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平泉杂咏·忆春耕

作者:李德裕

郊外杏花坼,林间布谷鸣。

原田春雨后,溪水夕流平。

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

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

赏析:

李德裕,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他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李德裕以文才著称,与李绅、元稹被时人称为“三俊”。

诗题“春耕”,春耕顾名思义,春天耕种。庄稼的生长规律自是春种秋收,春耕就是开垦土壤,播洒种子。春耕在农历的二月,随着二月的到来,河流涨水,山川披绿,草木萌发,云雨增多,是春气最蓬勃旺盛的时节。

“郊外杏花坼”,坼指“裂开、分裂”,杏花裂开了,即是杏花发芽打花,蕊芽生长,一“坼”灵动地写出了春意萌发的景象。

“林间布谷鸣”布谷是一种鸟,声音清脆,因为在春耕时节啼叫,且叫声颇像“布谷”的读音,故而叫它布谷鸟,而布谷鸟一叫,也似乎在提醒人们,可以布谷了,可以春耕了。

杏花开了,布谷鸟叫了,一视觉一听觉,行走在郊外林间,目之所及,耳之所纳都是春天的气息,都是春耕的讯息。

“原田春雨后,溪水夕流平。”仿佛跟着诗人的脚步,从林间走到了原田边,走到了溪水边。我们都知道二月是雨水充足的,一场好雨,土地湿润,小溪也快满了,水流平缓地流过。这两句的渲染,那种田园土壤和水流的湿润饱满,就跃然眼前,好像在说:万事俱备,就待耕作了。

耕作自然离不开人,前面的铺垫之后,下面很自然地,从事春耕的人就该出现了。于是“野老荷蓑至”, 老农带着雨笠烟蓑,在细雨中走过田埂而来。

“和风吹草轻”,和风吹动着小草,“轻”一是和前面的“和风”呼应,寓示风微雨细,同时也说明草也是刚刚萌芽,寓示万物都在生长的初期,是春气勃发的时候,这也就和春耕的时节呼应,由此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准,虽平常字眼,却又不可移易。

“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沮溺,春秋时长沮和桀溺两位隐士,后诗文中常以“沮溺”借指避世隐士。这时诗人在感叹,不能成为乡间隐士,而来与老农一起田间耕作。

至此,全诗结束。而读者随着诗人的脚步,走过郊外、林间、原田、溪水,经历了杏花开,布谷啼,老农至,和风吹……一幅春天风调雨顺、轻灵湿润的画面延展开来,心境平和而富足,此时,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徜徉在这春天浓郁的气息中,与泥土和自然相融。

李德裕其时贵为朝廷丞相,面对这样的好雨好田好风好景好时节,作为牛李党争漩涡中的关键人物,一定有过对于党争的厌倦和无奈,而此刻对披着蓑笠,轻松无忧地走在乡间田埂上的老农,那些争竞是非,尤其显得多余和格格不入。所以,最后作者的感叹,读者应是有共鸣的。

诗的首联、颔联、颈联,都在描写作者所见所闻,呼应“春耕”的时节背景,极具画面感,下字清简而精炼,极力地营造了一份春田丰甘恬淡平和的气氛,而至尾联,这种羡慕之情自然而出。其实,这样的春光,这样的原田,并不鲜见,只是在诗人的笔底鲜活了起来,是否也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在赏景之余,也应该带着一颗诗心呢?

(卜用可,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理事,当代联坛“十秀”,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得主)

编 辑 | 刘 琼

微信公众号版权说明

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稿件来源、作者;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微信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聚焦三农工作队伍

聚力乡村振兴战略

四时田园杂兴其25首的诗图(诗咏田园忆平泉杂咏)(1)

欢迎投稿

网站投稿:tougao@dxscg.com.cn

报纸投稿:xcgbbtg@163.com

报纸投图:xcgbbtt@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