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耒是北宋著名诗人,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虽然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不如秦观和黄庭坚,但依然值得后世称道。张耒曾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和张籍的创作风格,平淡自然,多有婉转达远之作,胜过黄庭坚的一些晦涩雕琢的诗歌。

诗人主张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不过也正因为这样的特点,使得张耒的一些作品缺乏深度,有点粗而不密。不过诗人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下面介绍张耒鲜为人知的七律,描绘了清新美丽的大自然,彰显出悠然情怀。

张慧七律 张耒鲜为人知的七律(1)

屋东

北宋:张耒

苍鸠呼雨屋东啼,麦穗初长燕子飞。

竹里人家鸡犬静,水边官舍吏民稀。

溪声夜涨寒通枕,山色朝晴翠染衣。

赖有西邻好诗句,赓酬终日自忘饥。

张慧七律 张耒鲜为人知的七律(2)

张耒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曾当过县令,也喜欢诗词。张耒从小耳濡目染,为他今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他20岁就被宋神宗亲策 为进士,又受到王安石的提携,仕途初期非常顺利。

不过张耒为人耿直,加上家眷众多,所以后半生日子一直比较拮据,甚至有时不得不靠亲朋接济。这首诗就是作者在河南担任县尉时创作的,抒写了一种恬静的心情。

张慧七律 张耒鲜为人知的七律(3)

诗人博学多才,担任一个小吏实在是大材小用。他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依然有很长时间都得不到晋升。每日他处理完手头事务,都还剩下很多时间,于是就开始看书写作,还和当地的乡亲们交朋友。久而久之,大家受其影响,也跃跃欲试地写点诗歌作品,一首《屋东》就是反映乡村生活的出色作品。

首联就细腻地描绘了身边的自然景象,“苍鸠呼雨屋东啼,麦穗初长燕子飞。”苍鹰和鸠鸟在房屋东侧的空中盘旋啼鸣,预示着大雨即将来临;小麦刚抽出穗子,燕子也正在南飞。“啼、飞”二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令人如临其境。

张慧七律 张耒鲜为人知的七律(4)

接下来诗人又将视线从远处拉近,“竹里人家鸡犬静,水边官舍吏民稀。”一边是百姓人家宁静的生活,一边是官舍中清闲的氛围,诗人只用寥寥14字,就彰显出一种和谐、安宁的生活。

“鸡犬静、吏民稀”,选择了两种典型的画面,既反映出安居乐业的环境,也彰显出诗人悠闲恬静的生活状态。无论世事沧桑,也不管其他地方如何喧嚣,诗人在此总算可以暂时心安。

张慧七律 张耒鲜为人知的七律(5)

颈联更从多个角度写景,“溪声夜涨寒通枕,山色朝晴翠染衣。”出句描写夜间所闻所感,表现出夜间溪面猛涨之时,山村的静谧清寒之美。对句抒写清晨所见,刻画了雨后天晴之后,山村里的清朗翠碧。

作者非常善于从听觉、视觉等多角度写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宁静舒畅的心境。诗人有时候辗转不眠,也会独自出门散心。他仰望星空,古今变换仿佛天上的流星;再俯瞰大地,曾经的风流人物,就像这奔流的溪水一去不回,如何不令人慨叹!

张慧七律 张耒鲜为人知的七律(6)

乡村虽然不如城市繁华热闹,但此处却很适合喜欢宁静的诗人居住。最后两句更表现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赖有西邻好诗句,赓酬终日自忘饥。”诗人本处于闲静的环境中,但因西面有位能写好诗的邻居,却忙得他连饭也忘记吃了。赓酬,指以诗歌与人相赠答。

诗人曾经多年寒窗苦读,只为建功立业、衣锦还乡。如今虽然小有所成,但离自己的梦想还是距离太远。不过张耒天性比较豁达,不似秦观多愁善感,所以才能在薄凉的人世间自得其乐。

张慧七律 张耒鲜为人知的七律(7)

张耒的这首七律描写了清新美丽的自然景象,也表现了诗人闲居生活之悠然自得。作者通过“苍鸠、燕子、溪声、山色”等意象的塑造,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乡村画面,也彰显了诗人超凡脱俗的雅趣。

每当傍晚时分,夕阳西照、明月初升,柔风细细、炊烟袅袅。诗人或散步在田间地头,或流连于竹林溪边,满是朴素平凡的人间气息,不用在意太多的烦心事情,虽然不免有些清贫,却落得闲适逍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