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各位的朋友圈曾发生过一个“大事件”,大家还记得吗?
当时为什么要停售呢?
此文意思是调整2013年8月5日后推出的所有超过3.5%年金险责任准备金,主要是对10年以上年金产品的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由4.025%下调到3.5%,其他险种保持不变,意味着4.025%的产品要多交责任准备金。
那责任准备金是个什么鬼?
为应对未来经营风险和确保财务状况,按照监管机关的要求或基于税收等需要而提取的负债;该部分负债基于未来的风险而提取,需要按照未来预期的风险依据对现在的负债进行贴现,而贴现的依据则是预估未来的利率,称之为评估利率。
评估利率越高,贴现值越低,需要提取的准备金越少;评估率越低,贴现值越高,需要提取的准备金越多。
说人话!
武藏: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发问了
小次郎: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
武藏:为了防止承诺利率过高 小次郎:为了避免未来无法兑现
武藏:贯彻保本保息的原则
小次郎:安全又可靠的准备金机制
武藏:我们是穿梭在于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银保监会
小次郎:黑洞 未来的负利率在等着我们
喵喵:保险公司可能倒贴大家还不赶紧存?
1993-1999年,国内一年期存款利率从最高10.98%一路下滑至2.25%。
由于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一般滞后于存款利率调整,当时停售潮带来大量保证长期高预定利率产品(最高达到年复利10%)热销,客户购买后也获得非常高的回报。
但这却使得保险公司在之后的20多年产生了大量的利差损失,要知道这个期限可是长达100年的。
外加整个利率市场的走低,为了减少损失,保险公司所开发储蓄类产品的预定利率全部跌至2.5%,甚至在之后的很多年里开发的各类产品均以“坑爹”为主,以弥补自己的损失。2009年,平安人寿掌舵人马明哲曾大倒苦水称,平安的利差损高达800亿,随着利率的不断下行,这个利差损也会几何式增长到一个令人恐怖的数字。
还有更骚的操作,让旗下代理人诱骗客户退保之前的高利率产品,退保一个发一笔奖金,至于是哪家我就不点名了。
以至于2009~2016年这几年,哪怕有客户来咨询储蓄年金类产品我都不推荐,因为其利率实在是太低了,99%的产品连银行定存都搞不过。
而2018年整个保险行业全年投资收益率仅为4.30%,全球降息背景下,停售4.025%收益率年金产品可缓解保险公司投资压力,提前防范利差损风险。该决策是在结合了市场利率未来走势、行业运行情况及投资收益率等因素决定的。
事实上,相信有不少投资者嗤之以鼻,才4.025%,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随便一个理财产品都10%以上,何况还是保险。
在谈收益高不高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我们来看一看2018年各大寿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到底有多少,然后再来谈4.025%高与不高的问题。
以上的所有数据均提供自著名精算师王晴先生所总结的分析文章,其中采用的计算口径为实际收益率,其等于(利润表总投资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浮盈变动)/年平均调整后总资产,看不太明白的话也要紧,只需记住这个是针对保险公司年投资回报率的一项较为公允的计算标准。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针对72家成立年份超过2年的寿险公司,我们以2017年与2018年的平均实际收益率为排序标准,将以上寿险公司进行了降序排列,从中我发现以下关键数据:
- 72家寿险公司近两年平均实际收益率仅为4.02%
- 2018年72家寿险公司平均实际收益率仅为3.67%
- 2017年72家寿险公司平均实际收益率为4.37%
储蓄类保险的利润来源主要来自于投资回报(利差),但仅为4.02%的回报率连4.025%预定利率的产品成本都很难覆盖,由此各位可以设想一下这些寿险公司的处境有多么的尴尬。
可能有朋友看到这会有一个疑问,如果我们只以近两年的数据来分析,是否不太具有参考性,因为寿险产品大都是长期性的产品,而寿险公司的投资也多属于长期性投资,那就从2013年2018年近6年的实际回报率数据供大家参考:
从上表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将统计年限拉长到6年,近6年寿险公司的平均实际收益率可以上浮至5.48%,这确实要比近2年的回报率高了一些,但如果以一家寿险公司的经营标准来核算,这其实也并不算非常耀眼的成绩,同时在此表中还有部分保险公司的回报率低于4%。
此外,2017年行业平均回报率还有4.37%,但到了2018年便断崖式的下降到3.67%,而保险公司讲究的是安全稳定的投资与回报,但如果此时大家都在卖4.025%定价成本的年金保险,利差损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这也直接解释了为保监会为何叫停4.025%定价年金的原因。
大家眼中暴利的保险公司投资回报率都尚且如此,是谁给了你们自信觉得能比保险公司投资团队还牛逼的?尤其是那些自信心爆棚炒股的老公们。
股票市场没有专家,只有输家和赢家。
小红书头条上的股神都是骗流量,真有人能稳赚不赔只会闷声发大财,买什么股票什么时候进出连亲戚都瞒着,何况是网络上的陌生人。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4.025%,这个利率在众多理财产品里的确算不上高收益,但重点在于这个利率是长期的、固定的,且不收到外部利率影响的。
毕竟保险产品追求的是稳定与安全的回报,寿险公司投资回报率不高的根本原因也在于其投资的标的大多都是稳定回报类型的产品(如债券等),虽然回报率在所有的投资产品中算不得高,但其安全性、长期性与稳定性亦是其他类型的产品所不能比拟的。
而且另一个很重要的点,复利。
如果说单利是做加法,那么复利就是做乘法。单利是线性增长,复利是指数增长。对比可见,20年的时间复利就可以比单利多17%的收益,30年多36%,40年多65%,50年多103%。
以我自己投保的信泰如意享4.025%的复利计算,如果以40年的时间衡量,相当于9.62%的单利。
这是什么概念呢?P2P的基本上能达到这个水平,但跑路血本无归的概率高达99%以上。
连续40年不跑路的P2P难找,但复利4.025%的保险产品,还是找得到的。
那如果自己投资基金呢?长期定投收益肯定要高得多吧?
你以为的基金定投是这样的:
但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
如果不懂还不愿意花时间研究,就不要去碰了,不亏钱其实真的就跑赢了大多数的投资者。
于是,2019年,保险依然独占鳌头,成为最受欢迎的投资项目,选择比例达到了29.36%,已经连续四年占据这一宝座了。
而排在它后面的依次是房产、理财产品、基金、股票,由此可见保险在投资项目的地位越来越难以撼动,保险的试错成本是最低的。
各家保险公司的停售公文接踵而至,之后的2个月便迎来了全民疯抢4.025%年金的热潮,连我们经纪人自己都至少人手一份,更别说消费者了。
20多年前没赶上的高利率时代,这次可不能再错过了。
我们再从金额上直观感受一下:
银行存款都是单利,但为了更接近真实,模拟了每五年一次手工把本息转入下一个五年的操作,相当于五年一次复利。结果如下图:
要知道没有任何一家银行会有几十年以上保本保息的定存,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4.025%的复利产品是不是很香呢?
再来对比下其它国家的利率,就会发现提前锁定利率的必要性。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太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财务自由的,但如果是提升安全感而言,年金险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它是标准意义上的被动收入,就和收租一样。
被动收入越多,安全感就越高,离财务自由的目标也就越接近。
所有人都在告诉你理财的重要性,那我就再强调一遍理财最重要的是什么:
本金安全,本金安全,本金安全。
要知道很多人自从学会了理财,使得原本并不怎么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那为什么说保险安全性那么高?今天给大家整点新鲜货,我们来看看保险公司的钱都去哪儿了?
看明白了没?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中国在,则保险稳。
我们再来看看4.025%的买家评价:
4.025%重返江湖?
一晃眼到了2021年,前两天有客户来找我,说按照监管要求,4.025%不是应该都停售了吗?为什么还有4.025%预定利率的产品在售呢?你TM逗我玩呢?
于是我将信将疑的打开了产品页面
这金灿灿又熟悉的几个阿拉伯数字瞬间闪瞎了我的24K钛合金狗眼
客户接着开始数落,说你们这帮卖保险的整天停售停售,停你妹啊?这回被打脸了吧?
我沉默了片刻,二话不说给了自己几巴掌,掌声响彻天空。客户也愣住了,但高情商的她让我稍微意思两下就得了。
我说那可不行,卖保险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诚信,就像合同条款一样,写到就要做到。就目前看来,的确打脸了。
何况多年的求生欲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和女人千万不要讲道理。无论对错,先认错保狗命绝对没错。
客户听完激动极了,看着我一时不能言语。
但我可是老司机了,岂能被区区表象所迷惑?从其微颤的双手及前倾的坐姿,我看出其实她是想自己动手。
我不动声色往边上挪了挪屁股说小姐姐您先不要急,容我做个计划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真的4.025%。
如果是实锤,吃饱喝足改天再动手不迟,拳拳到肉孙子我绝不还手。
如果不是4.025%,那我推荐个收益更高的,您再存一份如何?没闲钱您肯定不会关心这个。
客户一想,没毛病,那就这么办,忙匆匆走了。
于是乎一场危机就这样被我有惊无险得化解了。
我刚想吃2根辣条压压惊,突然意识到还没问预算,便立马发微信问了下。
结果客户只回了我这张图
看到预算后我有点淡淡的忧伤,心想5万就5万吧,也不算太少。
接着微信显示正在输入,移不动卡了5分钟后出现5个字:
最多五百/月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斗图我怕过谁?哪怕是客户也不能怂,还没来得及过脑子的我反手一个
喜闻乐见,客户瞬间怒了,还没走远的她让我别跑等着她,抽完我后再投诉我,卖保险还敢那么嚣张的就由她来斩草除根,这架势差点没把我吓尿。
但毕竟也干了十几年保险,孙子我什么人没见过?
我说我不是骂您,我的意思是您这个预算太高了,用不了500。有一款年金产品只要250块就可以存了,不信您看这款
在度过了我人生中最漫长煎熬的5分钟后,前一刻还想抽死我的客户再一次被我的专业所折服。
她没想到还真有那么低门槛的年金产品,甚至还可以月缴。这种没底线没要求的产品深深的震撼了她,这公司是有多缺钱?连节操都不要了。
为了表示歉意,她准备把预算提高到5万/年。
4.025%vs3.5%vs4.025%
大家预定利率都是4.025%,那还有什么好比的?
年金产品好不好,不能只看保险公司对外宣传的预定利率,而要看IRR,也就是内部回报率。
但大多数人不会算IRR,所以还有个极为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现金价值。
现金价值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你的本息和。
假设有3款产品放在我们眼前,要知道哪款产品收益最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各做个计划书对比现金价值即可。
于是我选择了已停售的信泰如意享(预定利率4.025%),信泰的如意尊2.0(预定利率3.5%)以及爱心人寿的心相随(预定利率4.025%?)这3款产品来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没想到吧?同样是预定利率4.025%的产品,总收益竟然会差那么多,甚至还不如预定利率3.5%的产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预定利率不等于实际利率
消费者的实际回报率需要预定利率再扣除一系列成本,市面上的年金保险产品收益率根据公司不同而有所分化,知名度高的老牌大公司收益率多为3.5%及以下,而相对新品牌知名度不高的那些所谓小公司整体收益率较高,就会无限接近上限4.025%
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1) 、公司要求的价值或者利润目标存在差异。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司希望获取的价值或者利润目标越高,客户利益自然相对更低。
- 2) 、成本的差异。包括公司支付给销售渠道的佣金和手续费、运营成本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费用越高,客户收益率越低。
- 3) 、公司的投资能力的差异。对于储蓄型产品,特别是长期储蓄型产品,公司的长期投资收益率越高,客户也越有机会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 4) 、产品形态方面的差异。产品返本的速度关系到保费在公司实际留存和投资的期限。一般情况下,返本越快,意味着资金平均留在公司的时间相对更短。资金留在公司的时间更短就意味公司赚取投资收益的平均时间更短。和银行存款一样的道理,期限越短,收益也就相对更低。
所以面对市场上仍然打着4.025%预定利率的产品,大家就不要被轻易迷惑了,现在实际的产品利率是绝不会超过3.5%的预定利率的,我们要入手的话直接选择IRR或现金价值最高的产品即可。
虽然现在的产品收益没有前两年的4.025%的高,但因为是复利的缘故长期也可以达到7%以上,还是相当不错的。
客户听完我分析后,果断存了信泰的如意尊2.0。她说最后悔的事就是前两年没把全部资金存4.025%,省心省力,她妈就不至于现在不认她了。
我说其实也不用这样,投基金股票本身是没问题的,但前提是在正确的时间点选择合适的渠道,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
胆肥的,40%的资金做稳定类投资,60%的资金放股票 偏股类基金里去浪吧,只要不加杠杆就不至于这样:
胆子小点的,比如像我一样的,大部分资金都存了年金,20%~40%的资金去做点股票型基金或指数基金。闲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跌了就骂骂基金经理。
如此,进可攻退可守有计划的理财,它不香吗?人生虽如戏,游戏里梭哈一下差不多得了,现实里就不要选地狱难度了。
你这叫自己给自己添堵,人间不值得。
写在最后
理财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吃鸡又炒股,亲人两行泪。
什么都不懂又懒得学的,老老实实存个年金,不要瞎投资做韭菜了。
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我看中的只不过是你的佣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