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山东省济南市政府近日出台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建立以审批监管联动、事权履职联动、部门执法联动、监管评估联动、响应惩戒联动、协同共治联动为重点内容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筑牢事中事后监管防线?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筑牢事中事后监管防线(济南着力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筑牢事中事后监管防线

本报讯 山东省济南市政府近日出台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建立以审批监管联动、事权履职联动、部门执法联动、监管评估联动、响应惩戒联动、协同共治联动为重点内容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审批监管联动。对审管一体事项,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审批、主管部门负责履行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对审管分离事项,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审批部门对审管分离事项的审批行为、审批过程和审批结果负责,对于采取虚假承诺或违背承诺取得审批的,由审批部门负责处置,主管部门负责后续监管,建立审管互通共享和信息双向反馈机制。对取消行政审批、审批改为备案的事项,主管部门按照“证照分离”改革要求履行监管职责,杜绝出现监管空白。

事权履职联动。该市健全监管工作联动和履职协调机制,推进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破解部门监管职责不清、边界不清等问题。

部门执法联动。建立综合监管机制,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案件移转、情况通报和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完善行政处罚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除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外,原则上所有日常涉企行政检查均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进行。整合相同或相近行业监管事项,科学确定参与部门,实行以“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专项整治联查”的日常监管模式,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

监管评估联动。建立监管预警机制,加强对风险较高、无安全指标或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及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的行业、领域、市场、产品的风险跟踪预警。加强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规律研究与评估,量身制定监管规则和标准。严格落实精准执法、预警提示、容缺执法、柔性执法等措施,规范监管行为。推进重点领域监管,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严格监管,引导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响应惩戒联动。加快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实行信用承诺制度,推行“信用 政务服务”“信用 行政监管”等,实施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使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同时,健全信用修复、异议申诉等机制。

协同共治联动。强化市场主体责任,提升行业自治水平,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吹哨人”、内部举报人等制度,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秩序治理,加快构建市场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社会共治格局。

专家指出,济南市建立事中事后联动监管体系,在许多方面有所创新。一是抓住审管分离要义。针对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进一步厘清监管与审批的关系,做到放开准入与严格监管相结合,强化职能部门监管责任,推动各部门和层级联动。二是注重市场主体感受。把市场主体的感受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判断依据,从市场主体对监管的感受度、满意度出发,定位事中事后监管的着力方向,按照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对标国际最高标准,通过监管制度的创新,倒逼政府职能转变。三是加快监管流程再造。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监管原则,确定行政机关进行市场监管必须遵从的基础性原则。

□胡艺萌

来源: 中国市场监管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