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看到的世界可能比我们人类更复杂、更丰富多彩。

我们人类感知外界事物主要靠视觉,也就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去了解和观察世界。那动物通过什么感觉器官去感知世界呢?研究证明,和人类一样,许多动物也主要凭借视觉来观察世界,但同时,它们还拥有某些比我们人类更敏锐、或者我们人类不具备的感知世界的器官,因此它们“看”到的世界比我们人类看到的更复杂、更丰富多彩。而这一切都是它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鹰的“千里眼”

动物世界有哪些奇妙的动物(动物们是如何看)(1)

鹰是动物中的“千里眼”。鹰在离地面1000米以上的高空翱翔,却能将地面上的小动物的活动隋景看得清清楚楚。鹰的视力如此敏锐,完全得益于它们发达的视觉系统。

科学家在将鹰眼的构造跟人眼的构造进行比较后发现,鹰的视网膜上有两个中央凹,而人的视网膜上只有—个中央凹。中央凹是视觉最灵敏的区域,鹰眼的主要中央凹能形成敏锐的单目视力,能觉察细微运动,侧部中央凹则能察觉到细节。鹰眼中央凹的感光细胞比人眼多得多,每平方毫米多达约100万个,而人眼仅约15万个。鹰还能很好地控制形成视网膜的肌肉,由此来调整射入眼睛的光线数量,即使在强光下,它们照样能够看清远处的猎物。此外,鹰眼具有神奇的“双重调节”作用,即以睫状肌的收缩来改变水晶体的形状和水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同时改变角膜的凸度,这样鹰就能在一瞬间把“远视眼”调节为“近视眼”,就像随意调节一架望远镜一样。凭借敏锐的视力,苍鹰能从高空俯冲而下准确地抓住急速奔跑的兔子,游隼能看见1000米以外的斑鸠,吼海雕能准确定位水下的鱼儿。

鸽子的“神目”

动物世界有哪些奇妙的动物(动物们是如何看)(2)

鸽子生有一双被誉为“神目”的明察秋毫的眼睛。鸽眼之所以如此敏锐,是因为鸽子生有数百万根神经纤维,视网膜内有100多万个神经元,具有复杂的探测功能,如能检测出图像的基本元素点边角,发现定向运动,鉴定颜色强度,等等。此外,鸽子的视网膜上还生有6种特殊神经节细胞,能检测物体的亮度、普通边、凸边、方向边、垂直边和水平边等。

鸽子不仅视力超群,还能看见我们人类看不见的特殊光波——紫外线。紫外线是一种对人类有害的光波,对人眼有损害作用,但鸽子的紫外线视觉却可以帮助它们找到食物。许多水果都覆有一层蜡状表皮,这种表皮可以反射紫外线。所以在鸽子的眼里树上挂着的水果就像大街上的霓虹灯一样闪闪发亮,实际上,不仅是鸽子,鹦鹉等许多鸟儿也能看见紫外线。

猫头鹰的“夜视仪”

动物世界有哪些奇妙的动物(动物们是如何看)(3)

猫头鹰是各种野鼠的天敌,据统计一只猫头鹰一年可消灭1010多只野鼠,是名副其实的“黑夜杀手”。猫头鹰的捕食能力之所以如此高效,完全仰仗于它们灵敏的感官。猫头鹰不仅拥有灵敏的听觉,而且视觉也是超一流的,它们的眼睛犹如一架军用夜视仪。

猫头鹰的眼睛占到脸部一半以上的面积,而且总是睁得大大的,这是因为猫头鹰缺乏环状肌,无法收缩瞳孔,但它们生有能使瞳孔放大的放射状肌。猫头鹰的视觉可达110度,其中70度非常敏锐,不过,猫头鹰非凡的夜视能力是以牺牲彩色视觉换取的。猫头鹰的视网膜上没有视锥细胞,全是杆状细胞。视锥细胞能感觉丰富多彩的彩色世界,但需要较强的光照;杆状细胞则相反,只要有很微弱的光线就能工作,猫头鹰的视网膜上的杆状细胞比其他动物多得多,加上视网膜后面的反光膜有助于增强黑夜的观察能力,因此猫头鹰能看见1500米以外一根火柴发出的微弱亮光。 鸟类的眼睛大都长在头部两侧,视野开阔。许多鸟儿都有360度的视域,能及时发现身后的猎物或敌害,猫头鹰则是个例外,其视域目对较小,只能看见前方的物体,而且眼睛在眼窝里根本无法活动。作为一种补偿,猫头鹰的颈椎骨的数量是普通动物的两倍,这使得它们的头能不可思议地旋转270度,补偿了两眼视野较窄的不足。猫头鹰正是凭借这些独特的生理和视觉功能成为真正的“黒夜杀手”,它们在发动攻击时总是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让猎物防不胜防。

螳螂的“瞄准器”

动物世界有哪些奇妙的动物(动物们是如何看)(4)

人们常看见螳螂摆出这样一副尊容:半身直起,前腿伸向半空,态度庄严,好像是在做祷告,它们因此被称为“会祈祷的昆虫”。其实,螳螂哪里会做什么祷告,它们是在做捕猎前的准备。当面前有昆虫出现时,它们转动头部,先瞄准,然后挥动“刀具”——双臂迅速出击,速度之快令人惊叹,只需0.05秒,昆虫还未做出任何逃避反应,便已经稀里糊涂地成了螳螂的口中之物。

螳螂的这种快速出击的本领是从哪里学来的呢?实际上,它们的这种本领不是学来的,而是天生的。螳螂靠两种感觉器官传递信号,一种是复眼,一种是长在颈前的感觉毛。螳螂的双眼不会转动,但它们的头却能朝两侧方向随意转动,螳螂的两只大眼睛是它们的视觉器官,将看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指挥头部对准猎物。当螳螂瞄准昆虫时,头的转动会压迫一丛感觉毛,由于形状改变,从感觉毛传递到大脑的是另一种信号。大脑的神经系统得到两种互有差别的信号后立即做出反应,指挥双臂朝哪个方向运动,以多快的速度进行攻击。 螳螂在攻击前为什么一定要转动头部呢?科学家发现,螳螂在捕猎时不仅需要知道猎物所处的方位,而且还必须掌握自己与猎物的距离,而要测量距离就需双目视觉共同完成,单凭一侧复眼的视觉信号是无法做出精确测量的。只有距离测算准确了,螳螂才能发动致命一击。

响尾蛇的热成像

动物世界有哪些奇妙的动物(动物们是如何看)(5)

响尾蛇的眼睛又大又圆,但实际上对可见光几乎完全没有反应,因此说响尾蛇是瞎子一点也不为过。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条响尾蛇的双眼蒙上,结果它照样能灵活而迅速地追捕猎物。响尾蛇究竟是凭借哪种器官观察、追踪猎物的呢?

1952年,有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条响尾蛇的颊窝(位于眼睛和鼻子之间)底部的一根神经上连接了一个电极,用光(红外线除外)、声音,甚至强烈的振动来刺激它,结果都没有生物电流产生。但是,当科学家用热源接近这条响尾蛇时,它立即受到刺激,产生了生物电流;而当科学家用红外线照射它的烦窝时,其生物电流变化更大,即使是30厘米以外人手产生的微量热度也能激起它的反应。

科学家由此得出结论:响尾蛇有个“热眼”(热定位器),即颊窝。颊窝约深5毫米、长1厘米,呈喇叭形,由薄膜分成内外两个小室。外室是热收集器,对准需要探测的方向。薄膜是一个特殊的感受器官,可以感受红外线的辐射,并把红外线和外界温差通过神经反映给大脑,由此形成一个热成像,重叠在视网膜上。一旦锁定猎物,响尾蛇就会做好攻击准备。

青蛙的“侦察器"

动物世界有哪些奇妙的动物(动物们是如何看)(6)

青蛙喜欢蹲伏在草丛中,鼓起一对大眼睛凝视前方,如果有飞虫经过,便会一跃而起,张开 大嘴,伸出舌头,将昆虫卷进口中。青蛙是如何练就这般捕食技能的呢?答案很简单,得益于它门复杂而灵敏的眼睛。

青蛙是靠眼睛来观察世界的。科学家发现,青蛙拥有极为复杂的视网膜——由三层各自分开的神经细胞组成,外层是神经节细胞层,约有50万个细胞;中层是双极细胞层,约有300万个细胞;内层是感受细胞层,约有100万个细胞。

青蛙眼睛的神经节细胞更加复杂,共有四种,分别执行不同的任务:最小的细胞被称为“边缘侦察器”,只能感觉到比周围环境较亮或较暗物体的边缘,比如树干、天空和湖岸等的轮廓;较大的细胞叫“昆虫侦察器”,只对柄息在青草尖上的昆虫,或者移动的有着弯曲边缘的昆虫做出反应;第三种细胞叫“事件侦察器”,对亮度的变化、目光的移动、光源的开启和关闭等做出反应;最后一种细胞叫“光虽减弱感受器”,这种细胞体积最大,数目最少,在光线减弱时,能感应到沼泽中的阴影部分。

当昆虫进入青蛙的视野,或者当猛禽的影子从青蛙眼前掠过时,这四种神经节细胞通过长长的支线连通许多双栖细胞,形成一个巨大的网,可以从广泛区域收集从感受细胞传来的信号,从而让青蛙立即做出相应反应动作:或者扑向昆虫,或者跳进水中躲避。

鲨鱼的“第三只眼”

动物世界有哪些奇妙的动物(动物们是如何看)(7)

鲨鱼的视觉非常敏锐,其眼睛构造表明它们是远视眼,观看远景比近景更清楚,能在很远距离发现猎物。但是,鲨鱼经常在海底寻找猎物,它们的眼睛这时就无用武之地了。那么,鲨鱼在漆黑一团的海底如何寻找猎物呢?鲨鱼的另一种感觉器官派上了用场,这就是它们的“第三只眼”,或称“第六感官”——一个位于头部区域的电感受器。这个器官对水中的微弱电流非常敏感,能感受到十万分之一伏特的电流。鲨鱼通过这个器官来捕猎和进行导航定位。 鲨鱼的电感受器能探测到鱼类通过腮部或肌肉收缩发出的微弱电脉冲,从而发现藏匿在沙子下的猎物。比如,锤头鲨在海底寻找猎物时,其头部会不断地左右摇摆,这是它们在用头部对海底进行扫描,其作用就像一个金属探测器。扫过的海床越多,发现猎物的概率就越大。

海豚的“透视机”

动物世界有哪些奇妙的动物(动物们是如何看)(8)

海豚经常依靠回声定位导航,寻找食物,与同类进行交流。回声定位是海豚探测周同世界的一种技能。海豚能从其呼吸孔下面发出一种声音,在我们听起来就像是一种“咔嗒”声。这种声音以每秒300赫兹的频传播,在碰到物体后被反射回来,海豚通过分析反射回来的声音在其大脑里构建起一幅画面。

海豚的前额能把声音聚焦成一束声柱,像声波手电筒那样扫视前方。为了接受更多的信息,海豚还能提升它们发出的声音的脉冲频率,可以像X射线那样透视猎物。关于海豚的回声定位透视功能,许多曾与海豚一起游泳的人都有切身感受:海豚的回声定位在他们的骨骼里引起共振,仿佛有一股电流穿过全身,产生一种麻酥酥的感觉。

媒体也常常登载有关海洋遇险者引来海豚救援的报道。如何解释海豚的这种“见义勇为”行为呢?有各种猜测,其中一种从科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当海豚接近落水者时,其声纳系统会习惯性地对人的骨骼和五脏六腑进行透视,并且发现作为哺乳动物的人类在生理结构上与它们很接近,于是就把人类当成了自己的同类,从而进行积极的营救。

猫的“反光镜”

动物世界有哪些奇妙的动物(动物们是如何看)(9)

猫的视力敏锐,在光线很弱甚至夜间也能分辨物体,而且猫也喜欢在比较黑暗的环境里铺猎。猫的敏锐视觉与猫的瞳孔有很大关系。猫的瞳孔位于晶状体之前,能随外界的光线强度发生变化,从而控制进入品状体的光线。在白天日光很强时,瞳孔几乎完全闭合成一条细线,尽量减少光线的射人;而在黑暗的环境中,瞳孔则开得很大,尽可能地增加光线的通透量。猫的瞳孔的扩大和缩小就像调节照相机快门一样迅速,从而保证了猫在快速运动时能够根据光的强弱和被视物体的远近,迅速调整视力,对好焦距,锁定猎物。不过,猫是色盲,在猫的眼中,整个世界都是深浅不同的灰色。

猫的视野很宽,两只眼睛既有共同视野,也有单独视野。单独视野没有距离感,共同视野有距离感。猫的一只眼睛的视野在150度以上,两只眼睛的共同视野在200度以上,而人的两眼的视野仅100度左右。猫只能看见光线变化的东西,如果光线不变化,猫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所以,猫在看东西时,常常要左右稍微转动眼睛,使它面前的景物移动起来。

猫眼在黑夜里会发亮,其实猫眼本身并不发光,而是眼球后面的视网膜上有反光物质,能把收集到的光反射出来。猫的瞳孔富有弹性,收缩能力也很强,所以猫的视觉非常敏锐,比人的视觉强6倍。敏锐的视觉,再加上宽阔的视角,使猫所看到的景物范围要比人看到的景物范围大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