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中国宝石杂志公众号

我国的玉石雕刻技艺源远流长,阴刻与阳刻是玉器雕刻的传统雕工方法。追溯到远古时期,先人们使用的石器上就已经出现了阴刻线条和简单纹样,而夏商玉器用阴刻工艺雕刻的线条、图案是玉雕阴刻工艺的开端。

阴刻玉雕技术(使刀如笔费钉砣)(1)

图/玉朱雀云纹珩(故宫博物院藏)

长9.6厘米,宽3.9厘米,厚0.3厘米。青玉质,经火,已大面积受沁为赭色。

器体扁平,呈云头形,上端有一半月形穿孔,边缘出脊。两面纹饰不同,但均以细阴线雕琢。正面雕琢一朱雀,长冠、展翅、三岐尾、口衔圆珠,周边有飘动的小鸟形云纹和流云纹环绕。背面阴刻火焰状流云及小鸟云纹。纹饰十分精细、流畅。

什么是阴刻

阴刻工艺是指用雕琢工具,在玉料玉器的雕刻面上刻画琢磨出凹入此雕刻面的点、线、面,从而表现出线条、字体或画面的一种雕刻工艺方法。

阴刻玉雕的难度很大,讲究的是刀法笔意,走刀行云流水,线条峰回路转,既有雕刻之意,又显笔触之韵,且刻作时,要屏息静气,做到一丝不苟之状态。

阴刻玉雕技术(使刀如笔费钉砣)(2)

图/玉兽面谷纹璧(故宫博物院藏)

玉兽面谷纹璧,战国晚期,璧径16.5厘米,孔径4.8厘米,厚0.3厘米。璧玉料呈绿色,因埋藏产生褐色沁。

璧较大,略薄,两面饰纹相同。璧外缘和近孔边缘以单阴线为界,中部以两周阴线隔为内、外两区。内区饰谷纹,谷纹微凸起,呈旋状,其上又加阴线旋纹。外区一周饰3组双身兽面纹,兽面较宽,朝向内孔,以细阴线刻出,兽面两侧有伸出的肢体,细而长,似蛇身,交叉盘绕,兽面及兽身的局部以粗而浅的阴线界出。

阴刻玉雕

阴刻玉雕是玉雕界提出的概念,多用于玉质牌面的雕刻与制作,他将中国传统的工艺技法与现代的时尚审美相结合,利用中国特有的工艺技巧来诠释独属于中国文人的清雅和君子风尚。只有玉质结构缜密细腻、料面平顺、毛孔适中的玉料才适合阴刻,否则下刀会出现暴口、崩裂、斑驳、偏离等现象。

阴刻相对于阳刻有一个难点,就是不可逆,要求“一刀准”,如果一条线刻歪了,修正时很可能会越修越粗,线一粗就会破坏整体画面的美感。而阳刻相对可修的空间会大一些,如字粗了,可以一点一点修细,修到满意为止。这是阴刻的难度大于阳刻的原因。

“在这些石刻画像里,孝堂山石室的画像是阴刻的,直接用线条钩划出来;武梁祠是阳刻的,是平面的浮雕。”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

阴刻玉雕技术(使刀如笔费钉砣)(3)

图/青玉御题碗(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高7.5厘米,口径18.3厘米,足径10.3厘米。碗青玉质,有绺。

腹外满刻楷书清乾隆帝御制诗序,末署“御制咏和田大玉碗六韵有序”款识。该诗序载于乾隆《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九。

阳刻与阴刻的历史传承是一个渊远长久的过程。而这两种技法多数用于雕版印刷、剪纸窗花、印章篆刻等传统手工艺之中。当然还有引领时尚风雅潮流的阴刻玉雕。

阴刻玉雕与水墨丹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让人回味无穷!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机雕电脑工艺已经不是新鲜事,3D立体圆雕机的出现更是对手工雕刻冲击巨大。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区分,因此阴刻玉雕的手工创作更显得弥足珍贵。一件阴刻玉雕作品的完成,往往灌注的是比同尺寸重量的其他作品更多的心力。

阴刻玉雕技术(使刀如笔费钉砣)(4)

图/青玉描金题诗撇口碗(故宫博物院藏)

碗为青白玉质地,圆形,撇口,圈足。内壁光素,外壁一侧琢阴线填金梅花和菊花纹,另一侧镌隶书填金御制诗一首。

阴刻玉雕与书画的结合

阴刻玉雕需要雕刻者具备深厚的书画功底,特别是书法和白描技艺的艺术功底。要做到心中有画,随形就势。而阴雕文字需要对字体结构烂熟于胸。须一气呵成,不能断刀、不能蹦碴、不能露出接续的痕迹,亦不能重复修改。思想也一定是高度集中的,下刀时需屏气凝神,手不能抖,运刀要干净利落,雕刻工具走起后力道和速度都要均匀沉稳,做到有放有提有起有收。常见的采用阴刻技法的有阴刻花鸟、动物人物等图案题材的,更多的是阴刻书法字体。

“最下一层四面拱门的门楣上都有石刻画,我以为最值得细看。刻的是佛故事,人物和背景全用线条阴刻。”——叶圣陶《登雁塔》

阴刻玉雕技术(使刀如笔费钉砣)(5)

图/乾隆款行书兰亭诗句碧玉双面小插屏 (故宫博物院藏)

高18厘米,宽9.4厘米,厚0.4厘米。浅色碧玉。

一面镌刻乾隆甲戌(十九年,1754)闰月御临《兰亭记》,后署“古香”“太王卜”二印。另一面镌刻乾隆庚子(四十五年,1780)冬仲御识《忆昔》七言诗一首,后署“古稀天子”“犹日孜孜”二印。

此插屏两面文字的镌刻相距二十余年。乾隆晚年由于臂疾,不复挽弓如昔;又由于目昏,蝇头小楷亦不复能书。昔日相伴左右的文臣武职相继辞世,所剩无几。有念于此,乾隆帝不胜唏嘘。同一件玉器上镌刻了不同时期乾隆帝御题文字。

阴刻工艺的应用

玉雕的阴刻工艺可以用在圆雕、玉牌、炉瓶、山子等任何玉雕形制上,既可作为阳雕工艺的衬托点缀、相映成趣,亦可独立成章、单独成器。阴刻玉雕较为适合表达致广大、尽精微的主题,体现出隽秀、洒脱的艺术美感与超凡的意境。

阴刻玉雕技术(使刀如笔费钉砣)(6)

图/青玉携琴访友图山子(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通高24.3厘米,宽20厘米。山子青玉质。

正面凸雕一傍巨岩而建的小亭,亭内有老者凭栏而坐。亭外大树遮檐,流水湍急。蜿蜒的石阶山路上一老翁策杖而行,身后随一持琴童子,蹬阶趋亭,渐行渐近。背面仅雕三棵松树,大片空白处阴刻隶书清乾隆帝御制诗,题名“御制题携琴访友图”,诗曰:“廉折和平理可观,高山流水感多端。相逢底用班荆论,便向松风深处弹。”

阴刻玉雕技术(使刀如笔费钉砣)(7)

原创不易,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中国宝石》杂志公众号并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