殺士眾,竭民財力,奢泰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過半,蝗蟲大起,赤地數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秋至今未復。

7:《均田制》:男夫一人给田 二十亩, 课莳余, 种桑麻五十树、枣五株, 榆三 根。非桑之土, 夫给一亩, 依法课莳榆、枣 , , 多种桑榆者不禁。

8:《食货二·田制下》 : 大唐开元二十五年令: ,,诸永业田, , ,每亩课种桑五十根以上, 榆枣各十根 以上, 三年种毕, 乡土不宜者, 任以所宜树充。

9:《唐代均田制的农民家庭经济研究》至于粟的亩产量, 韩国磐先生曾估算唐前期边境的中等田地约为 1 石左右, 宁可先生则认为这个数字偏低, 应为 1 ~ 1. 5石较为合适。

10:杜佑著《通典》“按天宝中天下计帐, 户约有八百九十余万, 其税钱约得二百余万贯。大约高等少, 下等多, 今一例以下等计之, 其八等户 所税四百五十二, 九等则二百二十二。也就是说纳税最低等一年也是220,农民需要每年交220文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