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的观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浅谈隧道初期支护的技术要点?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浅谈隧道初期支护的技术要点
7.1.1.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的观测
a.观察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用地质罗盘仪测量裂隙的方向。
b.观察开挖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
c.查看是否有涌水现象,确定涌水的位置、涌水量等。
d.是否有底板隆起的现象。
7.1.2.对已开挖已支护地段围岩动态的观测
a.喷射混凝土是否发生裂缝剥离或剪切破坏。
b.钢拱架是否有受挤压变形情况。
c.锚喷支护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1.3.观察围岩破坏形态分析
a.危险性不大,不会发生急剧破坏,加之临时支护即可稳定的情况。
b.应当引起注意的破坏,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因受弯曲压缩出现裂缝。
c.危险征兆的破坏,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出现有对称性局部的崩落,侧墙内移等。
7.1.4.洞外观察
观察洞口地表情况、边坡及仰坡的稳定以及地表水的渗透等。
地质调查在每个开挖面进行的同时进行,开挖后立即进行地质调查,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略图,设专人对已支护和未支护地段每天至少进行两次观测,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设专人进行不间断的观测。
7.2.变形监控量测
目前隧道净空变化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可采用接触量测和非接触量测两种方法,其中接触量测主要用收敛计进行量测,非接触量测则主要用全站仪进行。由于非接触量测有诸多优点,我们均采用非接触量测。
用全站仪进行隧道净空变化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方法包括自由设站和固定设站两种。与传统的接触量测的主要区别在于,非接触量测的测点采用一种膜片式回复反射器作为测点靶标,以取代价格昂贵的圆棱镜反射器。具有回复反射性能的膜片形如塑料胶片,其正面由均匀分布的微型棱镜和透明塑料薄膜构成,反面涂有压敏不干胶,它可以牢固地粘附在构件表面上。这种反射膜片,大小可以任意剪裁,价格低廉。反射模片贴在隧道测点处的预埋件上,在开挖面附近的反射模片,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以免施工时反射模片表面被覆盖或污染,同时施工单位应和监控量测一单位加强协调工作,保证预埋件不被碰歪和碰掉。通过对比不同时刻测点的三维坐标[x( t),y(t),z(t)],可获得该测点在该时段的三维位移变化量(相对于某一初始状态)。在三维位移矢量监控量测时,必须保证后视基准点位置固定不动,并定期校核,以保证测量精度。与传统接触式监控量测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获取测点更全面的三维位移数据,有利于结合现行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监控量测信息的反馈,同时具有快速、省力、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采用全站仪非接触测量的方法对隧道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进行监控量测,即在外业观测中,采用全站仪任意测站极坐标测量的方法,直接获取各监测点的空间三维坐标,利用各监测点的空间三维坐标,间接得到同一断面上各监测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通过比较不同周期相同监测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差异,来真实反映隧道的拱顶下沉及净空收敛变化量。
外业数据采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全站仪(标称精度不得低于2″、2mm 2ppm)必须经过鉴定合格后方能使用,并且各作业面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全站仪进行自检;
2、测站位置应尽量靠近隧道中线,并使测站离最近监控断面的距离大于20m,以确保监控量测的精度;
3、每测站可同时观测数个监控断面,离最远监控断面的距离应根据现场光线等实际情况而定;
4、每站测量前,需实时在全站仪上进行温度和气压检核或改正;
5、每站测量,应对各断面的监测点进行两测回观测(盘左、盘右为一个测回),并将测量成果直接存储于全站仪的内存中,便于后续处理;
6、若遇外界干扰,则应暂停测量,确认仪器稳定后再测量;
7、为避免误差对监控量测成果的影响,应固定仪器和监控人员。
8、控量测系统的测试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地表沉降、纵向位移、隧底隆起测试精度为0.5--1 mm ,围岩内部位移测试精度为0.1 mm,爆破振动速度测试精度为1mm/s。其他监控量测项目的测试精度结合元器件的精度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