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的闺蜜,给她推荐了一个电视剧——《梦华录》。

我老婆没看,我看了几集,欲罢不能,然后就起早贪黑,熬夜看完了全部40集。

《梦华录》豆瓣评分8.1,大约70万人给了评价,其中大约30万给出了五星好评。神仙姐姐刘亦菲、大帅哥陈晓等给都出了令人称赞的表演。

皇城司使顾千帆最后怎么逃脱的(深度还原皇城司)(1)

电视剧《梦华录》豆瓣评分8.1,排进2022年电视剧高分前五。

《梦华录》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脱胎于关汉卿创作的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但是《救风尘》的原剧情,仅仅只有“宋引章被周舍骗娶、赵盼儿成功救出宋引章”,大约只占到电视剧的第6集,后面30多集的故事情节,要归功于智慧与美貌并重的编剧——张巍。

皇城司使顾千帆最后怎么逃脱的(深度还原皇城司)(2)

《梦华录》编剧张巍,智慧与美貌并重的北电副教授,作品一大堆。

故事当然是虚构,但是有历史背景和人物原型:

那个崇尚道家的皇帝,应该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

那个干预朝政的皇后,应该就是章献明肃皇后——刘皇后,“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说的就是她;

奸相萧钦言,原型可能是北宋权臣王钦若和丁谓的合体;

雷敬,原型可能是北宋宦官雷允恭。

唯独主角顾千帆,是虚构的人物,没有原型。

北宋初年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原型架构,加上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的引子、再虚构出顾千帆和赵盼儿的感情线、三个女人的东京创业史,基本就成了《梦华录》的故事梗概。

如果我们穿越回到北宋,让虚构人物“顾千帆”真实生活在1000年前的北宋真宗时期(公元997-1022年),我们用上帝的视角,看看这位“皇城司使——顾千帆”的职场升迁之路。

01

顾千帆的工作单位——皇城司

皇城司是干嘛的?

你听这个名字,它应该是一个和皇城密切相关的单位。

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城,当然需要安全,所以皇城司的第一职责是警卫。

比如,皇城的日常巡察和守卫、掌管皇城的出入禁令,管理宫门的开闭和宫门进出的门符勘验等。

所以,在《梦华录》第34集,皇帝微服私访出了皇城,顾千帆等人发现之后非常紧张,下令立即查找皇帝的行踪。一旦皇帝发生意外,顾千帆和皇城司是要负重大责任的。

皇城司使顾千帆最后怎么逃脱的(深度还原皇城司)(3)

《梦华录》第34集:皇帝微服私访出了皇城,顾千帆因为职责所在,很紧张。

皇城司的第二职责——服务皇城。

相比较警备皇城,“服务皇城”这个职责,看上一点也不高大上!

比如:

负责皇帝出行护卫、皇家仪仗队;

负责皇室人员出行驾车、抬轿,相当皇家司机和轿夫;

……

如果说上述工作还算威风,下面的工作,的确摆不上台面。

比如:

打扫卫生:负责皇城内各个宫殿洒水扫地、卫生清洁;

食物采购:皇城司中有一个岗位叫“黄院子”,专门负责采购食品;

打扫厕所:负责这个工作的,是皇城司中的一个岗位叫“司圊”(圊,音“青”),他们专门负责打扫皇城内的厕所。

皇城司还有些岗位,比如“入内院子”、“守阙入内院子”,要随时听候皇城内外派遣各种差使。

也许你会问:这些活,不应该是太监干的吗?

因为北宋初期,太监人数很少,根本干不完这些活。

北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宦官数量大约50多人;

宋真宗时期,也就是《梦华录》的背景时代,宦官才逐渐增多;

到了他儿子仁宗时期,规定宦官的数量不能超过180人。

到了北宋末年,徽宗昏庸,宦官的人数才达到数以千计。

正因为皇城内宦官人数少,这些工作只得由负责皇城服务的皇城司来完成。

皇城司的第三个职能——探事。

这个职能很猛,非常猛!

所谓“探事”,字面理解,就是打探消息、刺探情报。

因为有了第一个职能——警卫,所以在“警卫”职能的基础上,扩大应用为“探事”职能。

道理也说得通,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北宋,面对虎视眈眈的辽和西夏等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威胁,既然皇城司要警卫皇城,那就必须具备“探事”的职能,刺探情报,将威胁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皇室的安全。

但是,这个权力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再也收不住了!

皇城司要打探哪些消息呢?大概有这么几类:

1. 刺探军情:首先是针对军队的官兵,力求广泛详细;

2. 监察百官:甚至可以对枢密院进行伺察;枢密院,非常厉害的一个部门,掌管北宋的军政大权,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

3. 监视外交活动:频繁的外交活动自然与军事不无干系,皇城司监视出使的外交大臣;

4. 刺探外国情报、抓捕外国间谍;

5. 刺探政情民风:谤议朝政者、私察民俗异事、刺探官员贪污腐败等;

……

光有侦察的权利不行啊,还得有逮捕权、审讯权、收监权……

对,你说得对,皇城司就是大宋的CIA FBI 锦衣卫 东厂,就是大宋的特务机关。

皇城司,由宋太宗赵匡义于981年十一月设立。此前,这个部门的名字叫武德司。

皇城司属于禁军编制,但它实际上只对一个人负责,这个人就是皇帝。尤其在北宋初年,皇城司的长官是由皇帝亲自任命的。

皇城司探事的地域范围,不仅局限于皇城和京城,其触角还能延伸到边远州县,甚至国外。

皇城司的这些职能,在电视剧《梦华录》里基本都有体现。

皇城司使顾千帆最后怎么逃脱的(深度还原皇城司)(4)

《梦华录》第13集:皇城司抓了一个辽国间谍。

为什么《梦华录》里萧钦言、齐牧都对顾千帆各种拉拢?

因为顾千帆手里掌握大权。

他是皇家的特务机关负责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和亲信,皇帝需要顾千帆和皇城司监察百官,萧钦言和齐牧需要顾千帆手里的情报,拉拢政治势力,掌控百官把柄、打击政治对手……

02

身为“皇城司一把手”的顾千帆

手下有多少人?

《梦华录》第27集一开头,顾千帆升任皇城司一把手,给陈廉等皇城司官员训话,下面站着大约20位下属。

你猜,顾千帆的下属大约有多少人?

答案是,至少1500人!

皇城司使顾千帆最后怎么逃脱的(深度还原皇城司)(5)

《梦华录》第27集:新官上任的顾千帆训诫大约20名下属,但其实,顾千帆至少有1500名下属。

皇城司的人员构成,大概可以分为官、吏、兵三种。

先说说皇城司的长官——皇城司的高管层。

皇城司的长官,一般由武臣或宦官充任。也就是你在电视剧中看到,顾千帆还有一个顶头上司——雷敬。皇城司一直由宦官雷敬主持工作,直到后来顾千帆升职,成为皇城司一把手。

在电视剧中,皇城的长官只出现了2个人,皇城司使雷敬、皇城司副使顾千帆。

但实际上不止。

宋初,皇城司长官的编制为4人;

到了真宗的儿子——宋仁宗一朝,皇城司长官的数量急剧变化:最初定额3人,后又上升至5人、6人、9人。

再后来,皇城司高管层的人数越来越多,具体变化我们下文再说。

再说说皇城司胥吏——皇城司的中层。

按照现代大型公司的人员架构,我们把皇城司的“集团公司总部各职能条线”都划归皇城司的中层,以区别一线执行人员。

在史籍中能够找到的吏员岗位及编制人数包括:

北宋时,勾押官、押司官各1人、前行4人、后行6人、勘契官2人,总计14人;南宋时皇城司胥吏数量大大增加至31人。

他们负责皇城司指令的上传下达、联络沟通、条令簿册管理、职员考核表彰等等。

反映在电视剧《梦华录》中,大约就是陈廉等一众吏员。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想起了《水浒传》里的“宋押司”,是的,宋江就是在郓城县县衙当文书的小吏。

皇城司使顾千帆最后怎么逃脱的(深度还原皇城司)(6)

《水浒传》里,宋江总是被人尊称为“宋押司”。

这些胥吏和科举出身的政府官员、净身入宫的官宦不同,尽管他们获得皇城司的工作,也需要经过招募、考核、层层选拔,他们也有胥吏专属的晋升之路,但和其他部门的胥吏一样,皇城司胥吏地位特别低下。有道是,富者不为吏,而为吏者皆贫。

再说说皇城司的司兵——皇城司的一线员工。

在两宋,皇城司的司兵,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亲兵,其编制与禁军大致雷同。

和现代“排、连、营、团、师”的军队编制类似,宋代也有其军队编制:

100人为“都”,都的长官叫“都头”(武松被尊称为“武都头”,大约就是管理100个兵的领导,相当于现在一个加强排);

5个都为“营”,1“营”也叫1“指挥”,指挥的长官叫“都指挥使”,也就是说,1营或1指挥,大约有500人;

5营为1军,1军大约2500人,军的长官叫军都指挥史、军都虞侯;

10军为1厢,1厢大约25000人。

按照史料记载,北宋初期的皇城司的司兵——“亲从官”,有3个指挥,按此计算,单单亲从官就有1500人。

但实际上可能不止。

和皇城司长官的数量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城司承担的特务工作越来越繁重,亲从官的数量也从三指挥增加到神宗时四指挥、北宋末年徽宗时五指挥……,总人数不断增加,甚至1个指挥的人数上限也突破了500人的限额,达到了700人。

皇城司兵额最高峰时,大约有8000-9000人,最少时也不低于3000人,即使在京城,也活动着众多的皇城司兵。

皇城司使顾千帆最后怎么逃脱的(深度还原皇城司)(7)

《水浒传》里,打虎英雄武松成了阳谷县的“武都头”。

随便提一句:宋代士兵,一般都会在额上、手腕上、手臂上刺字,以标记自己的身份;皇城司的士兵,也会在身体上刺字,但为了便衣侦查时不暴露身份,他们刺字的部位是——大腿。

03

身为“皇城司使”的顾千帆

是不是皇城司的一把手?不一定!

电视剧《梦华录》中,顾千帆在刚出场时的职位是“指挥使”,因工作出色,先晋升为“皇城司副使”,再晋升为“皇城司使”,成为皇城司的一把手。

皇城司使顾千帆最后怎么逃脱的(深度还原皇城司)(8)

皇城司内有没有探事司,我没查到。依剧情,此时的顾千帆还没跻身皇城司高管层。

顾千帆成为了皇城司一把手,但“皇城使”这个职位,却不一定是皇城司一把手。

因为在宋朝的官吏任用制度中,官衔和实际职务是分离的。

比如说,包拯,他是“龙图阁直学士”,这个职位显然是虚职,并无实际职掌,但他享受“龙图阁直学士”的级别待遇;

包拯在去世的时候,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这“尚书”这个官名,也是虚衔,通常用来叙级、定薪水等。

那什么才是官员的实际职务呢?

答案是:差遣。

你是尚书、侍郎,都没有用,皇帝差遣你去做什么,你才有行事的权力。职事官、枢密使、三司使都属于差遣。差遣一般是在官员所担任的职务之前,加上“判、知、权、管勾、提举”等字眼,比如判寺事、知州、提举常平等。

为什么宋朝的官吏任用制度弄这么复杂?

原因就是,皇帝要剥脱官员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想想“黄袍加身”的典故,你就能明白这一制度的根源所在。这也是宋朝政府机构臃肿的原因。

差遣,在《梦华录》电视剧中也有体现。在第11集,顾千帆和雷敬升职,皇帝说雷敬,“仍勾当皇城司”。“勾当皇城司”就是实职差遣。

“勾当”,作动词时,它的意思就是“主管”、“料理”的意思。

勾当皇城司,也就是主管皇城司。

皇城司使顾千帆最后怎么逃脱的(深度还原皇城司)(9)

《梦华录》第11集:皇帝褒奖了雷敬,差遣雷敬“仍勾当皇城司”。

自宋太宗改武德司为皇城司,其长官一般称为皇城使。随着以后官职改革的进行,皇城使渐渐沦落为阶官,取代它的就是“勾当皇城司”了。

但你在史籍中,可能会看到“干办皇城司”或“干当皇城司”,那是因为南宋时为了避高宗赵构讳而改称的。

所以,顾千帆如果仅仅只是“皇城司使”是不够的,一定要有实职差遣,比如“掌皇城司”、“领皇城司”、“勾当皇城司”之类的称呼。

在北宋,“勾当皇城司”也不一定是皇城司的最高长官。

在北宋末年徽宗时期,朝廷先是在“勾当皇城司”上,设立了“提举皇城司”一职;后来,又在“提举皇城司”之下、“勾当皇城司”之上,设立了“提点皇城司”一职。

直至南宋末年,皇城司的长官体系,就保持在提举皇城司、提点皇城司、勾当皇城司的基本框架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原因很简单,皇帝要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对朝政的掌控,所以需要扩充特务机关的人员和作用。

但这一变化和顾千帆没什么关系,除非顾千帆至少活得120岁,活到徽宗一朝。否则,“勾当皇城司”就是他的职业天花板。

04

顾千帆的职业发展瓶颈

他应该听他爹的话,调离皇城司!

升任皇城司一把手的顾千帆,已经遇到了职业发展的瓶颈,皇城司也不再适合他。

原因之一,就是顾千帆在皇城司的职位已经封顶了,再没有升职空间。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

l 皇城司的政治红利,已经吃干榨净

皇城司有什么红利?位不高,但权重。

皇城司的长官,必然是皇帝的亲信,是皇帝身边的人,为皇帝打探消息、掌控朝政、刺探军情等。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皇城司的长官,也必然成为朝廷重臣争相拉拢的对象,借以打击政坛对手。

无疑,在各方的争相拉拢中,顾千帆也享受到了皇城司带给他的政治红利。

皇城司使顾千帆最后怎么逃脱的(深度还原皇城司)(10)

《梦华录》第24集:萧钦言揭穿了齐牧的目的——拉拢顾千帆和皇城司成为其党羽。

l 皇城司使的品级,五品已经封顶

皇城司使,勾当皇城司,到底几品官?

充任勾当皇城司的武官,一般为从七品或正七品;

充任勾当皇城司的宦官,一般为正六品。

看《梦华录》时代背景里的宋真宗一朝,毁誉参半的大太监刘承珪,在任勾当皇城司时,正五品;杨崇勋在任勾当皇城司时,从五品。

看上去,这两个人品级不高,但实际上,在当时,五品的勾当皇城司,已经算是品级高的。

回头再看《梦华录》顾千帆,两次升职之后,已经是从五品。如果他继续还在皇城司干下去,品级也很难再有上升空间。

皇城司使顾千帆最后怎么逃脱的(深度还原皇城司)(11)

《梦华录》第26集:顾千帆再次升职,官至从五品,在皇城司内的晋升空间已不大。

l 皇城司使的薪水,其实不丰厚

皇城司使的薪水有多少?

上文说到,“勾当皇城司”,一般为差遣,也就说,除了“勾当皇城司”的岗位津贴,北宋的官员还有其他福利和工资收入。

不知道顾千帆有没有其他福利和工资收入,但如果他仅仅依靠勾当皇城司的薪水,是无法和他开酒店的赵盼儿收入相提并论的。

北宋官员的薪水俸禄,不止有钱,还有其他杂项共同构成,一般包括俸禄、俸粟、绢、绵等。

按照北宋的规定,皇城司使的俸禄标准包括:

每月俸禄,皇城司使25千、皇城司副使20千;

每年绢,皇城司使20匹、皇城司副使15匹;

每年绵,皇城使及副使,30两。

这一俸禄标准大约是在宋仁宗嘉祐时期(1056-1063年)制定的,后期有过一些变化,但变化不大,基本都是按照这一标准执行。

按此标准计算,顾千帆就算已经升任皇城司使,一年的俸禄也才300贯(1贯=1000文)。

在第27集,赵盼儿想盘下一个酒楼,酒楼作价1500贯,赵盼儿资金缺口600贯,于是便去找顾千帆借钱,600贯大约相当于顾千帆2年不吃不喝的全部收入,于是只得先把手头全部积蓄200贯给赵盼儿,剩下的缺口只能卖房子了。

换句话说,顾千帆如果一直在皇城司干下去,他挣的那点工资,只会越来越比他老婆赵盼儿的收入少。

l 皇帝更信任谁?武官还是宦官?

上文说,皇城司的长官,一般由武臣或宦官充任。

但是你觉得,皇帝会更信任武官,还是更信任宦官?

答案当然是宦官!

皇帝久居宫廷,要全面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必须要依靠臣僚和他亲近信任的人。

宦官作为皇帝的家奴,和皇帝朝夕相处,善于揣测皇帝的心思、了解皇帝的喜好,自然也就充当起了耳目的角色,帮助皇帝查访朝野内外、监督朝臣百官,以迎合皇帝需要。

从主观上来说,皇帝与宦官们感情上的亲密,是宦官充任皇城司使等重要官职的基础。宰相朝臣每天见到皇帝,也就是几个小时上班时间,宦官却几乎一天24小时跟皇帝待在一起,朝夕相处,甚至从小玩到大,从大玩到老,有的宦官都是陪皇帝一辈子。宋真宗就曾把当时大宦官周怀政称为“周家哥哥”。这感情,是那些朝臣百官们比不了的。

从客观方面来说,皇帝对文臣武将的不信任,是宦官们被重用的根本原因。北宋政权本身,就是通过兵变的方式建立的。所以,北宋的统治者,当然也担心再有人,通过同样“黄袍加身”的手段夺取自家的天下。在这种不信任感,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就是皇帝利用身边的亲信宦官,加强对文臣武将的监控和防范。

在《宋史》的宦官中,有9人先后担任过“勾当皇城司”一职,他们分别是王继恩、李神福、刘承珪、韩守英、蓝继宗、张惟吉、李宪、石得一、苏利涉。宦官勾当皇城司的现象在北宋很普遍。

人都是有感情的,皇帝也不例外。打感情牌,武官怎么也打不赢宦官。

l 顾千帆的领导——雷敬,是个什么样的人?

顾千帆的领导——雷敬,一个宦官,其历史原型是宦官雷允恭。

真实的雷允恭是什么样的人?

比《梦华录》的雷敬,手段更黑、胆子更大。

刚才说了,皇城司使的1月薪水25千。

这点钱,显然不能满足雷允恭的胃口。宋真宗死后,雷允恭得到了一个肥差:给宋真宗修皇陵、主持丧葬事务。

雷允恭利用职务之便,一共盗取库金3110两、银4630两、锦帛1800匹、各种珍珠宝珠43600颗、玉56两以及本应该给皇帝陪葬的犀带1条和药金70两。

随便说这一句,皇帝的犀带,且是陪葬品,一定是价值连城,不然“雷司公”也看不上。

关于这个犀带,反映宋代民间生活的小说《金瓶梅》,里面有一个细节:西门庆得了官,就赶紧命人给他做官服,光腰带就做了七八条,全部都是四指宽、玲珑云母、犀角鹤顶红、玳瑁鱼骨香带,还到处跟人嘚瑟显摆。

西门大官人的犀带再牛掰,也不可能跟宋真宗的犀带相比!

可见,这“雷司公”的手段之黑、胃口之大!连皇帝的陪葬品都雁过拔毛、绝不放过。

顾千帆,你跟着这样的领导,将来能有前途吗?

l 皇城司的名声,已经越来越臭

因为皇城司探查的范围非常广泛,上至皇族百官、下至平民百姓,大到朝廷政务、小到民间异事,都是他们探查的对象。

在探查的过程中,为表示对皇帝的忠诚,并利用职权捞取好处,难免也会有一些吏卒无中生有、罗织罪名、敲诈勒索。

在宋真宗时期,开封市民董德昌和他儿子,勾结皇城司人员,敲诈百姓钱财,堪称“东京一霸”,老百姓害怕他们,给董德昌父子送了个“大虫”、“小虫”的绰号。

l 顾千帆的进士身份VS.宋朝的武将地位

在《梦华录》第11集中,顾千帆面见皇帝时说,他是乙酉年二甲第五名进士。

皇帝问:你是正牌科举出身,怎么弃文从武了呢?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正牌科举出身,应该从文。

因为北宋“重文抑武”。

宋朝面对辽、金、元、西夏等外患,当然需要一直强大的军队,作为国家和政权存在的保障。

经历五代战乱并熟练使用“黄袍加身”套路的宋太祖赵匡胤,自然也会担心,如果军权高于一切而无法控制,而“黄袍加身”的戏码还会不断上演。

所以,为了政权的长治久安、江山万年,宋朝特别提高了文职官员的地位,通过让文臣掌握朝政和地方政权、尊崇儒学、重视科举等措施,把文臣放在第一位,把武将放在第二位,并将这一政策贯穿了整个宋朝。

所以,综合以上所述,顾千帆的还是应该重新回到文官队伍里去。

05

顶着“皇城司使”的头衔

顾千帆的职业前景,应该往何处去?

l 三衙和枢密院,都是前途光明的选择

如果顾千帆的职业生涯,还想百尺竿头更近一步,他即使想和赵盼儿成亲而不离开京城,也有很多选择。

首先他可以选择“三衙”。

所谓“三衙”,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在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设立中央禁军,将各地精兵收归京城禁军管辖,而且把禁军原“两司”(殿前司和侍卫马步军司)分为“三衙”,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因为顾千帆是武官,他去“三衙”就职,可能更合乎升迁常规。此外,三衙的将领,可能更适合顾千帆目前的人设。

因为三衙的将领,习惯会任用资历浅且易驾驭的人来担任,且禁军实行“更戍法”,禁军的驻屯地点,每隔几年更调一次,将领则不更动,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皇城司使顾千帆最后怎么逃脱的(深度还原皇城司)(12)

宋朝的中央体制:二府三司制。

三衙的将领无调兵权。军队的调遣和移防等事则听命于枢密院,枢密院是北宋最高军事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他官员无权过问。枢密院虽能发兵,却不能统军,这就导致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

所以,如果顾千帆继续升迁,他可以考虑想办法进枢密院,这里才是他权力走向巅峰的舞台。

l 皇城司使的履历,不会成为顾千帆的绊脚石

举一个宋真宗时期的例子。

在北宋太宗时期,皇城司有个人叫王隐,职位很低,是个“健步”,就是通讯兵,负责跑腿传话。

有一年洪水决堤,宫中派了很多人去打探水情。等堤坝快要合拢的时候,前面几个通信兵都连续报告说:决口已经堵住了。

等王隐跑来汇报的时候,他先说:决口堵住了。随后,他又补了一句:但从现场看到的情况,决口不一定能完全堵住,我害怕太宗挂念,刚才没敢说实话。

宋太宗一听,大怒,当场将王隐锁拿。

可是很快,又有通信兵陆续来报:决口不仅没有控制住,且洪水还淹了好几个郡。

太宗于是再次召见王隐,因为他的正直和诚实,立即升他为小校。

太宗对王隐的评价是:忠直、不妄语。

后来又升他为东宫指挥使,王隐因此成为了太子的跟班。

宋真宗即位后,王隐不断升迁,官至保顺军节度使。

参考资料:

1.《两宋皇城司制度探析》;

2.《北宋探事机构——皇城司》;

3.《北宋宦官群体研究》;

4.《宋代宗室、外戚与宦官任用制度论述》;

5.《宋代宦官的经济状况与财富来源》;

6.豆瓣、百度百科等网络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