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与管仲的辅佐是分不开的。管仲是历史上著名的实用主义大师,他深刻洞察人性的弱点,他的用人之术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管仲与鲍叔牙关系表格(管仲深受齐桓公信任)(1)

管鲍之交在历史上很有名,管仲能被齐桓公重用,一展才华,与鲍叔牙的推荐是分不开的,但在管仲临终时,齐桓公问能不能用鲍叔牙为相,管仲却没有推荐鲍叔牙。管仲认为,鲍叔牙虽然与自己交情很好,但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到不像自己(那样正直)的人,便不去接近人家;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一辈子也不能忘记。他不适合为相。

管仲与鲍叔牙关系表格(管仲深受齐桓公信任)(2)

齐桓公又问,那不得已的话,隰朋怎样呢?管仲认为,隰朋的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贤人)追羡不已,对赶不上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常常)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对赶不上自己的人表示同情;他不去过问国政的细枝末节;不去了解事情分外的方面;不刻意去挑人的小毛病。一定要我推荐宰相人选的话,那么隰朋是合适的。

管仲与鲍叔牙关系表格(管仲深受齐桓公信任)(3)

从荐相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管仲对人性认识之深,把握之准。其实用人的这个方面,对于我们今天来说,虽然过去了几千年,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需要领导团队的人,无论他自己多么优秀,他都必须承认人无完人。他手下的人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理想的人。因势利导,求同存异,才能使一个团队和谐。一个团队就像一台机器,众多零件组合在一起工作,不可能没有摩擦,领导者就更要起到润滑的作用,尽可能地减少内耗。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领导不需要精通每一个细节,他的职能是让下属尽展所长。领导也不能吹毛求疵,只有不做事才不会犯错,如果一个领导不能容忍下属出错,那能做事的人就会离开,留下的都是不能做事的庸才,这样领导者自身也会更累。

虽事隔几千年,然而先贤的忠告仍然对我们很有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