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机场和绵阳高铁站(三个高铁站一个国际机场)(1)

南方的城市沿江发展,北方的城市沿路发展。

但绵阳,似乎对江的利用率并不强,大的交通格局指向哪里,城市的重心就向哪里倾斜;大的产业布局指向哪里,城市发展的方向就指向哪里!

从建国之初到80年代末,绵阳虽然有着全国最大专(地)区的荣光,但毕竟是农耕社会,城市的空间并不大。城市的繁荣以迎宾路和跃进路一带为甚。

绵阳机场和绵阳高铁站(三个高铁站一个国际机场)(2)

绵阳迎宾路老火车站 ,1953年建设,1955年投用

迎宾路的尽头是绵阳火车站,川西北地区的人要见到外面的世界,都要到迎宾路来打涌堂,坐火车;跃进路是三线建设的重点,绵阳工业的起点,早晚高峰,跃进人流如潮,满城都是长虹工衣在飘。

绵阳机场和绵阳高铁站(三个高铁站一个国际机场)(3)

曾经闻名全国的跃进路4号长虹机器厂

80年代后期,拆(地)区建市后不久的绵阳开始撑杆起跳,一手做强产业经济,一手做大城市经济,将火车站向西移,建在花园片区,城市版图由此扩大。

绵阳机场和绵阳高铁站(三个高铁站一个国际机场)(4)

绵阳火车总站广场

到了90年代,又将长虹的大本营西迁,由此引出一个国家级高新区。

现在,绵阳的产业重心,特别是以电子信息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重心,向西布局,都是长虹打下的基础,这就是群聚效应。

绵阳向西,还起于90年代让绵阳主政者深思的一个小插曲。外商从成都过来考察长虹,结果汽车陷在德阳黄许大桥一带,耽搁了4个小时才到绵阳。

绵阳机场和绵阳高铁站(三个高铁站一个国际机场)(5)

完成历史使命的长虹家电城

绵阳要发展,必须加大西进的力度,既是为了接受成都的辐射,也是打开通向外界的窗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国家部委,还是外商投资,都必须经过成都,再到绵阳。

于是,绵阳的第一条高速,是成绵高速,5.12地震后又修了复线;高新区的版图,从规划的30公里,扩张到105公里,还有园艺新城、安县撤县设区,乃至科技城新区,都是西进、西进、再西进!

这里面,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更有地缘因素。一个省会城市,必然占据了全省最全最优的资源,绵阳不主动分得成都的一杯羹,咋行?

绵阳机场和绵阳高铁站(三个高铁站一个国际机场)(6)

绵阳高铁西站—安州雎水站效果图

比如成兰铁路经过安州,于是就有了绵阳第二个火车站,安州雎水站,也就是高铁西站。

绵阳机场和绵阳高铁站(三个高铁站一个国际机场)(7)

万事万物,总是向阳而生。

南,就是阳,是最美好的方向,中国的城市,绵阳、德阳、资阳、洛阳、南阳、揭阳、衡阳,多得不可胜数,都带“阳”字。

南方的经济,总比北方发达,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连开发商都懂得用这样的广告词吸引购房者:城市向南,生活向上。

绵阳机场和绵阳高铁站(三个高铁站一个国际机场)(8)

绵阳经开区

绵阳向南,1997年建南郊机场就埋下了伏笔。

2000年,南郊机场通航,绵阳经开区也就应运而生(刚开始叫南郊工业园)。

绵阳机场和绵阳高铁站(三个高铁站一个国际机场)(9)

绵阳南郊机场

当然,绵阳向南并没有向西那么一路高歌势如破竹。

主要是向南的城市带不发达,离重庆太远,导致交通建设落后。

绵阳改变这一格局,从最初的绵遂高速到绵阳绕城高速南环线,再到二环路闭环,新一环路南延东延,乃至省道205线绕城段建成,整整花了20年时间!

从产业布局上,绵阳也在努力。

2012年,将经开区和农科区合并,升级建成国家级经开区;

2017年起,长虹产业再次外迁,基地一分为二,黑电系产业外迁高新区河边镇和安州区,白电系产业就搬到经开区;

绵阳机场和绵阳高铁站(三个高铁站一个国际机场)(10)

绵阳京东方

随后,绵阳招大引强的双璧,京东方放在河边,惠科就放在城南涪城的临港经济发展区。

代表国家战略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给城南大发展、大腾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绵阳机场和绵阳高铁站(三个高铁站一个国际机场)(11)

绵阳惠科

绵阳必须打开通江达海的战略通道,必须主动接受和引入成渝两个超级城市带来的双重辐射效应和交流效应。

于是,联手兄弟城市,不遗余力地争取绵遂内铁路。到目前看来,这条铁路已经铁板钉钉,进入开工倒计时。

绵遂内铁路,是绵泸铁路的一部分,建成后,将绵阳、泸州、宜宾等区域中心城市联系在一起,这是四川培养经济副中心的重要举措。

绵阳机场和绵阳高铁站(三个高铁站一个国际机场)(12)

这对绵阳来说,不仅是划时代意义的交通格局的巨变,也让绵阳的区位优势得到了脱胎换骨般地提升。

绵遂内一开工,新兰渝铁路的走向也就尘埃落定。只需修遂渝段就形成了。从重庆到遂宁再到绵阳,与成兰铁路并轨,就是兰渝铁路。

以后,绵阳到东南沿海就有两条通道,一条是绵遂渝,一条是绵遂内宜。选址在吴家杨家一带(按相关规定,恕虎眼只能透露到这里)的绵阳南站,将承担着绵遂内泸宜、绵遂渝、兰渝、成兰铁路以及新的国际机场的客流。

绵阳机场和绵阳高铁站(三个高铁站一个国际机场)(13)

这个高铁站的规模,肯定比现有的总站宏大得多,对绵阳经济建设和城市格局的改变,也将具有里程碑意义。所以,涪城区已经在提早谋划高铁商务区建设。

绵阳机场和绵阳高铁站(三个高铁站一个国际机场)(14)

绵阳高铁南站概念性意境图

绵阳机场建设,规划的是按扩建、迁建两步走。十四·五期间的任务是建成南郊机场T2航站楼,开展机迁建前期研究。绵阳新机场,定位为成渝地区千万级国际机场和航空次枢纽。

有读者朋友问,既然要修新机场,干嘛还要在旧机场修T2航站楼?

绵阳机场和绵阳高铁站(三个高铁站一个国际机场)(15)

南郊机场T2航站楼效果图

2019年,南郊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已经达到415万人次,属于超负荷运转,扩建航站楼,开通国际航班势在必行。

新的国际机场要在2027年才能报建(按相关规定旧机场必须满够30年,之前,南郊机场有一张规划图已说明),正式动工的话,可能要等到2030年前后,建设期再用个5年,也就是说,新机场或许要到2035年才能投入使用。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这14年,完全有必要建一个T2航站楼来投入使用,努力做大做强绵阳机场,有效衔接好一个千万级国际机场的到来。

到那个时候,绵阳已建成“300平方公里,300万城市人口”的国家I型大城市,一个千万级的国际机场,已是标配。

相关推文:千万级机场、山地轨道、国际铁路港,绵阳交通继续开挂!

绵阳机场和绵阳高铁站(三个高铁站一个国际机场)(16)

绵阳国际机场概念性意境图

新的国际机场选址那里,仍然是在大城南,而且继续向南(按相关规定,恕虎眼只能说到这里了)。

未来的大城南有多大?不只是国家级绵阳经开区、涪城区和游仙的高新区南区,还有一个大三台。

绵阳机场和绵阳高铁站(三个高铁站一个国际机场)(17)

图片来源:川观新闻

最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出台,归根结底就是要在西部形成一个高水平发展的增长极,也是在大变局的背景下形成“双循环”的战略大后方。

绵阳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做大城南,也是与大城西形成联动效应,这也是绵阳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循环”。

当然,需要声明一点,城西城南是绵阳城市的主攻方向,并不代表城北不发展了。绵江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只是其发展任务没有城南城西这么繁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