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

古代四大丑男有谁(历史上四大丑男)(1)

晏婴(约公元前585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号“平”,故后人也称其为晏平仲,或尊称为晏子。齐国夷维(今山东省高密)人。公元前556年,父晏弱(谥号桓子)死后,他继任齐国上大夫,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执政近五十年,是春秋时期和管仲齐名的政治家。

他为了齐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提出了四项治国主张。 第一,任人唯贤,不私于亲;诛不避贵,赏不避贱。 第二,赋敛上,要权有无,均贫富;遇有歉收荒年则免征,正常情况下也只能“耕者十取一焉”。 第三,主张“君商渔盐”,国家努力发展渔盐优势,以增加国库收入,减轻人民负担。 第四,弛除严刑苛法。当时齐景公奢侈残暴,草菅人命。晏婴多次以“省刑罚,则民不怨;薄赋敛,则民知恩”的道理规谏景公。 晏婴以节俭力行著称于世。他身为辅相,仍“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乘敝车、驾驽马”,甘居闹市陋室;妻老而丑,齐景公情愿把年轻貌美的爱女给他,他都拒绝了。 晏婴不仅竭力规谏国君,而且也要求下属经常给自己提意见。有一个名叫高纠的在他身边做官,一连三年没有过失,晏婴却把他辞退了。别人劝阻时,晏婴说:“我是个很平庸的人,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过失,可是高纠和我在一起三年了,却从来没有指出过我的过失,象这样唯诺怕事的人是要辞退的。”

晏婴能言善辩,是个杰出的外交家。他出使晋、楚、鲁、吴、卫等国,每次都能不辱使命,不损国威地完成任务。“晏子使楚”的故事至今传为外交史上的佳话。

左思

古代四大丑男有谁(历史上四大丑男)(2)

古代四大丑男有谁(历史上四大丑男)(3)

左思(约公元250年~公元305年)是西晋文学家。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金谷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寻病终,终年五十五岁。

左思少年时以才气自负,他在《咏史》诗中,表达自己的志向: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式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左思认为自己文韬能与贾谊、司马相如媲美,武略可堪与司马穰苴并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平治天下。功成之日,不受封爵,隐退田园。

包拯

古代四大丑男有谁(历史上四大丑男)(4)

包拯(公元999年—公元1062年),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瀛州、扬州知州,再召入朝,历任权知开封府尹、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

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任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任满后,调任端州知州。回京任监察御史,为“言事官”,对处事不当,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进行弹劾。为惩治贪官,自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天赃则是“民贼”。包拯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

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至三年间,包拯知谏院,曾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诈骗案,震动朝野。 包拯在历官三司户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间,先后出任京东,陜西,河北等路转运使,每至一地,都以减轻民间负担、改革弊政、发展生产为己任,提出了“宽民利国”的经济思想。多次为了国家大事,说了皇帝不爱听的话,论斥权幸大臣,请求罢去皇帝赐给亲信官僚们的恩宠,一切改由主管机构正常渠道进行。他将唐朝魏征给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写出来,呈给宋仁宗为座右铭,时刻警惕,以国家大事为重。请求仁宗虚心纳谏,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为主”,偏听偏信,而要爱惜人才,除去苛刻,严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说,不随意大兴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采纳施行。

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尹,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诬赖刁民。 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儿童妇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称呼他为“包特制”。开封府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刘墉

古代四大丑男有谁(历史上四大丑男)(5)

刘墉(公元1719年~公元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生于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卒于嘉庆九年(公元1805年),享年86岁。

他生于书香门第,长于显宦之家。他的祖父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其父刘统勋官至东阁大学士。刘墉于乾隆十六年(32岁)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知府、内阁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等职。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刘墉不仅是清朝乾嘉时期著名政治家,更是著名书法家和诗人,其书法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处,自成一家,名满天下;且又内通掌故,博通经史,诗文实为大家风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