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方差但不知道均值的置信区间:大外夜读两点之间(1)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已是人人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原理,但究其“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若从现实生活出发,似乎可以有另一种解释。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德国有个叫亨利·谢里曼的商人,幼年时深深迷恋《荷马史诗》,并暗下决心,一旦他有了足够的收入,就投身于考古研究。

谢里曼很清楚进行考古研究是需要很多钱的,而自己的家境却十分贫寒,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没有“直线“可走,他决定走“曲线“。

于是,从12岁起,谢里曼就自己挣钱谋生,先后做过学徒、售货员、银行信差,后来在俄罗斯开了一家私人的商务办事处。

但谢里曼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理想。利用业余时间,他自修了古代希腊语,并通过穿梭于各国之间的商务活动,学会了多门欧洲语言,这些都为日后“奇迹”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多年以后,谢里曼终于积攒了一大笔钱,他开始把时间和钱财都花在追求儿时的理想上。

谢里曼坚信,通过发掘,一定能够找到《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所描述的城市和古战场。1870年,他开始在特洛伊挖掘。不出几年,他就发掘了九座 城市,并最终挖到了两座爱琴海古城:迈锡尼和梯林斯;这样,歇业商人谢里曼就成了发现爱琴文明的第一人,其发现在世界文明史中有重要意义。

此时,人们才明白为什么谢里曼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去赚钱,因为像许多事业一样,考古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需要衣食无忧的心态。

知道方差但不知道均值的置信区间:大外夜读两点之间(2)

在人生之路上,遇到障碍是难免的,有的人会停下来抱怨;有的人会躺倒不干;有的人会拼命与障碍搏斗;而有的人则会选择绕行,即使是没有其他的路,也会冷静地思考对策,从中找到缝隙或等待穿越的机会。

平面上,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时候却是“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初中时有个女生,学校各项活动都积极参加,总是保持高涨的情绪状态,很喜欢表现自己。按理说老师同学应该会很喜欢这样的同学,但恰恰相反,在入学之初的了解阶段过后,老师渐渐对她失去了重视,同学也不是很喜欢与她交往。

起初我以为是因为大家只是单纯不喜欢爱现又不具备实力的人,后来发现,她无论做什么,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说难听点,太功利了,总想着走捷径,参加活动为了让别人记住自己,而自己本身没有胜任本职的能力,空有对事情做好之后对自己所得的设想,没有对如何做好事情本身的规划,不懂得“曲线救国”,最终名利双失。

几年前,妈妈同事家的哥哥面临考研的压力,据说每天焦灼不堪,闭门不出。音讯全无许多天之后他突然来找我,说是要跟我借几本“励志书“。说实话,刚一听到“励志书”这种说法的时候我有些茫然,而后脑海中浮现的是诸如《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种经典浅显又能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名篇,可他却摆摆手道“不,就是那种鸡汤,最好是直接骂我去学习或者让我看完能重拾自信的鸡汤”。我哑然,因为作为准研究生的他已经近乎学术型人才,居然对读书这种渗透性改变思想意识的事情求效求快,而我也只能在摇头谢绝的同时’对此惋惜喟叹。

知道方差但不知道均值的置信区间:大外夜读两点之间(3)

世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障碍,有的只是不同的心态,不同的途径。人有的时候应该像水一样前进,如果前面是座山,就绕过去;如果前面是平原,就漫过去;如果前面是张网,便渗过去;如果前面是道闸门,就停下来,等待时机。

捷径虽然直接,但难遇难求,只要不停前进,曲径亦能通幽。

知道方差但不知道均值的置信区间:大外夜读两点之间(4)

文字|杜一诺

编辑|李美琳

审核|曾子烨

图片|融媒体中心摄影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