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若要论“狂”,首先应该提到的,就是毛泽东先生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盘点冷门且惊艳千年的诗词(待到秋来九月八)(1)

三句诗,提及了历史上五大帝王。

对五大帝王的评价只有单单一个“惜”字,可惜,可叹,他们做了什么,在毛泽东眼中,不过尔尔,哪怕是成吉思汗,也不过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之后,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从而转入当今时代,过去那些辉煌成就,早已化为泡影,化成历史,真正“风流”的人物,还是要看“今朝”。

盘点冷门且惊艳千年的诗词(待到秋来九月八)(2)

他们的王朝都没落了,但是当今中国,永远不会没落,再也不会被他人侵略。

诗中的霸气,穿透文字直击人心,诗中的格局、气魄,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不过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到“狂”,还是要聊聊中国历史上的那些诗人。

02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盘点冷门且惊艳千年的诗词(待到秋来九月八)(3)

谭嗣同,自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19十九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强大,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下,变革旧制度、学习新思想、发展新工业,已经成为了各国发展的潮流。

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利,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渐严重,封建主义的统治日益动荡,很多社会的有志青年,都发起“变法维新”的主张。

盘点冷门且惊艳千年的诗词(待到秋来九月八)(4)

其中,就有我们大多数人都很熟悉的“戊戌变法”,这是清朝的第一次变法,也是中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首次碰撞。

可惜,这场浩浩荡荡的变法,历时不过三月有余,变法以失败告终,慈禧太后也下令捕杀维新派“戊戌六君子”等人。

作为“戊戌六君子”的重要人物,谭嗣同被关进了监狱,后来,有朋友前来营救,他本有机会越狱逃出,但他却谢绝了朋友的好意,决心慷慨赴死。

临终前,谭嗣同在狱中写到: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说:希望和他一样,为了国家奉献一切的人们,能像张俭一样受到民众的保护,希望他的战友们,能像杜根一样,忍辱负重去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走到生命的最后,唯一牵挂的还是国家的未来、战友的安忧,明知即将赴死,却还能仰天大笑,因为君子,就算死,也要死得其所、光明磊落。

这种气魄,怎能不狂?

这让我不禁想到,谭嗣同说过的另一句话:“各国变法无不流血牺牲者,今中国变法,流血牺牲,自我辈始。”

盘点冷门且惊艳千年的诗词(待到秋来九月八)(5)

是啊,在当时那个闭关锁国的封建时代,想要变法,根本就是痴人说梦,唯一能够唤醒民众的,可能就是淋漓鲜血了吧。

死我不怕!如果我一人的牺牲,可以唤醒大家,可以换来中国更好的未来,换来百姓更好的生活,那么,死亦有何惧?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他“傻”,但正是有像谭嗣同这种“为家国牺牲自己”的人,我们的中国才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

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先辈们用血趟出来的,我们怎能不珍惜,怎能不爱国?

而谭嗣同,以身殉法,慷慨赴死!为了家国大业,为了民族大义,将生死置之度外,这样的人,写出的诗句,又怎能不狂?

03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盘点冷门且惊艳千年的诗词(待到秋来九月八)(6)

黄巢,曹州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人,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诗才,五岁便可对诗,但天才的路也往往并不是一帆风顺,成年以后,他屡试不第。

说起“黄巢”,大家可能不记得他是谁,但提起他的诗句,一定是耳熟能详。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首诗的时候,就不禁为之狂傲、霸气所动容,全文看似是在写“菊”,但实则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

“待到”二字,有“可以看到未来”的意味,仿佛时机随时会到。仅此二字就能感受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其中意会。

一个“开”,一个“杀”,如此紧凑地放在一起,形成一种对比,菊花盛开之后,百花全部凋零,这是一种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也是菊花的独特格局。

一“开”一“杀”,把肃杀、凌冽、霸气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唐末那个动荡的年代,皇帝昏庸无能,沉迷酒色,不顾朝政,官员腐败,整个社会千疮百孔,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愈发强烈,农民只有起义这一条路可走。

盘点冷门且惊艳千年的诗词(待到秋来九月八)(7)

黄巢揭竿而起后的第六年,亲自率兵,占领长安,真正做到了他所说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虽然黄巢最后兵败自刎,但他诗句中的“狂妄”,无人能比,他揭竿而起的举动,也证明了他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

唐朝的衰亡也早已注定,但黄巢,是那个没落时代的一枚明珠,“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首他幼年时做过的诗,就已经揭示了他的“抱负”。

04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盘点冷门且惊艳千年的诗词(待到秋来九月八)(8)

说起狂妄,一定不能少了“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诗仙李白。

李白虽被后人称为“诗仙”,他却自称为“酒仙”,他曾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的诗句中,无时无刻都不在表示自己的“狂傲不羁”,不管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还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都在表现他的狂傲。

但我认为,如果非要说他最“不羁”的诗句,还是那首《南陵别儿童入京》。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常年怀才不遇的李白,终于在四十二岁那年,等来了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此时此刻,他的情绪非常激动,实现政治抱负的时刻终于到了,他立刻回到南京家中,与儿女告别。

他的这份激动,在诗中也体现地淋漓尽致,从秋天的丰收景象,到烹鸡酌酒庆祝,再到儿女满堂嬉戏,每一个细节,都能表现出他的欢悦。

好像全世界都在为我祝贺,全世界都在陪我庆祝,喝酒,已经不足以表达他当时的心情,他要高歌、起舞、大笑,痛痛快快地高兴一场。

盘点冷门且惊艳千年的诗词(待到秋来九月八)(9)

情绪层层递进之时,他突然想到了早年间,那些怀才不遇的伤心往事,正要悲伤,又想到马上就可以实现抱负,路途遥远,为何要把时间浪费在难过上,何不早点动身,快马加鞭赶过去呢?

这首诗,先描写景象,又描写心理,情绪经过层层递进、逐步加深,在此时到达了一个高潮,于是,就有了千古绝唱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一个“岂”字,让整首诗得到了升华,仿佛自己本就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仿佛自己生来就是千里马,这么多年受过的苦,只是因为没有遇到伯乐。

世人若收到皇帝诏书,大多都行事低调、谦逊,但李白却反其道而行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一定要昭告天下,高呼一句“我辈岂是蓬蒿人”。

盘点冷门且惊艳千年的诗词(待到秋来九月八)(10)

这句诗千古流传,一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年轻人,都会用它作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受到挫折又怎样,没人理解又怎样,总有一天,我会走出自己的路。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其实,从古至今,豪气万丈的诗多如繁星,从屈原的“世人皆醉我独醒”到毛泽东的“而今迈步从头越”;从“不破楼兰终不还”到“不教胡马度边关”。

每一首诗,文字背后,都在表达作者复杂的情绪,或是不被人理解的洒脱,或是为大义牺牲的凛然,又或者是不达到成功就绝不罢休的气魄。

盘点冷门且惊艳千年的诗词(待到秋来九月八)(11)

我们读这些诗,除了培养文学修养,更多的,是要去感受诗人背后的精神,把这些精神化为内用,逐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种精神的传承,才是文字背后更深的含义,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够旗开得胜,万事胜意。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三土&三水:活着的人,说点大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