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翻译与赏析(醉翁亭记赏析)(1)

“环滁皆山也。”

【赏析】欧阳修写文章最喜欢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环滁皆山也”一句,就是经仔细斟酌,反复修改后才定稿的。《朱子语类》一百三十九上说:“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古之好文妙句,除了灵感突发,妙句偶成,推敲、苦吟才是写作的方法。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赏析】此段点明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上。路程也就六七里路,亭子就建在酿泉之上,风景优美,山水互映,建造者也是独具匠心了。

“醉翁亭者,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赏析】欧阳修任滁州知州后,同琅琊寺住持智仙很快就认识了,并引为知已。智仙为了方便欧阳修游玩,在山的酿泉上建造了亭子,由此看来,智仙也是位雅僧啊。欧阳修命名它为醉翁亭,并写下了这篇《醉翁亭记》,使得醉翁亭名扬天下,恐怕是智仙和尚始料未及的吧?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也。”

【赏析】此段隐晦地点出了欧阳修的官场上的失意,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参政知事范中淹等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辩解,被贬往滁州任知州。所以心情郁闷,“饮少辄醉。”自号醉翁也有意志消沉的意思,那年欧阳修才四十岁而已。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赏析】此句是点晴之笔,含义意味深长,妙不可言。

“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

【赏析】游山玩水的乐趣,各有各的体会,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喝酒只是一种精神寄托而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赏析】欧阳修滁州任上有两年时间,经常上山游玩,所以对琅琊四时之景描写精准,也喻着欧阳修的心情变化不定。

“至于负着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yulou)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su),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ong)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赏析】大呼小叫,百姓不知太守也;宾客推杯换盏,坐起而喧哗者,太守慈也。喻示着欧阳修政绩斐然,百姓安居乐业,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但一“颓”字又把作者拉回了现实。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之乐,后门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赏析】最后一段颇有哲学意味了,与“子非鱼”之辩有异曲同工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