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有“贝”而来。光影之间,方晓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贝兄~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哪年出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1)

说到印度喜剧电影,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当属百看不厌、不觉冗长的《三傻大闹宝莱坞》。

跟许多人一样,当我看到这部电影的标题时,无论是翻译为《三傻大闹宝莱坞》还是《三个白痴》,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劝退之感。

但实际上,这部电影的确可以称之为印度喜剧电影的经典之作。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哪年出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2)

宝莱坞电影最具特色和地域风情的除了那热情澎湃的印度舞,还有叙事抒情,恰到好处的音乐。

今天我就从这部电影的音乐着手,闲谈一下在塑造人物性格、抒情、深化主题、烘托氛围以及贯穿结构等方面音乐对这部电影的突出作用。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哪年出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3)

影片的开头,无论是法汉的装病迫使飞机返航,还是拉朱匆忙中忘记装好衣服就出门,这里的音响音乐都是急促而又节奏感十足,配合快速剪切的镜头变化,这就使得影片在开始就留下一个引人入胜的悬念。

为什么他们这么匆忙和急迫,到底他们所说的兰彻是何许人也,他们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这样的巧妙设计为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发展做了前奏和铺垫,让观众可以带着悬念和疑惑去在之后的段落情节中找寻答案。

看似随意的音乐,却是精心安排的故意为之,宝莱坞电影在这方面可谓是细致入微,一丝不苟。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哪年出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4)

前奏过后就是一段步调一致的歌曲《寻找兰彻》,这里影片运用了复杂的镜头运动带领观众与车上的三人一同在山路上穿行,这曲曲折折的山路隐喻了寻找兰彻的过程将会是艰苦而有波折的。而歌曲的歌词“他如风一般自由,他曾像翱翔的风筝,他去了哪里……我们去找他吧。”

直截了当地点明了影片的主要叙事线索就是跟随着他们去寻找兰彻。

对于兰彻究竟是何方神圣,歌词里形象生动地说道:“在炽热的阳光下,他是一块树荫;在无尽的沙漠中,他是一片绿洲;在破碎的心灵中,他是一阵甘霖。”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哪年出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5)

兰彻的特殊可见一斑,之后又有“我们困在井底恐惧着,他在大河嬉戏无畏惧,游向大浪他毫不犹豫,像朵云他孤独地游荡,而他是我们最棒的朋友。”

由此看来兰彻与众不同,无所畏惧,坚定执着,而且他与法汉和拉朱是最为要好的朋友。影片至此,铺垫与序幕正式结束,影片的寻找主线开始缓缓展开。歌曲在法汉的回忆自述中渐渐远去,而此时的画面正好是车进入隧道,由此自然地将观众带入到法汉的回忆中,带回到那些与兰彻相识的日子。

兰彻的出场音乐轻快俏皮,而此时却是法汉和拉朱这些工程学院的新生遭到了老生们的戏弄与嘲讽。而兰彻的出现似乎就是要打破这固有的校园传统。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哪年出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6)

在兰彻略施小计就将老生反戏弄了一番之后,音乐变得激昂起来,一种逆袭的胜利之态溢于言表。

同样是出场,伴随着彬儒主任的音乐是略有诡秘而又传统的古典乐曲,这里是为彬儒主任的性格和为人处世之风做了铺垫。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哪年出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7)

在兰彻和彬儒的首次“交锋”中,兰彻的问题难住了代表着权威的彬儒博士,而此时的音乐先是悠扬欢愉然后突然变为紧张激烈,这种瞬间的变化正好映衬了此时彬儒主任的尴尬和学生们的惊异。也在继续完成对于一个敢于挑战权威,特立独行的兰彻的形象塑造。

乔伊也是工程学院的学生,他专注于自己的发明研究,用法汉的话就是和兰彻很像。

然而,彬儒主任却并不认可他即将完成的发明,而且直接告知乔伊的父亲乔伊今年无法毕业,即便是乔伊再三恳求,也无法打动彬儒主任,心灰意冷的他扔掉了自己的发明,而兰彻看在眼里,心想帮助一下他,帮他完成那个东西。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哪年出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8)

夜深了,孤独无助的乔伊自弹自唱着“我活了一辈子,做了一辈子别人,就这么一次,让我做我自己·······”此时的音乐与歌曲就犹如是在诉说乔伊苦闷和凄凉的心情。

这一曲《给我些阳光》表达出一个人渴望做回真正的自己,想要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是繁重的学业,紧张的考试,严格的制度都使得童年美好与快乐荡然无存,青春将逝,但是自我迷失,无法自由自在的生活。

“给我些阳光,给我些雨露,再给我个机会,我要再次成长······”可求得到理解和支持,让真正的自我获得彻底的解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之后由于考试临近,兰彻告诉两位好友不管碰到多大的问题,就告诉自己的心“一切都好”,这句话贯穿了影片的始终,既表现了兰彻的乐观和积极,又是调节节奏,将影片推向高潮重要元素。

紧接着就是宝莱坞经典的歌舞时段了,兰彻,法汉,拉朱边跳边唱,“当生活转得失去控制,就卷起你的嘴唇,卷起你的嘴唇,一哨吹走烦恼······嘿,哥们,什么都好!”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哪年出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9)

歌曲《一切都好》不仅像是对乔伊遭遇的一种回应和对他的鼓励支持,更是起到了音乐蒙太奇抒情达意的作用。

将兰彻研究完成乔伊的发明作为歌舞的交叉,连接了故事的情节推进,当歌舞结束之时正是兰彻想出方法之时。

正当所有人都在欣喜地期待着乔伊看到自己的发明成功时的样子,却发现他已经选择了“退出”。

乔伊的自杀作为影片悲情部分的首次展现,正是在一段欢快的歌舞之后,这样的巨大反差让悲伤与痛苦来得更加彻底和难以掌控,而细细琢磨却又并不感觉突兀,因为之前乔伊的心声已将他的苦闷和悲痛表现了出来,回想起来,那时的音乐似乎又是在暗示着如此的结局。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哪年出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10)

音乐在这一段落中似乎是被赋予了生命,悲喜交替中展现出一个生命的消逝和制度教条带给人们的痛苦与无奈。

兰彻为了向拉朱展示教条的可怕,他修改了查图尔的演讲稿,这让部长和主任在全校师生面前颜面尽失,这里的音乐欢快轻盈,似乎是在说兰彻又一次战胜了教条与规范,讽刺戏弄了那些循规蹈矩,不知变通的人。

拉朱的父亲病重需要紧急送往医院,兰彻又一次及时赶到,解决了拉朱父亲的安危,此时的拉朱真正意识到了友情的伟大,伴随着低回婉转的音乐,拉朱消解了对于兰彻的埋怨,两人深情相拥,友谊的光环也感染了皮娅,使她看到了兰彻的人格魅力。

一段美好曲折的爱恋就如此播种下了萌芽,而影片有一段歌舞也顺势拉开帷幕,与之前表现友情和不惧烦恼积极向上的乐观不同,这次是爱情初体验时的美好和幸福,无论怎样换台,看到的永远是心中的那个人。

伴随着具有印度风情的音乐曲调,回忆部分暂告一段落。法汉,拉朱和查图尔的寻找之旅还在继续,一行三人来到的新地方,开始了有一段未知的寻觅,而回忆也还会夹在其中,让这段寻找兰彻的旅途具有了追寻和难舍美好回忆的另一层深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哪年出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11)

云淡风轻闲暇处,正是交心会友时。这里有影视作品中人生百态的理性分析;有足球世界中绿茵情怀的应心之言;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个人成长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关注一路同行中我们的努力与成长,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