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村感受时光的味道(百年村落月亮地村唤醒乡愁)(1)

月亮地村村貌

历史古村感受时光的味道(百年村落月亮地村唤醒乡愁)(2)

村民们用传统手法烤制的大馍馍。

历史古村感受时光的味道(百年村落月亮地村唤醒乡愁)(3)

月亮地村小广场

历史古村感受时光的味道(百年村落月亮地村唤醒乡愁)(4)

月亮地村的观景台

新疆晨报讯(文/记者 李雯 图/记者张奥 视频/记者张奥 李雯)“这个风干馍馍又酥又香,和小时候奶奶做的味道一模一样,30多年了我就惦记这一口,今天终于吃到了,说实话特别感动,让我一秒回到童年。”9月4日,乌鲁木齐市的游客李雪来到木垒县英格堡乡游玩,在被誉为“乡愁福地”的月亮地村,一块普通的风干馍馍唤醒了她的怀旧情感,也让内心汹涌多年的乡愁找到了寄托。

和李雪一样,很多游客从小在农村长大,毕业后在城市成家立业,心中总有一缕乡愁难以割舍。月亮地村始建于清末民初,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是集传统民居、民俗、手工艺、自然景观文化为一体的中国传统村落,也是木垒县汉文化保存最完整的传统村落之一,村里至今保留着百余年前的“全框架木结构”拔廊房建筑群和传统民俗,散发着穿越时空的文化气息,是众多游客脑海里完美的“梦中老家”。

陕甘风民宿吸引游客

走进月亮地村,黄黏土墙的土坯房,青色的石板路、古色古香的拔廊房、高耸斑驳的“年轮”雕塑接连映入眼帘,美丽乡愁正在成为富农的新起点,古朴的村落焕发出新生机。

历史古村感受时光的味道(百年村落月亮地村唤醒乡愁)(5)

月亮地村的农家大院

“近年来,木垒县政府陆续在村里投入3000多万元,将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与改善村民生活及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具有浓厚乡土文化传承的古朴村庄景区,月亮地村成为集文化体验、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英格堡乡党委书记冯锦年说,目前全村已有32家农户开办集餐饮和住宿为一体的陕甘风民宿。

44岁的胡建刚曾经在乌鲁木齐开了十多年饭馆,今年听闻村里号召村民发展特色餐饮,赶回来开办了蓝月亮客栈,他最拿手的土鸡焖饼、羊肉焖饼成为游客必点的招牌菜。

“政府给开办农家乐的村民每户补贴6万元,这么好的政策我要抓住机遇,于是马上回来装修了村里的老房子,今年7月正式营业,旅游高峰期日接待量达50多人,比我之前在城市的生意火。”胡建刚乐呵呵地说,最近两个月的营业额达到6万多元,实现了在家门口致富。

陕甘风民宿的房屋以拔廊房为主,保持着老房子的原貌和格局,青瓦、黄黏土墙、木栅栏院墙,体现出浓浓的陕甘建筑风格,而走进房内却是一派现代气息,网络通讯、供排水、水冲式卫生间、淋浴设施、标准化厨房一应俱全。

村民闫向福家有一栋100多年历史的老屋,经过一番装修,虽然外表和其他房屋别无二致,但因为历史悠久,成为游客争抢居住的“古董房屋”。

闫向福说:“这是祖辈留下来的房子,木头烂了换木头,墙破了补墙,一百年来几代人修修补补把这座百年老屋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没想到成了最受欢迎的房子。”现在,老房前挂起了金黄的玉米棒子和红辣椒,窗台上的三角梅开得正旺,院子里一畦畦青菜、小葱透着喜人的绿意,美景相互掩映,古色古香中透着小清新。

小山沟里的农产品火了

月亮地村特色民宿和美食不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也让小山沟里的农产品跟着火了起来,风干馍馍、辣皮子、手工麻油、熊猫豆、手工陈醋、土鸡蛋都成了游客眼里的“香饽饽”。来自昌吉的游客薛伟兵买了一大瓶陈醋:“我老家就是甘肃武威的,听朋友说这里有陕甘风格的民宿,来了以后没让我失望,有一种回到甘肃的错觉。这陈醋是老手艺人手工酿造的,比工厂生产的要香,这土特产是‘带得走的乡愁’,我要带些回去给我的老乡尝尝。”

历史古村感受时光的味道(百年村落月亮地村唤醒乡愁)(6)

村史馆陈列的烧火用的老风箱

历史古村感受时光的味道(百年村落月亮地村唤醒乡愁)(7)

村史馆陈列的老油灯

历史古村感受时光的味道(百年村落月亮地村唤醒乡愁)(8)

村史馆

村史馆有400多件老物件

村史馆里面存放着很多“上了岁数的宝贝”,开馆后成了人们寄放乡愁的绝佳地。馆内收藏着村民自发捐赠的400多件老物件。手工皮靴、石磨盘、木头播种机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脚踏钢琴、琉璃马灯、留声机诉说着村民对生活的热爱。木垒县居民王军特意带女儿来参观村史馆:“看到这些老物件,让我想起了小时侯的生活,想起了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带孩子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让她了解一些传统文化。”

日暮时分,一排排红灯笼照亮村庄,游客陆续来到村里留宿,客栈炊烟袅袅,招牌菜摆上餐桌。戏台也热闹起来,村里自发组成的表演队唱一曲眉户戏、吼一嗓子秦腔,二胡的忧伤伴着一声怒吼的秦腔,回荡在村子的每个角落。在丰富游客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艺术瑰宝得到传承和发扬。

【晨报爆料热线:0991-8801111】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