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钢琴学习者都无法绕开肖邦和莫扎特,每一位小提琴学习者都无法绕开帕格尼尼。尼科洛·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不仅仅是一位天才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更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传奇。由于帕格尼尼所生活的年代还没有彩色照相技术,我们因此无法惟妙惟肖地领略他最真实的风度。然而,从安格尔和德拉克罗瓦两位画家为他创作的肖像里,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位大音乐家的非凡魅力。

肖像画大师弗洛伊德作品再欣赏(这两幅帕格尼尼肖像)(1)

19世纪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01 | 安格尔的帕格尼尼

Paganini by Ingres

“他沉醉在音乐世界里,圣洁的脸颊仿佛被上帝亲吻过……”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是一个属于天才的时代。不论是音乐、文学还是绘画,各个人文艺术领域都涌现出众多的天之骄子。

在这一时期的西方美术史上,安格尔和德拉克罗瓦两位巨匠之间的矛盾显现出强大的张力。作为一位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画家,安格尔崇尚优美和典雅,注重线条和造型。而浪漫主义流派的画家德拉克罗瓦却轻视新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德拉克罗瓦以鲜明浓重的色彩和强烈的个人情感表达,释放着灵魂深处喷涌而出的能量。由于艺术上的主张不同,安格尔和德拉克罗瓦“势成水火”,他们的追随者也各自形成阵营。

肖像画大师弗洛伊德作品再欣赏(这两幅帕格尼尼肖像)(2)

Paganini by Ingres

然而,在有一件事情上,这两位风格迥异的画家却不谋而合,那就是——对古典音乐的崇尚。1819年,安格尔年近四十岁,他的艺术生涯也正处于巅峰时期,他即将迁居佛罗伦萨,开始崭新的人生阶段。在这一年,安格尔怀着崇敬的心情,为一直以来他所仰慕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帕格尼尼创作了一幅肖像。

这幅传世的素描问世那年,帕格尼尼37岁,当时的帕格尼尼正处于人生的巅峰时期。画中的帕格尼尼仪容十分俊美,风度翩翩,气质儒雅。他仿佛刚刚结束了一场演奏,眼神中流露出温柔、安详和满足,那肃穆而圣洁的脸庞仿佛被上帝亲吻过。身着燕尾服的帕格尼尼将小提琴夹在腋下,举止动作十分优美。一头小波浪般的卷发充斥着浓烈的文艺气息。这幅肖像素描洋溢着高贵与典雅,画中的帕格尼尼仿佛是一位沐浴在音乐光辉中的天使。

肖像画大师弗洛伊德作品再欣赏(这两幅帕格尼尼肖像)(3)

19世纪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 Eugène Delacroix

02 | 德拉克罗瓦的帕格尼尼

Paganini by Delacroix

“他身材瘦削,手指修长,却有着魔鬼般的迷狂。”

时光飞逝,13年过去了,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也经历了人生中的巅峰岁月与艰难困苦,变得更加成熟。1832年,帕格尼尼的欧洲巡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尽管艺术人生如日中天,但帕格尼尼的身体状况却不容乐观。然而,被各种疾病缠身的帕格尼尼与痛苦做着斗争,他依然顽强地沉浸在美好的音乐世界之中。

这一年,对音乐有着出众品位和深刻领悟力的画家德拉克罗瓦见到了帕格尼尼。德拉克罗瓦被帕格尼尼执著的艺术精神感动,决定为他创作一幅肖像。在德拉克罗瓦的肖像画中,帕格尼尼已不复青年时代的风采。这位天才小提琴家和作曲家看上去十分憔悴枯槁。

肖像画大师弗洛伊德作品再欣赏(这两幅帕格尼尼肖像)(4)

Paganini by Delacroix

画面中的帕格尼尼正沉醉在音乐里不能自拔。他瘦削的身材和饱经沧桑的脸庞令人心疼,那双异常大的魔鬼之手,被画家德拉克罗瓦刻意凸显出来。昏黄的背景宛如幽暗笼罩大地,又如火焰影影绰绰燃烧。帕格尼尼那一头浪漫的披肩卷发,在死亡的气息里闪烁光辉。透过这幅画作,帕格尼尼的音乐仿佛在耳畔响起,小提琴家揉动生命的弦,发出魔鬼的颤音,他对于音乐的狂热,超越了生命和死亡本身。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艺术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同一位艺术家在不同观众的眼里和心里,形象皆为不同。不论是风度翩翩的儒雅天使,又或者是迷狂不羁的魔鬼天才,帕格尼尼的形象都将伴随着他的音乐一同闪光、永不消逝。

我眼中的帕格尼尼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说到帕格尼尼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为他高超的技巧所折服,他对小提琴的技术体现仿佛是在突破人类的极限。他对小提琴技巧有了新的定义,甚至曾有传说他是把灵魂出卖给了恶魔来换取他高超的技艺。更是有人说他是魔鬼的化身,因为他消瘦高挑的身形,又时常穿着黑色的衣服,长而纤细的手指是几乎不受乐曲技巧的限制,被人称为橡胶人。但帕格尼尼自己却声称他的天赋来自守护天使。

我本人更愿意总结为他有着魔鬼般的技巧但天使般的音乐。了解一位作曲家,最终还要回到他的音乐作品。有一天,希望我们在帕格尼尼的音乐世界里相遇。

—— Crystal Xu

音皇音乐中心弦乐系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