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曹晶瑞 王巍)“萝卜、白菜、西红柿,各类蔬菜持续供应,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大伙儿的菜篮子。”1月14日,李少华的朋友圈刚刚发出就接到了订单。从女白领到农人,今年46岁的李少华在亲友眼里是个农业“狂人”,进军农业十几年,她把多年职场生涯攒下的积蓄全部投在了田间地头,建合作社、盖大棚,从持续亏损到慢慢盈利,用李少华的话说做农业就得有点“疯子”精神。
女白领变身农业“狂人”, 花光多年职场积蓄盖蔬菜大棚。新京报记者 王巍 拍摄并制作
疫情之下 她家多品类冬季果蔬正火热供应上市
通州区漷县镇罗庄村一家名为北京圆梦缘农业合作社里,李少华正在大棚里帮着菜农们一起装萝卜。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萝卜,根部还带着些许泥土。“最后清点一下共有多少箱,确认无误就赶紧发货吧,客户等着呢。”微胖的身材,干净利落微卷的中性短发,声音充满底气,李少华有着自己独特的气场。每年这个时候,李少华家的萝卜总是供不应求,今年,她还专门依据市场需求,扩种了几亩地的水果萝卜。
李少华(左三)在大棚里帮着菜农们一起装萝卜。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菜农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萝卜,根部还带着些许泥土。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春秋棚、联动冷棚、温室大棚,合作社里46个大棚里种着西红柿、水果萝卜、白菜以及各类蔬菜接连成熟,李少华家的各类果蔬产品持续供应着北京蔬菜市场。
父母百般劝阻她还是递了辞呈
眼下生意还算红火,可从女白领“跨界”到农人,李少华因为农业知识储备、技术经验不足,没少栽跟头。
2012年之前,李少华在银行工作,绩效考核总是数一数二。偶然在电视上看到新闻说,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失去了小时候的味道,李少华就有了“跨界”做农业的想法,当身边亲友都说想吃到原汁原味、绝对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时,李少华便一头扎进农业。开始是兼职,后来发现越做越大,很难抽身,2012年,她干脆就向单位递交了辞呈。
大棚里种植着西红柿陆续成熟。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大棚里种植着原汁原味的西红柿。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打小儿从农村长大,父母都是大兴区的农民,好不容易把女儿培养长大,并找到了待遇还不错的工作,她却非要辞职回到田地里。父母家人百般劝说,均未果。
十几年投资1500万 前两年才开始止损
满棚的柿子椒熟了,李少华满心欢喜地给亲友打电话,可前来捧场的没有几个;种了几轮菜,没有一批茁壮成长的,李少华几经周折找来专家,专家用手摸了摸土地,这才发现土地已经硬化到手指杵都杵不动,这样的土地怎么能长出果蔬?农业“小白”仅凭借满腔热情干农活自然是要栽跟头的。
李少华大概算了下,从2012年到现在,她投在这合作社里的钱得有1500万左右了。除了自己多年的积蓄,还有不少是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在日子最难的时候,李少华每晚临睡前都会问自己,选错路了吗?如果没有辞职,日子会不会更好?可次日醒来,她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在亲友看来,她就是个农业“狂人”。
一栋栋大棚里种植着各种果蔬。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两年前,李少华的合作社开始止损,不再继续亏损。眼下,一栋栋大棚里各种果蔬不愁销量,在当地农业部门及镇政府的帮扶下,李少华的合作社建起了连棚,引进了各种科技设备,无论是寒冬还是盛夏,香菜、茴香、菠菜、甜瓜等都能接茬上市,降低了北京天气、气候对果蔬的成长影响。
从事农业十几年,现在每天,李少华手机隔段时间就会接到订单。“就是要坚持绿色种植,种出小时候的‘味道’。”李少华表示。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影 王巍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
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