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出身名门望族,少年入仕,怀有凌云壮志,很想在政治舞台上大有作为。但是,随着张九龄罢相和李林甫上台的政局变化,王维渐渐对仕途灰心。尤其“安史之乱”后,买下了前朝诗人宋之问的辋川山庄,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上班入朝工作,下班焚香诵经,吃斋念佛,弹琴写诗,很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界。
在辋川,王维春天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秋天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都是传唱千年的警句。那夏天呢,就是这首极富盛名的《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连日积雨,薪火难以点燃,炊烟缓慢升起,做好的粗茶淡饭马上送到村东的田中。广阔的水田上飞舞着点点白鹭,茂密的树林中传来黄莺婉转的歌声。习惯山中的安静,观赏木槿朝开晚谢,常年素食,松树下采摘带露的葵菜。我已经看淡名利,淡出官场,“海鸥”为什么还要来猜疑我呢?写尽隐居的闲情逸致,写尽田园的淡雅恬静。
首联:这是一幅烟火气十足的田家生活图。是诗人山上远观目之所及。下了几天的雨,空气潮湿,柴火难烧,炊烟缓慢上升。一个“迟”真切形象的传神出雨天炊烟之势,还透露着诗人的安逸闲散。与诗人的闲适相对照,是农妇井然有序的忙碌生活:做饭、做菜、送饭菜到村东的田里。
农妇的心情是怡然的,农家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随着农妇送饭到东田,诗人的目光转向了野外,拉开一幅辋川山野夏日画面。
颔联:广阔的水田上白鹭翩飞,茂密的树林里黄鹂歌啭。颜色的鲜亮。白与黄,这是明色,稻田的翠绿,树林的深绿,深浅绿色的搭配,这是隐含着的颜色。白鹭是大鸟,身姿健朗,翩然舒展;黄鹂是小鸟,声音甜美,嘹亮婉转。大与小,动作和声音的组合,互映协调。王维是画家,应了苏东坡“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例证,真是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图,真是一幅世外桃源图。
对仗工整,从视觉到听觉的,配合得宜,这一联很为后世推崇。
但是,唐人李肇见本朝李嘉祐诗集中有“水田飞白鹭,夏目啭黄鹂”的诗句,便讥笑王维“抄袭”李嘉祐。一直到明朝,也没有人能拿出有力的证据证明此事的真假。到了宋代,著名诗词评论家叶梦得给出了答案。叶梦得这样解释:“漠漠”有广阔之意,只有在广阔的水田中,健朗的白鹭才能不受拘束地翩翩飞舞,才能没有局促的感觉;“阴阴”有幽深之意,只有林木深密,黄鹂的声音从枝叶的缝隙中传出,才会宛转悠扬。添加了两个叠词,画面顿然开阔深邃,增加了境界感,很好地渲染了积雨天气的迷蒙色调和气氛。王维不是抄袭了李嘉祐,而是点化了李嘉祐,使原本普通的诗句变成了警句。就像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样,这是革命性的改革。叶梦得的解释让人接受,这桩公安也算尘埃落定。
首联农家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让诗人很是欣羡,颔联的田野风光又让诗人陶醉不已,这些都是诗人欣赏的景象及感受。那么,诗人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引出颈联,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让诗人陶醉,此时的诗人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就是这种生活,具体什么样呢?
幽静的空山中看木槿花开花落,翠绿的松林下采摘带露的的葵菜,这就是诗人的日常生活。木槿的朝开夕落,让诗人悟出人生的短暂;葵菜在古代时,是一种很常吃的蔬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后来,因为口感差,渐渐就少有人食了。葵从重要蔬菜到少有人吃,昨日荣耀,今时暗淡,不就像那炎凉、无常的事态吗?
人生苦短,荣枯不定,既然这样,还有什么可争呢?还是清斋素食,远离喧嚣,坚守本心,宠辱不惊吧!这是诗人的感悟,也是诗人的人生态度。
对于诗人的这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别人怎么看呢?引出尾联:用了一正一反两个典故——“争食”和“海鸥”的故事,告诉那些人:我已经是与世无争,甘守寂寞,你们为什么还怀疑我呢?这“你们”又是谁呢?
在辋川山庄过的是半官半隐的生活,他不是像陶渊明那样挂冠归去,做一个真正的农人。他还在朝为官,只是不热衷而已,并没有和政治完全斩断。所以,有人质疑王维隐居是假象,不想真心脱离政治。所以,王维用两个典故表明心境:我很享受这种“清斋”和“习静”的生活,已无俗念,还怀疑什么呢?
王维这一阶段还写过“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更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完全是一副全然远离政治的姿态,完全是一副融入田园,与山野村人作伴的姿态,这是王维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首诗前两联写诗人静中所见,后两联写诗人的隐居生活。田园风光与幽寂生活相互结合,达到了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风景明丽,生活气息浓厚,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眷爱和超凡脱俗的闲情逸致。
后人有评论:唐人的压卷之作不是崔颢的《黄鹤楼》,不是杜甫的《登高》,而是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称其“空古准今”,还有评论家称:“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是不是压卷之作姑且不论,但说它“意境深邃和风格超迈”,总结的还是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