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一年中最好的吉祥日。不只是在中国区域内,甚至全世界受到汉文化圈影响的区域都会在今日开始庆祝。
端午节名字的由来,追溯到最早的原因是汉民族源于自然天象崇拜,在上古时代,在仲夏端午的日子祭龙。
在古星象学中,入夜星空中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
而在五月初五的这天的午时则为正中之正。这是最为符合汉民族的文化传承说法的来源。
随着千年的传承,以及中华大地地域辽阔,因为地域原因,民族原因,信仰原因造成的民俗不同,在端午节的正统核心下,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又出现了许多其他的名字。
据不完全统计,端午节的别称有近20多个,可能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别名”最多的节日了。
如: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艾节、上日、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当午等等。
以下是部分节日名称的由来和解释:
龙舟节,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份,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击鼓声中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的游戏,绘图腾神。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故又称龙舟节。
龙舟赛
龙节,上古百越先民在端午进行祭龙,端午节在当时其实是“龙的节日”。 仲夏端午“飞龙在天”,苍龙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悬正南中天,龙气(阳气)旺盛。而仲夏端午的“九五”是为“飞龙在天”,龙星处于全年最“中正”之位,喻事物处于鼎盛时期,大吉大利。《易经·乾卦》爻辞中所言的“龙”,实质是对苍龙七宿一年四时运行的阐发。
心宿二是一颗著名的红超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
菖蒲节、艾节,古人认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阳气旺,且艾、菖长势茂盛,每年端午人们有在门上挂菖蒲或艾草辟阴邪的习俗,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艾节”。
当五汛,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亦有个别地区称为“五月当午”。
躲午节,古时南北风俗各异,“五月”古时北方中原称之为“恶月”,所以有的地方在端午节这天,北方很对地方的父母会在这一天把孩子送到婆婆家用以避恶,故有“躲午节”之称。
地腊节,道教把全年分为五腊,正月一日天腊,五月五日地腊。道教认为一年中的几个腊日是良辰吉日,适合祭祀祖先和诸神以获得福佑。
道教的阴阳八卦图
虽然名称各不相同,但是无论哪种名字,都代表着中华民族对美好日子的向往与纪念。
,