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赏析(六)诗人在发出,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怎么讽刺一个装清高的人怎么样分辨一个人是不是假清高?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怎么讽刺一个装清高的人?怎么样分辨一个人是不是假清高

怎么讽刺一个装清高的人怎么样分辨一个人是不是假清高

春江花月夜赏析(六)

诗人在发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的宇宙之问之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人并没有像其他诗人一样只停留在“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这个层面,单纯的感叹人生短暂,而是更为积极的想到如果人拥有着一种“心”,便可以在看透一切之后觉悟。

而这样觉悟的人每个时代都会有。中国人之所以能够屹立世界千年而不倒,成为所有的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从古老走向现代,又在现代国家竞争中逐渐走向强大,就是因为中国人拥有这样的觉悟。

一代一代薪火相传,未曾断绝。看似容易,实则惊心动魄。但是只要有这样的精神进行传承,那么中国就总是会出现拥有这种伟大精神的下一代。

所以不管月亮在未来等到到的是谁,只要是觉悟的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会像长江流水一样,绵延不绝。

这种精神到底是什么?

其实是一种务实的精神,这种务实并不是通常人们理解的只一味地闷头干活,所谓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因为不思考的勤奋其实是一种懒惰。而是边思考边干,边干边思考。

人类认识世界无非两种方式:一种通过知识,一种通过实践。即我们经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很多人之所以知道了很多道理,还觉得自己过不好一生,其实原因非常简单。

这些人大部分都只停留下思考我该怎么办,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想法之中,并没有付诸实践。

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经过实践验证的道理,就是错误的道理,而用错误的道理指导自己的一生,那么必然不会过得很好。

所以中国的务实精神是指汲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华,抚慰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可以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片净土,安放我们的心灵。同时又取马列毛思想中的科学精神,通过脚踏实地的实践来解决生活中具体遇到的问题。

所谓: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和女人的一个情字。

所以诗人在感慨完人生的三个境界,又发出宇宙之问之后,开始了想念自己的情人,于是写下了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一个人旅行的体会,我记得我08天刚刚高考完之后,选择一个人奔赴四川,那时候刚刚经历了汶川大地震,我怀着去当一名志愿者的心愿踏上了西行之路。

到了成都以后,去东城根上街找到当时成都市共青团的所在地。说明来意,共青团的领导说你还是回去吧,现在已经六月中旬了,震区的救灾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现在要开始重建了,你一个娃娃能干啥子。

然后就很尴尬,没有当成志愿者,我就带着郁闷的心情选择坐船从重庆到武昌。

在行船驶入瞿塘峡的时候,近距离见到夔门。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能够真切的体会到什么是“剑阁天下险,夔门天下雄”。

这样雄壮的景色会让人忘记了一切的郁闷,同时会有一种强烈的想要分享的欲望。

而当时我是一个人,身边并没有家人和朋友去分享这份奇景。这个时候就会升起一种特别思念之情。

我相信,张若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当他看到江上的美景,感慨万千之后,他一定也有一种特别想要找人倾诉和分享的欲望。

可惜此时的诗人也只是一名独行游子,于是他想起了他的情人。

他思念着情人,也幻想着情人思念着他,每天站在楼上望着月亮,等待着他的归来。

诗人虽然也很想念情人,但是也许诗人还有工作没有完成,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回家守护着情人。诗人很感伤,又想安慰情人或者是安慰自己,就说虽然我们两个距离非常遥远,但是我们可以欣赏同一个月亮,虽然我不能陪在你的身边,那就让月色代替我陪伴你一段时间吧。

古人真他妈浪漫!

我们经常说儒家的思想过于禁锢人性,其实那是明清之后对儒家思想进行的阉割。很多人诟病宋明理学,但是其实大多数人都不清楚什么是理学,因为压根就没读过理学方面书。只是听过一句“存天理,灭人欲”,就觉得礼教杀人,为了理想不近人情,这其实是我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反复强调的无知者的傲慢。

什么是天理,什么又是人欲。灭掉人欲就是消灭人的一切欲望吗?如果读书读到这个程度,那确实是读成书呆子了。

因为人活着就要有欲望,而欲望并不是可耻的,男人喜欢女人,女人喜欢男人,这是人的天性,这有什么可耻的呢?

饿了我们就要吃东西,冷了我们就要穿衣服,困了我们就要睡觉。这不是很正常的欲望吗?

谁也不能做到不吃不喝,不拉不撒,因为这样做会要了自己的命。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这些普通人都能明白,为啥古代的先贤不明白呢?

谁说先贤不明白?是我们当代人没有读懂古人,因为存天理,灭人欲,根本就不是让人消灭一切的欲望,而是让人不要放纵欲望,把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什么是天理?一夫一妻就是天理。什么是人欲?三妻四妾就是人欲。

什么是天理?吃饱穿暖就是天理。什么是人欲?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就是人欲。

这是我在这标新立异,替古人新解吗?

不是啊,古书里原文人家就是这么写的啊!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

为什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也和其他宫体诗一样,描写男女的思念之情,也有哀伤之情,却要被后世的诗词鉴赏家评价为孤绝橫篇。

因为张若虚在表达的是正常的感情,描写的是只要是人就应该有的感情。

很多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也读了一些书的人,感觉自己超越了人性,看透了人生,觉得小情小爱,吃饭,工作,买房子都是很俗气的事情。自己比较清高,不屑于做这些俗事,不屑于和这些俗人打交道,以为智者都是孤独的。

这其实非常的可笑,也非常的愚蠢,因为这些人很明显并没有读懂人生。

这些执着于理想人生,完全不接地气的人和那些执着于金钱,权力,名声的人其实是一样的。

他们并没有看懂生活,他们只是困在了生活之中。

诗人并不那样虚伪和清高,诗人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即使跨越千年,我们读到之后依然能被他感动,因为这是一种真诚的思念。

诗人虽然浪漫,虽然也能明白人生短暂,终归虚无,但是诗人依然选择热情地拥抱生活,他对待生活充满了真诚。

他不仅思念他的情人,他还关心他自己,所以他写下了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我们是要有伟大的理想,我们也应该照顾好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但是我们不能忘了我们还有自己需要关心。

我们既不能完全地只关心自己,只关注世俗的生活,我们也不能舍弃一切去追求虚无的理想,不接地气的活着。

正确的生活态度是找到一个平衡点。

其实就是儒家告诉我们的中庸,很多人都觉得中庸就是和稀泥,就是装老好人,混淆是非,稀里糊涂的生活。

额,这不是中庸,这其实是乡愿。

孔子将人分成四类,一类是骄傲轻狂的人,但是孔子并没有觉得狂者就一无是处,相反孔子认为人狂一点儿是好的,因为“狂者,进取也”。

狂的人一般都是努力进取的,我们看到身边有点小骄傲的人通常都有些过人之处。

另一类是认死理死脑筋的人,孔子觉得这样的人也还行,因为“狷者,有所不为也”。

就是这种认死理的人往往都很有原则,就像电视剧《历史的天空》中的张普景,姜大牙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张原则,这种人其实就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但是他们虽然固执,却很有底线,有些事他们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第三类就是中庸了,孔子认为中庸是人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了,所以孔子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中庸已经是人能达到的极致了,但是老百姓能做到的太少了。

为啥呢?因为中庸很难。需要像张若虚这样经历了,也看懂了人生的三个层次,思考清楚宇宙的终极问题之后再踏实地回到生活中来。

有几个人能做到?

表面看上去和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内心的丰富以及对具体事情的解决能力,完全不同。

就像一个著名的故事:

一个渔夫和一个富翁,在海边的对话

富翁问渔夫,你为啥不趁着好天气多打点鱼,多赚点钱呢,这样你就可以早点退休了呀。

渔夫问富翁你赚那么多钱为了啥呢?富翁回答,我为了老了之后可以安心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

渔夫说,我现在不就过着这样的生活吗?

乍一看,好像渔夫很有智慧,其实这就是停留在虚伪和清高层面的虚无的智慧。

因为富翁努力了一生,他躺在沙滩上看到的景色和渔夫注定不同。

就像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到底有多美,道理都是相通的。

而最可怕的人还不是执着于欲望和执着于理想的人,而是什么呢?

是孔子说的第四类人,就是乡愿,孔子最有名的教育理念就是“有教无类”,但是孔子明确说明有一种人他不教,什么人呢?

就是乡愿的人,为啥呢?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

很多人把好吃懒做美其名曰佛系,很多人把出轨滥交,叫做个性解放,很多人并没有很努力然后就把自己竞争失败归结于社会的不公平,很多人压榨别人却又要告诉别人这是你的福报,很多人告诉我们人间不值得,然后自己拼命地上综艺圈钱。这些人说的道理,很多人都愿意相信,因为他们迎合了人性中的欲望那一面。

这样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博学,很清高,很有能力,其实他们都是“德之贼”而已。

德之贼为啥这么让孔子厌恶,因为狂狷的人,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而乡愿的人把自己隐藏得很好,甚至会让人觉得他们就代表了中庸。

所以孔子不允许这样的人进自己的课堂。

张若虚明显不是这样的人,他通透而又真诚。值得我们亲近。

终于写完了,可把我给累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