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战车
车来车往,车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丰富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内容,还融入到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中,车承载着时代的变迁,它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也可能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而据史料记载我国是第一个制造车的国家,驭车在我国古代贵族群体中甚至成了一种很流行的运动。
从战争利器走向体育运动《太平御览.车部》中有记载“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意思是说车是黄帝制造出的,所以叫他轩辕氏。这便是我国第一辆车和轩辕氏的由来,这时候的车主要用途还是拖运物品,在这之前,人们的生活出行,搬运物品全部依靠双手双脚。车的发明不仅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同时也促进了道路的开拓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到了尧舜时期便开始注重车舆礼服,《书.舜典》中记载:“明试以功,车服以庸。”主要是用车服来奖赏那些有实际政绩的官员。至于夏代,奚仲发明了两轮马车,车由车箱、车架、车轴组成,这一发明使得出行更加方便,君主认为他造车有功,便为他设立了“车正”的官职,也称车服大夫,从此有了正式掌管车服诸事的官员。而周朝,车开始用于战争,《书》中说到:“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与牧野,作《牧誓》。”周武王在牧野之战时,用了三百辆兵车,征集了三百勇士在牧野作战,这时候车不仅用来拖运奖赏,也开始用于战争,说明此时的车的制造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车舆礼服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车开始广泛用于战争。《左传》中记载到:“戒尔车乘,敬尔事君! ”“晋车七百乘” “及甲车四百八十乘”从中不难看出那时候已用“乘”来度量军队的车辆,且兵车的数量不少,兵车的多寡也象征着国力的强弱。而车辆用于战争则对将士们的驾驭车辆的能力要求更高,人们对驭车也逐渐重视起来。汉朝之后的人们则更加注重驭车,更加追求车辆的材质和外观,变成一项体育运动。
我国古代对驭车的重视在夏商周时期,车服礼仪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周朝还是中国古代贵族体系的开端,周代的官学要求便是要求学生学习六艺经传。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就包括御,御指的就是指驾驶马车的技术。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时代动荡,战争频繁,将士行军打仗时需要用到战车,而战车皆以马车为主,打仗时车又行驶的极快,对于车的驾驭能力要求就更高了,为了开疆拓土,每个诸侯国都极重视兵车的驾驭能力。
《穀梁传》中记载:“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爱民也。”用兵车打仗,不大量征用士兵,这甚至是一种爱民的体现。而那个时期贵族也很痴迷与驭车运动,贵族驾驭马车则讲究五御技术,五御即“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意思就是驾车出行时车声要和挂在车上的鸾铃声相互呼应,车沿着水岸驰行不会坠入水中,路过君主时要注重行车礼仪,通过衢道时要行驶自如,乘车巡狩时需要从猎物的左边捕获。
这便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男子驾驭车辆所要学习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不仅需要练习如何把车辆驾驶好,还需要注重行车时是否美观,是否符合礼节的要求。春秋战国之后,秦始皇一统六国,疆域扩张,地理范围不再局限于狭小的中原地区,地形地貌也变得更加的多样化,战车也难以运用到地形复杂的地区,而骑兵灵活性的特点更加适合秦以后的朝代,战车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即便如此,驭车运动依旧像春秋战国时期一样,受到贵族们的喜爱。
“F4”大赛兴起:贵族驭车风生水起1、驭车运动在贵族中兴起的缘由
上文提到,尧舜时期讲究“车服以庸”,用车服来奖励那些有实际政绩的官员,这种奖赏制度一直影响着古代社会,这就为贵族驭车运动的兴起埋下了基础。尧舜时期政治制度虽为禅让制,这种制度看似民主,却是在部落显贵的家族中进行的。夏商周一直到春秋战国都属于奴隶制社会,奴隶制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私有制的出现,出现了剥削与被剥削两种相对立的阶级,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几乎都是被剥削阶级,贫富分化更加严重,部分贵族更加追求物质享受。
到秦汉以后,奴隶制社会结束,中央集权制的开始,皇帝贵族地位越来越尊贵,平民百姓地位越来越低下,阶级分化更加严重。而车又是统治者,集权者给与贵族或者官员的奖赏,久而久之,车便成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在权力社会中,贵族纷纷通过驭车来彰显自己的地位财力。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西周开始实行礼乐制度,讲究克己复礼,对于礼仪规范要求更高,车的把控也更加的严格,哪些阶层可以乘车出行,哪些阶层只能徒步,都有了明确的要求。
贵族驭车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也仍然如此,孔子先祖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祖上也皆为贵族,到孔子时,家族没落,家境清贫,他周游列国时,条件十分艰苦,但出行依然乘坐马车,《论语》中记载“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即便是弟子颜渊途中死去,颜路请求孔子用车驾为颜渊换取棺椁,孔子也是以“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的理由拒绝了,意思就是说我当了士大夫以后,就不可以再徒步行走了。在这之前,孔子自己儿子孔鲤去世时,孔子也没有以车换棺椁。由此可见,礼乐制度和车的身份象征使得驭车运动在只能贵族中兴起。
2、贵族专属,逐渐变成攀比玩物
由于战争需要驾驭车马,经历过行军打仗的一些贵族逐渐掌握了高难度的马车驾驭技术,以驾车技术为比拼的驭车运动便在贵族中流行开来,驭车运动对于马和车的要求都很高。首先马要挑选毛色鲜亮,体型俊美的马,由于比赛中还考验马的耐力,体力,灵活性,所以还要挑选各个方面机能都达标的马儿。其次,便是车厢,车厢要精致华美,而等级不同的贵族所用的车厢也不同。
《后汉书》中有云“诸侯,倚虎伏鹿,灵文画辀,轓吉阳筩,朱鹿班轮文,飞軨旂旗,九斿降龙。公列侯,倚鹿伏熊,黑轓,朱班轮,鹿文,飞九斿降龙。卿朱两轓,五斿降龙。”诸侯中央官员可用有伏鹿形横轼的车,车厢上有特定的灵文和旌旗,而地方诸侯只能用有伏熊形横轼的车,车厢上也有其特定的花纹。
贵族车型
接下来便是比赛,诸侯贵族们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都会不定时的举办驭车比赛,其中最出名的驭车故事便是赵襄王学御与王子期。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驭马车的技术,没学多久便想着和王子期比赛,比赛时,他换了三次马都没有赢过王子期,便怀疑别人私藏驭车技术没有教授,他说“子之教我御,术为尽也。”其实是赵襄王自己太过于心急,一心只想赢得比赛,没考虑车与马的稳妥配合。也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们对于驾驭车马这一运动的痴迷。
随着人们对于马和车要求的越来越苛刻,挑选的马也越来越健美,车厢更加的舒适奢华。驭车这一项竞技运动逐渐变成了攀比运动,人们不惜耗费更多的精力去寻求良驹,还花费大量的金钱去买名贵的木料和珠宝饰品去打造车厢。周朝还分为玉路,金路和象路,就是车辕及衡端毂头与轭之末分别用美玉,黄金以及象牙来装饰,极尽奢华。
3、驭车运动的没落
人们对于马车的极致追求并没有带来马车生产工艺上的进步,虽然车越来越精美但是仍然解决不了两个木制轮子带来的颠簸问题,人们对于舒适出行的需求促使了轿辇的产生,南北朝时期,人抬的轿辇出现。轿辇与车不一样,轿子是由人抬着,这种高人一等的地位感以及行驶缓慢舒适,很快在贵族阶级中取代了车架。唐代之后,人们大都使用轿子出行,而车驾多用于远行,从此贵族们对车驾的攀比渐渐变成对轿辇的攀比。人们对于驭车也不再那么重视,所以驭车运动越来越少,日渐式微。
轿辇
总结由于我国用车历史悠久,车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有史料记载我国是第一个制造车的国家。车从一开始的用于拖运货物,到用于行军打仗,再到后来车又深入我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之中。六艺经传中的六艺其中一门御便是学习驾车技术,而到春秋战国,御对出行时的声音,驾车技术,驾车狩猎,车驾礼仪的要求更高,更加符合当时盛行的礼仪制度。
由于统治者对车驭的重视,用车来做奖励,车在社会中的地位日渐显现,驭车运动也逐渐在贵族之中兴起,人们从一开始的竞技比拼逐渐变成了后来的财富地位的攀比,驭车运动已失去了一开始以切磋技术为目的的比拼内核,渐渐变成了显示财富地位的工具。随着制车工艺的止步不前,人们难以忍受车驾的颠簸,而轿子的出现使得出行更加舒适,轿辇逐渐代替马车,驭车运动才慢慢消失。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的贵族体育运动“驭车”》
2、《太平御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